APP下载

宜兴特色农产品上行的问题及对策

2019-05-23张倩

商场现代化 2019年5期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宜兴电子商务

摘 要:农产品上行的电商之路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宜兴特色农产品上行的电商之路的分析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策略,比如建设标准场景,打造农产品品牌,引进相应的专业人才结合整合营销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宜兴;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

一、引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农村电商上行”作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第一方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就是为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而农村电商上行,主要包括农产品上行的电商之路。到现在,工业品下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农产品上行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宜兴市是江南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腹地。宜兴的特色蔬菜比如雁来蕈、紫心山芋、白芹、竹笋等;特色水产比如白虾、白鱼、滆河螃蟹等;特色水果有葡萄(夏黑、巨丰等品种)、杨梅等;还有特色干货比如笋干、茶叶,豆腐干等。大部分特色农产品只在附近销售,在农产品上行的电商之路还需继续努力。

二、宜兴特色农产品上行的主要问题

宜兴的农产品上行电商之路一直发展比较缓慢,除了一些宜兴红茶在电商发展比较好,其余大部分特色农产品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产品标准化难

标准缺失是目前農产品上行的电商发展最大的问题。首先,产品口感不同。同一款产品,就算是同一产地的,大小、口感、品质都不稳定,而且每个人对产品的认知和感觉都不一样,因为农产品的色泽、形状、大小,特别是口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没有标准去衡量。特别是果蔬,比如葡萄,有人喜欢吃酸点,有人喜欢吃甜点,个人口味很难有规范。其次,农产品品质不同,跟土壤环境、种苗、种植技术以及肥料等诸多原因。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此环境的地质气候等都会影响。最后,产品的外观大小不同。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比如宜兴的土鸡蛋,有的大有的小,不可能不一样,鸡蛋蛋黄颜色有时候也会不同。还有一些产品,外观看不出好看,比如板栗。因此农产品的标准比较难规定。

2.品牌意识淡薄

大部分的农户都是小规模经营,农产品品质不同,品牌意识淡薄,消费者的认知度低,农户之间容易陷入低价竞争。用错了营销方式可能会导致品牌缺失,比如最近几年农产品连年丰收,一些企业用了“悲情营销”,刻意营造农民的贫苦形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博取消费者同情,所以在悲情营销中,收获了蝇头小利,但却输了品牌和形象。同时,地标产品、特色农产品“一地多特”的现象十分普遍,然而品牌效应范围有限,因为没有形成市场认可的有价值、可识别、可追溯的区域品牌和政府公众品牌,所以向本地区外的地方推广比较困难。

3.冷链物流成本高

农产品不易储存,容易在物流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霉烂。宜兴农产品配送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低温冷库、农产品专用运输车等现代物流设备严重短缺,农产品流通主要还是在常温或自然条件下进行,产后预冷、低温加工等冷链物流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对于一些运输条件要求较高、易损耗的生鲜农产品,如果短时间没有完备的冷链仓储和物流设施,这样就会让生鲜农产品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损耗过大,这样就影响到农产品的利润。据统计,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比例为3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为3%,甚至更低。

物流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瓶颈问题,虽然农村的信息化发展也很快,但是农产品的快递物流业务发展较慢,因为农产品不同于其他的产品,是及时性消费品类,因此配送效率和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就算企业花了很多心思和财力去做营销,提高销售量,但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也是徒劳无功的,业务配送速度以及服务需要很高的成本。通过统计宜兴一些山区的快递经常丢件,快递人员直接把产品扔在某一个集合之地,农民经常会丢件或者被其他人领走。这些物流问题就造成很多特色农产品出不了村的局面。据统计,快递包裹费用明显高于城区,相同的邮寄目的地,市区寄快递需要8元,而乡镇至少需要10元。

4.专业人才缺失

农产品上行的电商之路需要一批既熟悉电商平台运营操作,又了解农产品的特点,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农产品周期比较长,然而销售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很难持续“打爆”某一产品带来的可观利润。销售人员对于季节性、产品生鲜性等知识的缺失,对于产品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比如雁来蕈,如何保鲜、如何做饭、如何清洗等等,都需要专业人才,而对于农民,一般都是直接采摘,直接吃,而运输途中都会损伤,或者导致不新鲜,让客户觉得货不对版,而缺失了客户。但是了解这类产品的人,却很少了解网络营销或者电子商务,因此这类的专业人才或者团队比较少。而且农民的思想相对滞后,经营观念保守,基本还是自产自销或者等待收购的模式,没有电子商务的观念。

三、宜兴特色农产品上行的解决策略

1.建设标准化场景

根据农产品特性,要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及控制。在产前环节,根据专家的点评或者消费者的口感测试,选择产品的品种标准,种苗的培育和生产环境等标准。产中环节,通过外出培训或者研究进行学习,科学地控制肥料、农药标准,田间管理标准以及生产技术标准提高农产品品质。产后环节,一定要加强对采摘、分级标准的制定及完善。这点特别要注意,农民为了多卖点钱,会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分级,会把残次或者差不多产品进行采摘,这样会让消费者失望,最后要确定包装及加工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

2.打造品牌农产品

在标准化场景之后,农产品品质会提高,不要过于追求商标、包装、故事等营销手段,而应该追求商品本质的安全。现在大部分人崇尚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农民们可以积极利用农产品溯源体系,增加视频、二维码、条码自动识别等技术,让消费者能够跟踪来源,让种植者用心、消费者放心,从而树立起绿色有机的品牌。

农产品企业最近几年也为了农产品树立品牌形象,举办了一些活动,比如火龙果节、樱桃节、葡萄节等生鲜水果节,然而效果不佳,只是增加了一些客户。政府可以推波助澜,可以聘请一些专家点评,再加上“电视台+报纸+新媒体+网络”整合营销,不仅提升了政府形象,而且还为农产品营造形象。

3.重视冷链物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重视农產品冷链物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联合企业融资,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系统,也可以跟农产品供销社合作,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和城市周边。

4.适合选择特色农产品

宜兴有很多农产品也是其他地方所拥有的,同时也拥有很多特色农产品。不是每个农产品都适合进行电子商务的。当冷链物流设施没有很完善之前,应该挖掘哪些特色农产品进行电子商务。首先,依托宜兴特色的文化,形成自身的差异化特征。其次,宜兴乡村的运输成本偏高,当农产品缺乏特色,利润偏低且无品牌效应,这样售卖出去农民会亏本,就应该避开这类农产品。最后就是生鲜农产品损耗偏大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合长途运输且不易损耗的特色食品,比如百合等。

5.培养新型农民

宜兴的乡村不是很发达,所以各种人才严重短缺。虽然最近农村电子商务兴起,已有一部分人愿意返乡创业。政府可以通过开办技校、网校等方式,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带头人和实用型人才。也可以与当地的大学合作,聘请专业老师以及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此外,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要留得住人才,彻底解决农村无人才可用的问题。

6.农产品社交性电商模式创新

2017年到2018年农产品电商的模式从网上开店延续到社交电商,出现了内容电商、抖音等新的模式。建议利用“直播+农业”的模式,比如可以家禽认养、果树认养、农田认养等。也可以入驻拼多多、云集、贝店等社交平台等。

参考文献:

[1]邹琴,张雪梅.“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上行探析——以泉州市洛江区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18(1)

[2]石明.基于农业产业化视角下的农产品电商上行问题探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7(10).

[3]王日思.县域农产品上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老区建设,2018(20).

[4]杨旭,李竣.县级政府、供应链管理与农产品上行关系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8(3).

[5]姜俊华,何彦,鹿玉芬.常州市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分析[J].江苏商论,2017(9).

作者介绍:张倩(1987- ),江苏宜兴人,毕业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现任教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特色农产品宜兴电子商务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第二届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开幕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邹蕴芳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冷链标准化研究
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基于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四川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