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痛患者护理中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的运用探究

2019-04-19朱向阳朱小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癌痛规范化方案

朱向阳,朱小玲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江苏南通226000)

目前,不同类型肿瘤在临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且很多肿瘤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癌痛的出现,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针对癌痛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做好同步的护理工作。本组研究观察对肿瘤内科癌痛患者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肿瘤内科58例癌痛患者纳入本组研究,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8岁~78岁,平均年龄为(49.12±1.25)岁;疾病类型统计:胃癌26例、肝癌14例、肺癌10例、结肠癌8例。

1.2 方法

首先,组建规范化癌痛规范化护理小组,组织全体成员参与集体讨论与培训。针对不同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制定详细的疼痛护理流程等。其次,强化对患者的疼痛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与科室和医院定期举办的健康大讲堂宣教讲座,介绍肿瘤、癌痛等相关的知识,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癌痛。并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掌握患者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安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学习一定的非药物镇痛技巧等。另外,针对不同患者的肿瘤类型、治疗情况、疼痛状态等实施科学的疼痛评估,以患者的主诉为疼痛评估的金标准,客观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等。之后,紧密围绕评估结果,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规范化疼痛护理措施,综合应用非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并及时记录各项护理结果。观察记录护理方案实施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SAS量表和抑郁SDS量表评分、疼痛平均NR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2]。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导入本组研究所统计数据结果实施规范统计处理。参照以下方式对数据资料进行表述: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参照以下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以0.05(α值)作为评估界限,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小于0.05。

2 结果

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实施之后,经评估并与护理前进行比较,可得入组患者的疼痛平均NRS评分与焦虑、抑郁平均得分较本组护理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表1:

3 讨论

很多肿瘤会导致癌痛的出现,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和身心痛苦,严重影响其心理和情绪状态。患者在承受剧烈癌痛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3]。如何对癌痛患者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针对癌痛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模式正逐渐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经本组对比研究发现,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方案实施之后,经评估并与护理前进行比较,可得入组患者的疼痛平均NRS评分与焦虑、抑郁平均得分较本组护理前均明显下降。分析相关原因,是因为通过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规范化癌痛护理,可以针对癌痛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规范、系统的护理方案。并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包括系统的疼痛教育和科学的疼痛评估等。进而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个体化的疼痛护理[4]。正是在这种全面、规范、科学的护理模式下,更好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帮助其调整自身的心理和情绪状态,获得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

表1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实施前后患者疼痛、焦虑、抑郁情况评分[分,(±s)]

表1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实施前后患者疼痛、焦虑、抑郁情况评分[分,(±s)]

时间nNR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护理前358.66±1.2355.18±1.1273.17±1.25护理后352.72±0.54 30.27±0.2548.33±0.19 P-<0.05<0.05<0.05

综上所述,规范化癌痛护理方案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癌痛规范化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