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药学专业中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2019-04-28庞晓红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职业教育

摘 要:职业素质教育要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中。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要提高职业认知,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化学教学;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00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04

一、化学教学的特点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是一门注重记忆和实验的理科课程。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標志。专业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之一,也是我校药学专业、药管专业专升本的考试科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强调重点,又要简化难点。同时,在遵循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既要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承担起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责。

二、提高化学教师的职业认知

(一)对新任教师进行职业培训

新任教师上岗前,需系统了解高等职业教育中现代职业的分类及其特点,明确与相关职业的关系,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二)基础课程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训

教师要企业参加实践,切实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掌握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将理论知识和具体的企业需求相互整合,真正的树立服务意识。

(三)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做定期讲座

企业专家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带到学校,教师依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从而适应企业的需要。

(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药厂的技术工人、医院的临床药师、药店的销售人员等均可与教师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在学徒制的模式下形成相互帮助、相互提高,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双赢态势。

(五)职业岗位模拟

进行仿真模拟,创设职业环境,让教师在学校里进行职业模拟,体验多种职业角色,以此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体验。如药学专业模拟药房的设立,使教师和学生都亲身体验到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

三、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我国研制出的火药,冶炼青铜、酿酒造曲、造纸染色等方面的工艺,都远远早于且超过欧洲各国[1]。例如,我国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齐民要术》所记载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来源。教师可以引入侯德榜制碱、王德宝研制核糖核酸、张大煜引领中国石油业发展等事例,让化学家勇攀科学巅峰的钻研精神鼓舞学生、鞭策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艰苦踏实的精神,形成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创新的内驱力。

(二)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社会责任感。教师要注重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和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医学突发事件等。近年来,毒奶粉事件、医疗事故、中毒事件等时有发生,如轰动全国的长春长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疫苗事件、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事件等,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在教学中,教师穿插案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肩上的重任,让他们意识到认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才能肩负起这一神圣的职责,使他们深刻体会和领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内涵,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化学教学中注重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日常接触中,要时刻关爱学生,赞赏学生。对于遵守纪律、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热爱生活的学生及时表扬,正确地引导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用高尚的思想、良好的行为去感染熏陶和影响自己的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貌、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逐渐养成踏实、敬业、吃苦、遵规守纪的工作态度。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2]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重要的部分。在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它贯穿于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较多,包括药厂生产、流通到销售,以及新兴的医院临床药师等岗位,故高职药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制定药学专业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重视对学生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才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而毕业生的良好社会声誉,是实现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强化学生的严谨、精细、专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教师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为适应将来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喻翠云,贺冬秀,何小珍,等.德育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药学教育,2012(5):34.

[2]曹梦竺,王锋,闫艳.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操作中工匠精神的培养[J].河南化工,2018(8).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庞晓红(1979.6— ),女,汉族,黑龙江鸡东人,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职业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