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知识宣教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19-04-20何建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饮食发生率

何建芳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江苏 常熟 2155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心肌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病症,属冠心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失常及心衰症状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随着护理模式逐渐由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健康知识宣教在各疾病的治疗中所起到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本研究将以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研究,以探讨健康知识宣教的临床实用性,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1月~2018年6月纳入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排除精神疾病或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男24例、女6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5.8±6.1)岁;对照组(n=30)男25例、女5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56.3±6.6)岁;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会批准,且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基本信息比较均无明显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健康知识宣教:(1)心理教育,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疏导和鼓励,通过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2];(2)饮食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尽可能食用低盐、低脂且易于消化的饮食,待胃肠道症状得到改善后可由流质/半流质饮食转变为正常饮食[3];其次,适当增加日常饮水量,以保持大便通畅;(3)活动教育,患者入院初期应督促患者绝对卧床静养,生活中的饮食、洗漱、排泄等活动均须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完成;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及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可逐渐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被动/主动肢体训练[4];(4)药物指导,详细告知患者每一种药物的效果、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5]。

1.3 评价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疾病理论知识、自我护理知识、预防知识及药物使用知识。另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理论知识、自我护理知识、预防知识及药物使用知识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快、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但近几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6]。健康知识宣教是现阶段广泛运用于临床中的一种新型护理手段,旨在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手段,短时间内强化患者的医学知识,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7]。

3.1 健康知识宣教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注意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相对于其他年龄阶层的患者而言,中老年患者普遍具有理解能力差、基础医学知识薄弱的情况,在各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应尽量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术语以免患者出现理解上的偏差[8]。

3.2 健康知识宣教对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

老年患者人群在饮食及身体自我管理方面多有自身的习惯,这也被认为是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9];通过持续性的干预和引导,能够让患者正确认知并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及用药习惯,进而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和安全。

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达标率四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健康知识宣教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度,进而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参与到疾病的管理中来;其次,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23.33%,两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的36.67%、43.33%(P<0.05),提示健康知识宣教在保证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方面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有针对性的加入健康知识宣教,能够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并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方法值得在临床运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饮食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春节饮食有“三要”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