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下床活动对术后恢复的意义

2019-04-20赵红彦朱美玲李向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下肢剖宫产

赵红彦,朱美玲,韦 华,宋 君,李向宁

(青岛莲池妇婴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早期下床活动多指腹部手术后的护理,一般认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咯出,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腹腔粘连,促进自行排便、排尿;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降低感染;早期活动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几年,很多家医疗机构报道剖宫产术后早下床活动,下床时间提早到12小时,减少产后出血,减低产后大出血率的发生[3]。

1 护理措施

1.1 心理疏导

产妇缺乏术后康复的认知度,认为剖宫产术后就是要卧床休息,害怕疼痛,不肯活动,担心过早活动会使切开裂开。家属也处于同样的心理,认为手术伤了元气,需要好好休息而不愿让患者活动。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产妇交流,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术后相关知识的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把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及重要性,作为重点进行宣教,消除其不正确的认识,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消除产妇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分散注意力,给予产妇精神鼓励,建立训练的信心,使产妇能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指导产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2 疼痛评估

舒适无痛才能使患者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患者只有在不疼痛或疼痛评分3分以下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因此,择期手术在术前前,急诊手术在术后进行产妇疼痛的自我评估的宣教指导。让产妇术后按照疼痛脸谱评分图详细表达疼痛的程度,报告护士的疼痛警戒线,既评分为3分,立刻报告医生给予止痛剂,把产妇的痛苦降到最低点。鼓励产妇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充分得到休息,从而尽早下床活动,取得主动配合。

1.3 术后护理。

术后回病房与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护士交接完毕,没有特殊交待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观察产妇有无头晕、眼花、胸闷、心悸等不适,监测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腹部切口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术后每30min按摩子宫按压宫底1次,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流血情况,术后6小时内每30min给予子宫按摩1次;术后7-24h内,每1h给予子宫按摩1次[4];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尿色,我院将传统常规的24小时留置尿管改为10小时内。最早一例术后6小时停止留置,顺利自行排尿。选择术后6小时拔除导尿管,嘱其自解小便是完全可能的[5]。增加病人舒适感,预防尿路感染和尿管下地带来的不便,为其快速下地活动打下基础。

1.4 饮食指导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指标是肠鸣音恢复,回病房交接项目中就有肠鸣音评估。根据术中无特殊情况,只要听到咕噜声和过水声说明肠蠕动已恢复,给患者喝水5ml,无恶心、呕吐情况,15min后再次听肠鸣音无异常,给患者喝水10ml,逐渐递增,2小时后喝米汤,利于产妇体力和感受得到快速肠蠕动恢复。根据肠鸣音恢复情况指导产妇进食,可进清淡流质,建议排便后过度到普食。

1.5 早期下床活动

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护士要向产妇讲明早期的产后活动的重要性及活动方法,术后回病房护士立即做下肢感觉和肌力评估。根据产妇恢复时间,决定踝泵运动及活动双下肢开始时间。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即指导产妇在床上进行屈膝伸膝、翻身锻炼。做深呼吸,不仅缓解疼痛,也可帮助促进肺部呼吸运动,预防肺部疾病发生。判断产妇是否可离床活动,由责任护士要对产妇实施整体评估后方可进行。

1.5.1 评估依据术后首次下地规范项目:①医生同意(手术顺利);②生命体征平稳(含疼痛评分3分以下);③产妇无不适主诉;④肌力达5级(或一侧下肢肌力达5级)。产妇肌力评估决定是否可下床活动⑥的重要指标之一。方法从头到脚,首先是颈部力量(屈颈—伸颈与护士手做抵抗力评估),手腕部(通过与护士握手和掰腕力量评估双侧);上肢肌肉力量(伸直抬高、放下均与护士对抗力量评估双侧),腰部的(抬高臀部-放下与护士抵抗力评估),双下肢力量(屈、伸髋、膝均与护士对抗力量评估双侧),踝关节力量(趾屈-背伸与护士抵抗力评估双侧);⑤评估子宫收缩好和出血量少;即刻按照下床三步曲指导并协助产妇下床活动。第一步将床头慢慢摇起最后达70-90度先让产妇坐30秒~3分钟,同时观察产妇面色、表情、主诉、监护仪检测指标的变化;第二步鼓励并保护产妇坐到床边30秒~3分钟(观察项目同第一步)第三步双手扶助行器站立30秒~3分钟,(观察同前)产妇没有不适表情和主诉,即可行走。全程以产妇自主活动为主,护士始终守在身边指导,必要时予以扶助。第一次下床活动以适应为主,时间以产妇主观感受为依据,并注意随时询问观察产妇自觉感受并记录。[3]

表1 2016年7月-2016年12月剖宫产患者下床时间

表2 2017年1月-2017年12月剖宫产患者下床时间

表3 2018年1月-2018年6月剖宫产患者下床时间(%)

1.6 母乳喂养

产妇术后回病房,交接完毕,即刻开始评估产妇的奶量,给产妇和家属宣教母乳喂养好处,指导母乳喂养,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早下床活动、早进食加强营养,促进乳汁分泌,坚持母乳喂养,预防奶胀,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2 健康宣教

2.1 深刻体会到剖宫产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和协助产妇术后回病房护士立即指导做下肢感觉活动,指导产妇在床上进行屈膝伸膝、翻身锻炼。做深呼吸,以预防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

2.2 指导术后镇痛泵的使用须知。(如有戴镇痛泵的患者)

2.3 给患者和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术后母乳喂哺姿势和方法。教会家属协助母乳喂养的技巧。

3 出院指导

3.1 在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家属对患者术后照顾能力的基础上,入院时护士就开始进行针对性准备宣教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在出院前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

3.2 出院指导包括患者出院后的活动、饮食、用药、避孕方法、产后42天的门诊复查时间、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体征的观察和处理等。

3.3 婴儿的母乳喂养时间、观察的内容、可能发生异常。

4 讨 论

综上所述表明,我院2016年以来开展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下床活动,首先进行严格的评估,充分地了解病情后进行判断是否能早下床,使术后产妇能够主动的配合早下床活动,减少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乳汁分泌,尽早的恢复体力和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与满意度。因此,应大力宣传普及和积极的推广。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下肢剖宫产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