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心理干预在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实践研究

2019-04-20郑美娟周庆祝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宫颈癌心理评分

郑美娟,周庆祝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 广州 510280)

由于宫颈癌的病灶部位较为特殊,因此临床治疗往往对盆腔器官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绝经期提前、生育能力丧失、性功能改变等,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有临床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能够加速肿瘤恶化[2]。因此在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就手术室心理干预在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两组。观察组中:年龄25~43岁,平均(31.27±3.12)岁;病理类型:腺癌16例,鳞癌12例;病理分期:Ⅰa期8例,Ⅰb期6例,Ⅱb期9例,Ⅲb期5例。对照组中:年龄24~42岁,平均(30.28±3.13)岁;病理类型:腺癌15例,鳞癌13例;病理分期:Ⅰa期6例,Ⅰb期9例,Ⅱb期7例,Ⅲb期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宣教、术前准备、生活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增加病房巡查次数,并在查房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次健康教育,每次时间为20~30min,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和注意配合事项,通过与患者主动交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给予针对性疾病知识宣教,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②心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交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职业、个性特点等基本资料,综合评估患者的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况,寻找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给予其积极地心理疏导干预,以消除患者的担忧、恐惧心理,让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③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同时还应与患者配偶积极沟通,取得其的支持和理解,让其宣掌握患者术后的正确护理方法。并针对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情况、社会认知情况以及性生活适应情况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建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以便早日适应家庭与社会生活。让患者配偶在术后给予其情感和生活上的支持与理解,以便促进术后恢复。④音乐疗法:术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不良心理状态以及情绪爱好等播放适当的音乐,以缓解其紧张心理,让其保持愉悦的心情,以减轻术后不适,促进术后康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情况,并评估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⑴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当患者的SAS、SDS评分≥50分时,即为判定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心理状况越轻[4]。

⑵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8个方面,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作t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更为显著,差异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 ±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 ±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8 66.5±8.3 32.5±4.6 64.3±8.4 33.0±4.5对照组 28 65.3±9.0 46.7±3.8 65.2±9.1 45.6±3.7 t值 0.519 12.593 0.385 11.444 P值 0.303 0.000 0.351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 论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该病的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高居第二位,占癌症总例数的15%,对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手术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而上述不良情绪可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加重患者的躯体与心理疾病,影响手术治疗效果[7]。因此,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其积极地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8]。本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手术室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提高(P<0.05),表明加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指标 观察组(n=28) 对照组(n=28) t值 P值生理功能 75.28±11.30 62.54±10.24 4.421 0.000生理职能 71.36±12.35 47.28±11.67 7.499 0.000社会功能 67.48±10.56 46.19±12.46 6.897 0.000躯体疼痛 66.35±11.64 45.32±10.57 7.078 0.000生命活力 67.24±12.47 46.07±12.68 6.299 0.000情感职能 68.15±10.49 51.26±11.47 5.750 0.000精神健康 61.20±12.67 45.90±10.94 4.836 0.000总体健康 60.22±13.48 45.36±11.20 4.487 0.000

综上所述,手术室心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患者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与应用。

猜你喜欢

宫颈癌心理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