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4-2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颅脑入院护理人员

杨 怡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重度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科疾病类型,不仅病症严重,且随时容易发生并发症等不良情况,危急患者生命,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本文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患者展开研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得出数据并分析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现将最终结局整理为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56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28)以及研究组(n=28)。参照组:男17例,女11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53.74±2.28)岁。研究组:男16例,女12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54.11±2.05)岁。两组资料对比后,呈现检验结局为P>0.05,不具有分析价值,可进行讨论对比。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做重点论述。(1)入院第1天。患者入院治疗当天,护理人员应当指导家属如何办理入院手续,并开设绿色通道,手术办完后,护理人员需要向家属讲解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2)入院2~4天。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需要立即上报医生,并准备好急救措施。比如:当患者体温升高,需要采取物理降温等。确保患者口腔清洁,对鼻饲患者,需要每天定期使用碳酸钠溶液清洁口腔[3]。(3)入院5~6天,定期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避免患者出现褥疮,当患者侧卧时,应在患者后背放置一软枕,避免对患者关节造成压迫损伤。(4)入院7~8天。依据患者情况,对已经恢复意识的患者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根据患者个人身体状况,制定运动措施,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控制活动量、活动时间,避免运动过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录入56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分析,选择x2检验组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局以百分比形式体现,结局以(±s)形式体现,最终检验结局呈现P<0.05,数据具有探讨分析价值。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相比较参照组的75.00%明显更高,且P<0.05,具有探析价值,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相比较参照组的28.57%明显更低,且P<0.05,具有探析价值,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主要是由于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而发病,病症发展迅速,在康复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进一步影响,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中,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实施可弥补常规护理干预中不完善、不全面的缺陷,通过对患者开展有计划、路径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迅速康复[4]。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取得效果较为显著。

本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参照组,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此结论与王玉洁, 李瑞[5]等人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在对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护理工作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提升整体的临床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颅脑入院护理人员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