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2019-04-28李晴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道德品质

摘 要: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对幼儿培养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中,德育占首要地位。因此,要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分析儿童对音乐教育的接受性,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活动;学前儿童;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16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151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在该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其青少年甚至是一生的发展,是学习培养良好品德的关键期。我们要重视幼儿音乐教育,用它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概念解析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

幼儿园音乐教育主体是幼儿,客体是适合幼儿且能被幼儿接受的音乐。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音乐活动,提升幼儿的音乐能力,最终达到使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1]。

(二)道德品质

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表现为道德品质[2]。任何一种道德品质的形成,都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个要素。简言之,即识、情、意、行。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也离不开这四个方面[3]。我国国民公德教育以“爱”为核心,概括为“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4]。教师要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初步养成道德行为。

二、儿童对音乐教育的接受性分析

《孟子·尽心上》说:“仁言,不如仁声入人深也。”意思是说音乐从感性深入理性,比抽象说教更容易让人接受。陈鹤琴的《让儿童生活音乐化》开篇也讲到:“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陈鹤琴的实验观察发现,幼儿从一出生开始便喜欢优美悦耳的音乐,听到音乐便会产生本能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性。因为音乐性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的一种获得性遗传[5]。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抽象的说教,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低,不能理解教师的“说教”;同时,由于幼儿好动的心理品质,“小学化”的强迫式灌输教育会严重影响德育的效果。也就是说,德育要尊重幼儿的道德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而音乐,正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适宜方式。

三、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乐能载德”——“角色感知”——“道德认识”

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第一是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贴切幼儿的生活经验,具有审美价值,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发展的需要;第二是内容要包含良好的道德故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体现时代特征,内容新颖;第三是音乐作品不仅包括歌曲作品,幼儿喜欢的动画片等也能作为音乐德育的题材。例如《我是小海军》:“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不怕风,不怕浪,勇敢向前进。炮艇开得快,大炮瞄得准,敌人胆敢来侵犯,轰轰轰,打得他呀海底沉!”

这首儿歌节奏欢快,歌词内容包含勇敢,热爱祖国的道德品质。教师将这首儿歌作为音乐德育的教材,通过对儿歌进行解释、学唱等方式让幼儿感知小海军人物形象的魅力,帮助幼儿对小海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乐能促德”——“角色认同”——“道德情感”

幼儿的道德情感先于道德行为的产生。还是以《我是小海军》为例,在幼儿学唱欣赏儿歌后,形成对海军的崇拜,但不能一次性升华到爱祖国的精神层面,这时需要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谈话等,帮助幼儿深化对小海军的认识。同时,教师要丰富音乐活动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歌唱活动,还可以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由此把幼儿对小海军的浅层崇拜引向更深的道德精神层面,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道德意志也可归属于情感领域。幼儿的道德意志较弱,自我控制力差,表现为行为不稳定。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适当的要求。例如,在学习了《讲卫生》这首儿歌后,在园内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就要要求幼儿“手脸洗干净,刷牙不忘掉。饭前洗洗手,饭后不乱跳。”

(三)“乐能成德”——“角色迁移”——“道德行为”

榜样角色迁移,是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都需要体现在外显的行为上。例如《我的好妈妈》:“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

这首儿歌主要表达感恩妈妈,爱妈妈的情感。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使幼儿认识到母亲的辛苦付出,诱发感恩和爱母亲的情感,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榜样角色迁移,表现出“请妈妈坐下、请妈妈喝茶、亲亲妈妈”等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月婷.幼儿园小班音乐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建议[D].辽宁师范大学,2017.

[2]刘光仁,游涛.学前教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3]王蓬.现代幼儿家庭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李晓凤,王桃林.“关爱”在我国教育科学中的理解及文献述评研究[J].理论月刊,2011(10).

[5]崔红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J].学前教育研究,2015(6).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李晴(1998— ),女,四川巴中人,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道德品质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网络流行歌曲对农村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好奇”的代价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