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4-20赵柳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儿科肢体个性化

赵柳静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儿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治疗、护理相对较难部门,主要原因在于,儿科患者年龄较小,耐受力较差,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躁动、哭闹等事件,再加上病症具有多样性,护理工作的强度相对较高[1]。而患儿家长由于担心孩子的病情,认为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事件,严重影响医患关系。为了提高儿科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本文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患儿展开研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得出数据并分析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现将最终结局整理为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医治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8)以及研究组(n=48)。参照组:男26例,女22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7.35±0.36)岁。研究组:男29例,女19例,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1岁,平均年龄(7.51±0.21)岁。两组资料对比后,呈现检验结局为P>0.05,不具有分析价值,可进行讨论对比。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儿肢体语言沟通结合个性化护理,本文对研究组的护理方式做重点论述。

(1)肢体语言沟通。对患儿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首先要面带微笑,让患儿能够在直观上产生亲切感,愿意与其进行沟通。护理人员应当举止端庄,在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过程中,多与点头、微笑等动作配合,尽量营造轻松的聊天氛围。在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眼神交流时,应当让眼神中带有亲切感、温柔感[2]。

(2)个性化护理。对患儿的基本资料、病症情况进行了解,根据患儿的病症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与家长进行充分交流,让家长能够了解患儿的病症情况,让患儿家长能够提高对于疾病的认知,以便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与护理人员更好的配合。对患儿及其家长的负性情绪进行安抚,首先,针对于患儿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可通过转移其注意力、语言安抚、肢体安抚等措施等方式缓解患儿的情绪,尽量减少患儿的哭闹情况。其次,对家长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家长对护理工作产生误会,影响医患关系[3]。为患儿制定符合其康复的饮食计划,并与家长配合做好监督工作。做好用药方面的护理,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护理人员应当告知家长出现过敏史的反应,并加强监督患儿用药后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包括: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录入96例患儿的临床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分析,选择x2检验组间感觉护理质量,结局以(±s)形式体现,最终检验结局呈现P<0.05,数据具有探讨分析价值。

2 结 果

研究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且P<0.05,具有探析价值,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比较[n(%)]

3 讨 论

与成年人相比,患儿年龄尚幼,缺少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当遇到产生负性情绪时,多以哭闹形式表达,为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想要对患儿顺利的开展护理工作,首先要应用能够让患儿理解的沟通方式[4]。肢体语言沟通,主要是通过动作、行为、眼神等与患儿进行交流,让患儿能够产生直观上的亲切感,逐渐进入到放松状态,提高护理工作中的配合度。而个性化护理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患儿当做儿科护理工作的核心,对其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从而促进患儿康复。

本研究中,对研究组患儿实施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的护理工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较参照组明显更优,由此可见,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此结论与章友仙[5]等人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总体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儿科肢体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