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外伤转移性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

2019-04-25朱宗禹

健康大视野 2019年7期
关键词:手外伤

朱宗禹

【摘 要】 目的:探讨手外伤修复中腹部带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尽3年收治的94例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后随访半年,记录并分析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结果:在94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中,优62例,占比66.2%;良30例,占比32.4%;差2例,占比1.5%;优良率为98.5%。;92例患者的移植皮瓣颜色接近手部正常肤色,弹性与质地均佳,无痉挛与收缩现象,关节功能恢复,腹部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手外伤修复中腹部带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 手外伤; 修复术; 腹部带蒂皮瓣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209-02

手是人类肌体中一个非常重要器官,其结构精细,功能强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手外伤患者的数量正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手外伤甚至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多见的病症之一,这不但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因此,为了能够帮助手外伤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给予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對所在医院于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并治疗的94例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2例;年龄15~62岁,平均(36.3±8.2)岁;患者受伤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6 H,平均(3.3±0.6)H;损伤部位中,手指损伤67例,手掌损伤16例,手背损伤11例。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禁忌证,自愿接受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且均签订手术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具体措施包括清创消毒、皮瓣选择、术后处理。

1.2.1 清创消毒 患者入院后先明确手外伤具体部位、程度以及其他合并损伤情况。麻醉完成后,视其伤情及创面污染情况进行清洗与消毒,过程中应认真检查皮肤与软组织的活力情况,彻底清除已明显变性坏死的组织,保留有生机、未受污染的组织,尤其手术有连续性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严格进行止血。清创完成后,应用过氧化氢、90%氯化钠溶液进行多次冲洗,应用新洁而灭溶液进行消毒。关节囊损、骨骼与肌腱损伤者,应先进行相应的修复处理[1]。

1.2.2 皮瓣选择 视手部创面损伤部位、大小、程度等情况选择腹部带蒂皮瓣进行创面修复。于腹部设定好皮瓣大小,以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为准,最小为3~6 CM,最大为10~18 CM。于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将皮下组织与皮肤

切开,再将皮瓣由深筋膜浅层撕起,修剪皮下组织,尽可能保留蒂部的皮下组织。应用皮肤脱套伤时,可管状缝合腹壁皮瓣的蒂部,以减少术后创面渗液。

1.2.3 术后处理 用胶布固定患肢,以防皮瓣折叠,确保蒂部无扭转与张力。注意保持创面的干爽清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改善微循环、预防血管肌肉收缩痉挛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皮瓣成活与血运情况,以及创口周边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渗血肿胀等情况,发现异常则立即处理,以消除影响患者预后的各项因素,让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健康。禁烟禁酒以防影响创面愈合效果,在医生的指导下,术后7 D可进行简单的、小幅度的手部关节训练。10~15 D可拆除缝线,断蒂时间一般为术后3~5周,必要时需进行断蒂试验[2]。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对94例手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优62例,占比66.2%;良30例,占比32.4%;差2例,占比1.5%;优良率为98.5%。提示,本组患者中92例皮瓣成活,仅有2例皮瓣未成活。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94例手外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显示:出现感染7例,发生率为7.4%;出现液化4例,发生率为4.4%;出现皮瓣边缘坏死3例,发生率为2.9%。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均治愈。

2.3 手部外形情况 对94例手外伤患者的手部外形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2例患者的移植皮瓣颜色接近手部正常肤色,弹性良好,质地佳,无痉挛与收缩现象,手指屈伸功能良好,拇指对掌功能良好。所有患者腹部的创面均愈合良好。

3 讨论

手是人类最重要的劳动器官,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机械伤、交通事故等因素造成手部损伤的现象越来越多,手部软组织缺损则占据较大比例。在进行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中,皮瓣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手部皮肤缺损严重或神经、肌腱、骨骼暴露明显以及皮肤难以修复患者而言,临床上常运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进行创面修复,术后创面的愈合效果及后期手功能的恢复均较佳。

本研究就腹部带蒂皮瓣在修复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94例手外伤患者中,92例皮瓣成活,仅有2例皮瓣未成活,92例患者的移植皮瓣颜色接近手部正常肤色,弹性与质地均佳,无痉挛与收缩现象,关节功能恢复,腹部创面愈合良好。由此提示,腹部带蒂皮瓣在修复手外伤中的效果理想,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手部外形美观,大多患者对手术结果均较为满意。因此建议,可将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广泛应用于手外伤修复中[3]。

综上所述,手外伤修复中腹部带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军平.分析研究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21-122.

[2] 张昌军.腹部超薄皮瓣在手外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6):148-149.

[3] 张思平,黄希勤,文娟玲,等.筋膜蒂皮瓣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2):1532-1534.

猜你喜欢

手外伤
无痛病房建立对减轻骨科手外伤患者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手外伤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健康管理对促进断指再植患者出院后康复的作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外伤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