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契机与困境

2019-05-06王晓蓉

运动精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运动时代体育

王晓蓉

大数据时代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契机与困境

王晓蓉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 洛阳 471003)

对大数据时代独有的时代特征进行探索,通过大量实例论证啦啦操的发展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洗礼有其独特的四点契机与困境。契机:第一,规范了啦啦操科学选材的评价标尺;第二,加快了啦啦操的开展进程;第三,促进了中国啦啦操赛事的推广与宣传;第四,推动了啦啦操训练、教学理论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困境:第一,“信息壁垒”仍然存在,“系统孤岛”难以重组;第二,专业数据分析机构与人才欠缺,相关数据挖掘深度不够;第三,数据储存困难,信息安全难以保;第四,传统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面临新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三条实践路径:拓宽信息输入渠道,转变啦啦操发展输出方式;合理利用手机应用程序,迎合民众“线上学习”需求;各“啦啦操相关”单位成立“啦啦操发展综合体”,使“系统孤岛”现象孤掌难鸣,旨在为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大数据时代;高阶数据;啦啦操;传感器

从“第四纪时代”人类祖先的出现,到21世纪“云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原始文明与农业文明后,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中结束了那个“科学是神学的仆从、教条统治社会”的中世纪时代。现如今,知识、教育、科技高度发达,人类的生态文明已然开始演进。包括“公正、高效、和谐的人文发展”其实质是对工业文明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效益的反思。正如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中阐述的那样“一味的环境牺牲只是对高投入、低产出的典型诠释,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会将此投产失衡的过气现象立马终结[1]。”

大数据(Big Date)在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被称为云计算、互联网之后IT行业的又一大颠复性技术革命。数据作为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其开放性、动态性、社会性以及广泛性使其充斥在不同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举例而言,截止2014年12月,Twitter(美国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网站)共有超过5亿的受众群体,33种语言版本,平均每天有超过1亿以上的用户在该平台上发布6.6亿条左右涉及各个方面的即时讯息。这些海量数据资源又被超过30万个领域的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储存、提炼以及智能化处理,进而生成了逾80万条“消费者体验数据”。这些数据为产品研发者、商品生产者所用,随时调整研发及生产计划,生产出满足消费者喜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与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目前,关于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业内相对认可的观点是“4V特征”[2]。第一,数据容量(Volume)巨大。截止到2012年,储存数据的单位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第二,数据生成源种类繁多(Variety)。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原始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以2014年啦啦操欧洲锦标赛为例,主办方为赛场装上了摄像机来测量每个球员的每个动作。这些悬挂在赛场顶部的跟踪摄影机每分钟生成了数千兆(MB)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在经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及录像师进行剪辑、提炼、拼接以及重新洗牌后,通常只会留下其中的0.8%~2.5%。第四,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此特征也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最显著的特征。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提取相关信息,发现我国现阶段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从宏观上看仍存在如下四点问题。第一,啦啦操训练理论与方法“竞技化”现象严重[3],有关啦啦操教学与训练等理论研究尚未厘清“啦啦操运动推广”与“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利益诉求,“大众啦啦操勘测项目受众率”等相关研究匮乏。第二,国内啦啦操赛事有关“现场实时数据测评”等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难以匹配“2015ICU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尖端数字科技发展的进程,符合时代与国情需要的赛事推广模式难以构建。第三,传统的“选材模式经验化”现象在啦啦操选材中被过分强调,“啦啦操竞技运动训练”与“专项人才匮乏”的纵向错位长期存在。第四,啦啦操教学、训练理论“计算范式”依靠力度不够,科研方法创新稀缺。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天生伴随着样本容量不足的限制,以往的数据处理系统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即使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仍无法规避[4],现在,高性能的数字技术处理系统,专业的数据处理人才让我们有能力做出更科学的研究。比如在研究“CPRIME能量手环是否真正作用于啦啦操运动员生理机能”这类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感器、网络日志与音视频等数据信息关注亚利桑那大学IRB机构审查委员会所采取的“三盲交叉临床实验”,通过运用“非线性软件的影像处理技术”对于被试者在进行“标准力量”“标准耐力”“标准柔韧”“标准平衡”测试时的影像资料进行采集,同时运用“总线兼容型数据处理插件”对于所生成的数据资料进行进一步处理。通过数据的涨幅与更迭直观的说明了CPRIME能量手环对于体能的加成作用。这些数据、信息来源及整合、处理方式则是现阶段我国啦啦操运动体能训练发展亟需形成的“朝阳理念”。正如云计算第一门户“ZDNET.com.cn”在其首页中陈述的那样“无论是运动还是商业,数据才是真正的游戏规则颠覆者”。所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中国啦啦操的发展要接受大数据时代的洗礼,不能再“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

2 大数据时代我国啦啦操发展的契机

2.1 规范了啦啦操科学选材的评价标尺

长期以来,我国作为一个体育强国,得益于各级各地体育组织自下而上输入的大批基层体育人才,但竞技体育本身所暴露出的一些诸如“成材率低”“训练艰苦”“输出困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从事专业啦啦操训练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啦啦操,就成了现阶段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的一个难题。科学选材固然能提高体育成材率,但长久以往我国啦啦操在选材的过程中往往标准固化单一、主观性重于科学性、跟踪研究素材稀缺。这与大数据时代西方体育主流选材方式大相径庭。

“以大数据时代下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如何助力篮球运动选材”为例。美国权威“球员前景预测网站”(draftexpress.com)与MIT Sloan Sports数据分析大会合作,采集大量数据信息,公布了2015年NBA联盟共有189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篮球运动员参与当年的“NBA选秀”,其中85名后卫、68名前锋以及36名中锋。最终,来自肯塔基(Kentucky)大学的多米尼加人卡尔-安东尼·唐斯当选“状元秀”。19岁的唐斯在选秀前的官方试训(Predraft Measurements)中,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如表1、表2所示:其中“Height w/o Shoes”为“裸足身高”,“Weight”为“体重”,“Wingspan”为“臂展”,“Standing Reach”为“站立摸高”,“Body Fat”为“体脂含量”,“No Step Vert”为“垂直弹跳高度”,“Max Vert”为“助跑弹跳最大高度”,“Bench Press”为“83公斤卧推最大次数”,“Agility”为“底线灵敏性测试”,“Sprint”为“3/4篮球场全力冲刺速度”。另外,该网站还能提供自1987年至2016年所有参加过“NBA选秀”的球员的体测数据,并能够根据检索者需求,按照“参选时间(year)”“数据来源(source)”“升/降序排列(ASC/DESC)”“选秀顺位(Min Draft Position)”以及“司职(Position Played)进行分类查询[2]。

表1 唐斯“选秀前官方试训”主要运动素质指标数据

NameBody FatNo step VertMax VertBenchAgilitySprint Towns8.1%29.0 inches36.5 inches13 times10.6s3.36s

表2 唐斯“选秀前官方试训”主要身体形态指标数据

NameHeightw/o shoesWeightWingspanStanding reach Towns6 feet 10 inches250 pounds7 feet 3 inches9 feet 1 inch

众所周知,NBA是世界上竞技水平最强、关注度最高的篮球赛事。联盟内的球员在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上堪称世界一流。所以,这些优秀运动员的体测数据可以作为全世界篮球选材的重要标准。我国啦啦操在进行科学选材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云计算和物联网数据的储存与获取,重点要放在如何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与数据,强调整合与分析数据的重要性。同时,啦啦操选材相关科研部门可以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尽可能多的获取当地优秀啦啦操员的体测数据。利用社交网络的相关软件与同行沟通交流,统一选材标准,建立啦啦操员选材数据库。

2.2 加快了啦啦操的开展进程

啦啦操运动虽于1998年作为CUBA联赛的伴生产物即跃入大众视线,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普通群众在谈及啦啦操运动时往往“既熟悉,又陌生”,受众率较低。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1995年提出以来,已由每年进行一次区域性的体质测试上升为一项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全民健身工程”。无论是“纲要”还是“工程”,根本目的都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而啦啦操作为国家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手段,其推广速率的快慢对于工程的落实有直接的影响。以武汉市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为例,该市在2005年就建立了40多处“啦啦操教学辅导站”,举办过200多期啦啦操辅导班,参加者达2万人次以上[5]。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啦啦操的推广。但是在辅导站外,更多的人民群众因为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对于啦啦操“敬而远之”。这就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啦啦操践行“群众路线”的可行性。

在大数据背景下,各种类型的视频、音频、社交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增长迅猛。无论是“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还是“微信朋友圈的视频转发”都可以作为我国啦啦操运动推广的重要途径。以手机应用程序为例,2016年7月,“啦啦队-活力青春释放自由”正式在“啦啦操之家”APP上线,该应用通过3D建模、3D动画与可控制的360°环绕视图向用户展示了啦啦操运动基础技术。这些镜头经过“非线性软件影像处理技术”的分解处理以及高速摄像机的慢动作回放,既有利于降低新手学习啦啦操技术的门槛,又提高了高阶啦啦操爱好者系统化提高技能的实效性。另外,该软件附带API自动跟踪用户的心率、位置、学习进度、消耗能量等。根据机上摄像头捕捉用户的运动轨迹和精彩瞬间,将教学视频以手机APP为载体,使互联网思维与传统的运动教学联动,从而降低了啦啦操开展的难度,推动了啦啦操运动推广的进程。

2.3 促进了中国啦啦操赛事的推广与宣传

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一极,在体育产业腾飞的今天早已融入到整个社会经济的体系当中,经过长期的转型、调整、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市场景观。一项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以2014全国啦啦操冠军赛无锡站为例,包括“海外投资、民间融资、政府引资”等多种方式的集资活动对无锡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与几何效应,媒体关注持续升温,商务开发几近满额。有统计显示,“无锡站”举办期间当地餐饮、纪念品销售同比增长22.5%及60%,为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6]。

但是,与世界其他著名体育赛事(足球世界杯、奥运会、F1大奖赛、美职篮)相比,国内各种啦啦操公开赛(联赛)仍在“可视化分析、影像采集、实时数据评测、垂直生态系统”等方面相对落魄。“IBM Analytics数据采集与分析公司”更是在2014年才入驻中国各项体育赛事,这使得我国啦啦操赛事在“大数据时代”难有话语权。虽然啦啦操赛事的召开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已然成为了一个既定事实。但是,无论是“比赛现场实时数据的缺失”,还是“主观感受仍然主导球员赛场表现的标尺”都可以在2012年作为2014全国啦啦操冠军赛无锡站上座率不足6成的始作俑者,也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难以匹配人们不断增长的赛事多元数据需求。同样地,只有顺应这个大数据时代,中国各种啦啦操公开赛(联赛)才能得到发展的契机。

以美职篮(NBA)为例,在大数据时代下,消费者对于篮球比赛的数据需求早已超出了以往“得分、篮板、助攻”等“低阶数据”的提供。联盟管理者根据实际数据消费需求,在借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提出的“高阶数据推广比赛”的基础上,与世界多所著名高校与数据研究公司合作,从NBA赛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包括利用“加权集成”全方位衡量球员赛场表现的“The Player Efficiency Rating”(霍林格效率值)、利用“高阶数据换算方式”判定球员赛场表现对于球队胜利作用的“win shares”(胜利贡献值)、根据球员“区域命中率”制作的能直观反映球员在“距篮筐不同位置”的“投篮热图”等。这些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自己所支持球员或球队更加深入了解的欲望,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学者深入研究NBA赛场表现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利用“大数据”再一次推广了NBA赛事。

2.4 推动了啦啦操训练、教学理论与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啦啦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是研究啦啦操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其实质是各学科之间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该理论作为体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学科的理性讨论与应用型研究的集合。在大数据时代下,推动啦啦操教学训练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以往关于“均值比较”“数据直观差异”“各独立事件间的关系”“大数据组间分级、分类”等问题的分析不再局限于数据间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逐渐被科技含量更高的应用程序及软件所取代。例如,使用SPSS软件能够通过“参数检验”之后的“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两组数据间均值的差异性(显著性),利用“单因素或多因素方差分析”能够判断单因素(或多因素)对某一件(或多件)具体事物发展的影响,利用“Q型聚类分析”可以将所获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多个教学班”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对比等。其次,传统的“赛事分析”类研究将会摆脱以往仅凭借“低阶数据”及主观判断得出结论的时期。在大数据时代的洗礼下,类似于“非受迫性失误和双发失误率上升代表球员的心理状态或者体力下滑”等客观论调将会以自然数据呈现,使“数据评球”的可信度大大提升[5]。

3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的挑战

3.1 “信息壁垒”仍然存在,“系统孤岛”难以重组

“信息壁垒”与“系统孤岛”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集成的系统之间相互孤立的现象。原先各自为政所实施的局部应用使得各系统之间彼此独立,信息不能共享。

当前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存在着区域界线的明确性,项目之间的竞争大于协同,项目主体间合作方式单一等特征。具体而言,啦啦操运动各系统间长期较为封闭,人员流动、信息流动贫乏。各体育系统无论内部外部“干扰竞争”远多于“良性竞争”。同时,为了保证竞争优势,信息持有者会千方百计封闭自己的信息渠道。长期以来,人们在关注体育时,着眼点更多的放在体育比赛的“胜负”“竞技”上,而对于其对立统一的一面——协同性关注较少。

3.2 专业数据分析机构与人才欠缺,相关数据挖掘不够

体育大数据的提炼与挖掘需要特定的专业数据人才与软、硬件设施。面对已有的庞大数据,从事啦啦操运动训练、教学、赛事等数据研究的相关高校、组织需要既精通IT专业技术业务,又懂得及时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且具备相关体育知识的精英。同时也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数据收集,相应的系统、软件、程序对已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炼、整理。目前我国整个体育领域这类人才缺口很大,配套设施与国外专业体育组织相比相去甚远。因此,引进相关配套设施,培养相应应用型人才是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3.3 数据储存困难,信息安全难以保证

大数据的储存困难主要包含两点。第一、“自然数据”信息量大、种类多。各种类型的音频、视频、社交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增长迅速,每天都可能产生ZB级数据。第二,数据储存平台选择困难。大数据平台在现实中的使用棘手,从核心的Hadoop平台到各种商业发行版和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混合平台,有很多选择,这对于数据需求单位来说,就需要了解不同的变化,需要很深的技术水平。个体隐私的曝光是海量数据生成的伴生产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体的行为轨迹都会隶属数据收集的范围之中。虽然大多数的数据收集与分析都是在公众的视角下监督完成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其阴暗面。大数据时代频发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所乃至个人数据信息泄露事件都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

3.4 传统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网络模拟与实验、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将会成为啦啦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乃至体育科学的重要研究范式。与传统的体育科学研究相比,大数据的出现进一步催生了跨学科特征,促进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种研究范式的融合。类似于“计算社会学”“数字训练学”等新的领域必然会成体育学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长期以往依靠“主观感受”“个人经验”等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会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下完全暴露自身短板。适应从“计量范式”向“计算范式”演进的研究方法转换将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大数据(Big Date)在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被称为云计算、互联网之后IT行业的又一大颠复性技术革命。(上标)具有“数据容量”、“数据生成源种类繁多”“原始数据价值密度低”“速度快”的“4V特征”。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必然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闭门造车”只会滞后其发展。啦啦操运动的发展面临大数据时代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分析整合数据有利于啦啦操运动的科学选材,推出具有“啦啦操运动体育特色”的手机应用软件可以加快民族体育的推广速率,学习国外赛事成功经验有利于促进中国啦啦操公开赛的宣传与推广,应用“高阶数据处理系统”能够推动啦啦操教学与训练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4.2 建议

针对大数据时代啦啦操运动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四点建议,具体如下:第一,做好啦啦操训练、教学及赛事等大数据的协同创新研究,同时顺应大数据时代啦啦操系统运行模式“协同化”趋向。第二,引进大数据收集、分析软件及硬件,与相关高校、企业、科研所合作共同进行体育大数据人才培养。第三,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做好大数据信息安全工作,保护数据产生源的隐私。第四,突破传统体育研究的“路径依赖”,适应从“计量范式”向“计算范式”的演进。

5 实践路径

5.1拓宽信息输入渠道,转变改革输出方式。我国啦啦操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各种域名的网络载体汲取国外有关体育组织或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同时可以通过关注目标组织的“Twitter、Facebook、Myspace”等官方社交网络即时获取相关信息。在对于所获信息完成二次整合后,除了通过本机构“官网网站”的宣传扩散,还要学会建立符合啦啦操特色“微信公众号”与“官方微博”等。通过新的发展方式输出啦啦操运动行为范式的传播力度与影响范围。

5.2合理利用手机应用程序,迎合大众“线上运动”的需求。各相关单位、集体应当成立相应的“网络信息部”,即时掌握“啦啦操类”主流手机应用程序的软件特色、用户用量、相关功能等信息,以便在“微信公众号”上为啦啦操运动爱好者进行推荐。同时,应当建立“啦啦操联动手机应用程序”的相关试点,以“手机应用程序符合当下潮流”为切入点。提高啦啦操运动的推广速率,促进中国啦啦操公开赛的宣传与推广

5.3各相关体育部门间成立“中国啦啦操运动发展改革综合体”,使“系统孤岛”现象孤掌难鸣。高校间加强有关“校园啦啦操运动与大众啦啦操运动”的合作交流,同一区域的高校群体可成立相应协会。同时,聘请有关专业精英人才,建立“啦啦操运动发展数据信息中心”,将成功典型登记造册,互通有无,即时更新相关数据信息。

[1]卢晨曦,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次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2]维克托·迈尔 - 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刘奇,贺鑫森.大数据时代竞技体育系统顺应的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35-39.

[4]于浩洋,黄亚玲.“大数据”时代体育何去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2(2):5-9.

[5]朱宏郁,2013-2014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爵士组成套动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

[6]宋红蕾.中外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技术对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

[7]孙文超.体育统计学方法在我国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44(8):82-86.

[8]付晓静.大数据时代的体育公关传播[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26-30.

[9]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与教育,2013(4):47-49.

[10]陈如明.“大数据”时代体育何去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2(2):5-9.

[11]钟亚平.信息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28(3):56-61.

[12]刘雅辉.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1):56-61.

[13]白如江.“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整合[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1):13-19.

On the Opportunityand Predicamentof China's Cheerleading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WANGXiaorong

(Luoyang Polytechnic, Luoyang 471003, Henan, China)

王晓蓉(1992—),硕士,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运动时代体育
不正经运动范
e时代
e时代
我们的“体育梦”
e时代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