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检项目漏检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9-04-2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体检工作回顾性受检者

张 倩

(河南省科技大学附属医院黄河三门峡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健康体检(Physical examination)是各个医院常见的诊疗行为[1]。但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健康体检漏检概率增加。我院选择采用预防干预对策前后接收的健康体检者各为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健康体检项目漏检原因及对策。具体的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健康体检者中抽取的80例,设为常规组,其中,男40名,女40名,年龄19到69岁间,平均年龄为(58.33±0.14)岁。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健康体检者中抽取的80例,设为干预组,男40名,女40名,年龄18到70岁,平均年龄为(59.11±0.14)岁。应用生物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显示,P值大于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健康体检。干预组,采用预防干预对策进行干预:

(1)体检前。加强体检单位与医院的沟通,合理确定体检时间段,加强健康体检的宣传力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向受检者宣讲健康体检对于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临床价值,增强受检者的认知水平,提高受检者配合体检的依从性。另外体检单位应该全力协助医院采集受检者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康体检档案,采用条形码的方式对受检者进行分类编号,并根据体检科室、体检项目等打印体检单,提前发放给受检者,提醒妥体检前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叮嘱对体检单妥善保管。

(2)体检中。制定严格的健康体检管理规章制度。对体检工作的各个环节作出相关的管理规定,规范各个岗位职责落实情况,优化体检环境,合理摆放各类设施,合理安排体检量及体检流程,做好体检项目和地点的指引工作,尽量缩短体检等候时间。医务人员加强对体检工作的重视,做好体检后的签名工作,对于临时不想体检的受检者,应积极了解情况,无异常因素,应鼓励进行体检。

(3)体检后。及时收集体检资料,并录入系统,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其他检验工作。对于有疑问的体检标本,应进行电话随访工作,积极安排受检者复检或安排住院治疗。检验资料完成后,应采用封条密封,发放给受检者。

1.3 评价标准

(1)回顾性性分析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相关因素;(2)分析采用预防干预对策前后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的发生概率。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本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剂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回顾性性分析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相关因素

常规组中,80例应检者中,26例漏检,健康体检者自身不重视因素11例、单位通知、要求不明确因素8例、医院体检环境和周围设施不合理7例,漏检率为32.5%,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表1 回顾性性分析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相关因素

2.2 分析采用预防干预对策前后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的发生概率

干预组,采用预防干预对策进行护理后,2例漏检,漏检率降至2.5%,优于常规组(漏检26例,32.5%)(P<0.05)。

3 讨 论

健康体检项目漏检,不利于早期发现疾病和排除疾病隐患[2]。提高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的防范意识,积极的对易感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是防止健康体检项目漏检发生的关键[3-4]。总结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的因素来看,具体表现在健康体检者自身不重视因素、单位通知、要求不明确因素、医院体检环境和周围设施不合理等。首先,受检者由于自身年龄、心理因素,缺乏对于疾病的认知,自身健康意识薄弱,忽视或排斥某个体检项目,认为没有体检的必要。其次,单位通知、要求不明确,不重视健康体检,使得受检者错过体检时间,或者在体检前未接收医嘱,不符合体检要求而漏检。再者,医院环境、设施不合理,能很好地统筹体检与工作的关系,易增加受检者的不信任感,导致漏检事件的发生。

因此,如何利用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法,对于降低健康体检项目漏检的发生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预防性干预措施,一方面,主要加强体检前医院、受检单位对体检工作的重视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配合体检的依从性,另一方面,体检中,落实强化体检的指引、开展、环境建设等方面,保证体检工作合理、有序、高效进行,再者,体检后,完善体检结果资料,电话随访,落实体检资料的发放,必要时安排复检。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预防性干预后,健康体检项目漏检概率降为2.5%,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体检工作回顾性受检者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浅析体检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浅析体检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医院体检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探究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色 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