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文关怀与小学教育管理

2019-04-28宋晨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教育管理人文关怀

摘 要: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是学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校能否实现有效管理,同时也体现了人才培养是否能达到目标。教育人员不仅要保证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能实施高质量活动,还应该关注到学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因而小学在教育活动中应贯穿人文关怀理念,不只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追求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管理;人文关怀;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15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138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儿童刚开始接触真正的学校教育,就是从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开始,而小学阶段更是从“玩乐”到“学乐”的重要过渡时期,但在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太多弊端,比如管理模式的刻板和师资的有限,制约了管理与时俱进的发展。因此要突破传统教育的管理模式,重组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原则,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新青年。

二、小学教育管理现有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学生心智的研究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主要体现在心智的相对不成熟,但学校教师通常忽视对学生心智方面问题的关注,由于遵循的是“成绩定好坏”的基本原则,导致教师不仅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有着盲目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显得枯燥,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提升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

(二)师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还是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考核学生,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仅仅关注成绩,而对于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角色,但我国的小学教师却出现学历相对较低的情况,并且一旦参加工作,培训机会也不多,这就造成我国部分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无法得到更新,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与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三、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点

(一)有进取心但自制力较差

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会由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肯定,而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判断。他们同时也会因为心智未成熟而导致自控力不强,时常会自我否定。

(二)重视感情,缺乏理智

一方面,小学生比较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比较重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同学与老师对自己的喜爱;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思想及感情还不稳定,他们非常容易被客观世界左右,办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雖然有时会固执己见,也有时会与人争论,但最终还是会懊悔自己的冲动行为。

(四)能够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

尽管小学生思想不成熟,但是他们自我判断能力却在不断增长。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很快就不会再愿意被动接受他人对自己不客观的评价,与此同时也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最后形成自己的判断,而这个判断结果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四、在小学进行人文关怀的有效方法

(一)科学看待并协调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的矛盾

在小学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其实是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统一体。 但由于它们各自的属性与价值取向都不尽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人性”与“制度”的矛盾,所以,学校应该将二者的属性与价值取向进行不断对比,尽量做到客观把握,并且要在不违反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定的原则上制定科学与人性相统一的标准和规章制度。

(二)重视教育管理者——教师

小学教师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管理中的管理对象,毫无疑问,学校应该要求教师怀有人文关怀的理念教育学生,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关注教师的心声,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尽快将人文关怀同时运用到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设身处地地为教师考虑,只有真正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公平的机会,尊重教师的价值,倾听教师的想法,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让教师沉浸在人文关怀的氛围中,教师才能自觉将人文关怀的理念内化心中。

(三)重视对受教育者——学生

教育管理要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教育。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鼓励学生创新性地思考,允许学生对知识提出质疑,让学生感受生命成长的意义,愉悦地度过生命中美好的童年生活。

(四)建设有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怀有人文关怀的理念,去聆听教师真正的声音,只有关心教师,关注到教师的真正需求,才能从心底激发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效能感。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领域,展现出对学生有帮助,对教学内容有启发的心境。

建设有“人文关怀”取向的现代教育管理过程,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引入这种理念会遇到诸多阻碍,但只要学校与教师把握得当,协调好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二者的关系,找到多种因素的契合点再融汇到小学教育的管理过程中,就可以达到管理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务蒙.基于学生心理的小学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8).

[2]杨晓梅.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3(3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宋晨(1993— ),女,满族,吉林辽源人,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教育管理人文关怀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