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可调式支被架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9-04-26苏子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3期
关键词:胫骨缺血性下肢

苏子梅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骨外二科,广西 钦州 535000)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目前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在降低患者截肢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中的效果已得到临床公认[1]。但术后需安装外固定架,由于支架多为金属、硬塑料等钢性结构材料,使用过程中操作繁杂,且有滑脱风险[2]。为防止术后肢体受压,避免盖被摩擦伤口,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如何改善支被架使用效果成为临床关注重点。我院自2017年3月开始研制了可调式支被架,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6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均经择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证实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或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肺部感染者;(2)合并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心肺功能不全者;(3)既往有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s)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BMI/kg/m2 疾病类型 病程/年男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观察组(30) 17 13 46.38±10.22 21.04±2.69 19 11 7.81±2.39对照组(30) 20 10 48.12±9.89 20.87±2.75 16 14 8.02±2.46 x2/t 0.635 0.670 0.242 0.617 0.335 P 0.426 0.505 0.810 0.432 0.739

1.2 干预方法

两组术后均进行常规护理,严密监控皮肤肤色、发热及分泌物,及时清理皮肤分泌物,每晚用温水泡脚,20 min/次。术后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踝关节及髋关节的主动训练,按从轻至重的原则进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制可调式支被架管理:(1)支架备制:使用直径20 mm不锈钢管作为主支架,将直径17 mm不锈钢管副支架套入主支架中,然后用螺丝固定。(2)使用方法:术后将支被架固定于患肢胫骨上,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等个体差异,调式好高度,覆盖盖被,起到支撑作用,然后将固定粘带固定在床沿护栏上,防止支被架移动。(3)护理方法:术后用0.5%碘伏擦拭针孔处皮肤,清理分泌物,敷无菌敷料,2次/d。术后8~10周撤出支架。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前1 d、术后2周及术后4周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分,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时点对比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1 d VAS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2周和术后4周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术前1d比较,#P < 0.05。

组别 术前1d 术后2周 术后4周 F P观察组(30) 6.97±1.02 4.73±0.86# 3.12±0.71# 147.315 0.000对照组(30) 7.13±0.98 5.29±0.91# 3.84±0.52# 118.842 0.000 t 0.620 2.450 4.481 P 0.538 0.017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压疮3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创面感染2例,股神经痛1例,总发生率为23.33%。对照组发生压疮5例,下肢静脉血栓3例,创面感染4例,股神经痛3例,总发生率为5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93,P=0.032)。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6.38±2.37)d,对照组为(19.67±3.02)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4,P=0.000)。观察组住院费(1.87±0.32)万元,对照组为(2.13±0.41)万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8,P= 0.008)。

3 讨 论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早期仅表现为下肢血管血流量减少等影像学改变,病程进展缓慢,但随着病情恶化,临床会出现肢体麻木、静息性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基于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研制的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技术,可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3],从而促进搬移区域新骨的生长,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已成为下肢缺血性性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病例均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在术后对患者外固定支架进行创新,采用自制可调式支被架,这种可调式支被架可依据患者身体和病理特点进行个体化调整,既可以防止棉被因重力作用压迫伤口,保护迁移装置,又便于观察伤口的血液循环状况,进行预防性抗感染处理,降低术后感染机率。同时,可调式支被架高度可以保证患者在病床上有效翻身,并进行双下肢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自制可调式支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术后疼痛与患者康复效果密切相关[4],骨搬移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主要发生在夜间及带架活动期间,可影响搬移过程,特别是移动患者肢体或整理被褥时,对痛觉较敏感[5]。支被架罩是辅助胫骨迁移的装置,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身体胖廋等差异,调节好支被架的高度,支被架可以有效防止盖被摩擦到装置的螺钉及钢针引起伤口疼痛。另外,可调式支被架可形成一定空间,既保暖又透气,不影响病人翻身及离床活动,为双下肢肢体功能锻炼创造条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自制可调式支被架用于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术后,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费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猜你喜欢

胫骨缺血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