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4-19易小红郑振中魏婵娟董立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导图心肌梗死思维

易小红,郑振中,魏婵娟,董立杰

(江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0)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16514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发病来势凶险,死亡率高,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1]。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针对坏死病变的心肌直接再灌注而获得堵塞血管的再通效果。但仍需患者长期良好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至关重要[2]。思维导图属于革命性的一种思维工具,也被叫做又叫心智图,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它注重开发左右脑,图文并重,改变原来枯燥信息变为一些彩色层级结构图,确保形成可视化的思维过程化,辅助患者得到更好的信息存入大脑,或是把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辅助人们进行记忆的理解[3]。国外分析显示,思维导图法有利于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提升[4]。目前在国内已广泛用于学习、教学领域。本研究引进思维导图代替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我科3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入住本科室的392例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满足临床判断相关指标,无并发症;已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意识清楚,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0~65岁之间。排除标准:不愿参加研究、认知障碍或语言沟通障碍;患有严重重要脏器疾病的终末期患者。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组196例和思维导图法组196例。对比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比较意义,见表1。入组患者和家属表示自愿于同意书上签字,上报伦理委员会之后得到许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告知患者疾病的基础知识及治疗进展,术后注意事项,以及饮食、服药,活动方式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发放纸质版健康教育处方,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 观察组,研究者以传统心肌梗死健康教育内容为蓝本,甄选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要点,查阅文献,运用思维导图软件XMind7.5设计并绘制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思维导图:以“心肌梗死”为中心词发散出一级分支,主要有疾病临床表现、危险相关因素、并发症、治疗和自我保健五方面,每个一级分支散发出若干二级分支,见图1,并将此图打印塑封以便患者保存。在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病情稳定初期,研究组成员向患者及家属征得同意后,让其填写本研究相关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护士与患者各手持一份思维导图,护理人员详细为患者和家属阐述思维导图的难点与重点,予以个性化的阐述。住院期间针对不同患者的认知程度再强化教育,出院前两天,检验患者对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运用,强调患者在院外必须按照要求自我管理。建立微信联系,在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时进行微信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状况

图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思维导图

1.3 评价指标

①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数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②依据本院自行研制的心肌梗死统计问卷,调查患者治疗依从性,共5个项目,每项20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依从性越好。由护理挂你、临床护理、医疗等专家对统计学调查无二件进行修订,专家认为表面效度比较好,0.792即为Cronbach’sα系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各组数据比较见以下各表: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得分比较±s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得分比较±s

注:P<0.05

组别 例数 阶段s-AI(状态焦虑)T-AI(特质焦虑)SASSDS观察组196干预前63.06±7.9274.76±6.7969.25±4.7372.02±3.69干预后45.90±6.2453.79±5.7347.21±2.0553.96±5.19对照组196干预前68.19±2.3374.38±2.6373.95±4.6769.56±3.85干预后57.51±3.0466.49±3.6562.98±6.8658.10±3.65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s(P<0.05)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s(P<0.05)

注:P<0.05

组别 例数 阶段GH(总体健康)PH(生理功能)RP(生理职能)SF(社会功能)RE(情感职能)MH(精神健康)观察组196干预前71.68±4.2270.79±5.5171.25±3.2771.57±6.7671.09±4.4072.45±6.50干预后86.14±5.4188.15±6.7687.01±5.0987.34±6.5389.36±5.0989.61±6.32对照组196干预前70.48±5.1271.69±4.5571.18±4.3771.37±5.0171.80±2.1472.26±5.95干预后77.35±6.4478.58±4.4477.15±5.0978.56±5.2177.92±2.7678.01±5.67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是的一种常见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该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并辅以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综合治疗手段,更需要患者院外长期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依据有关学科方法和理论,采取行为干预以及信息传播方式辅助群图和个人全面了解卫生保健相关知识,以便于建立正确的自身观念,自愿选择对于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有利的教育活动[5]。目前临床多采用医护人员口头讲述、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存在许多不足:内容文字繁多,缺乏趣味性,不能有效引起患者学习兴趣;未根据不同患者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导致教育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护士未经过系统培训,缺乏沟通技巧,专业用语过多,达不到预期宣教效果。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护理健康教育干预不但可将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提高,辅助患者构建良好的健康理念,积极预防疾病,提升患者日后生活质量。此时需要实施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充分调动患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预防疾病,改善心理状态的目标。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中心即为选取的主题,将知识之间的关联开展有组织、放射式、分层次的充分展现,以简单图形对复杂无序思维过程进行展现,所以,可以帮助患者整体上理解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另外,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通过运用线条、颜色、符号、关键词、图像等来提高人的记忆力。本研究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健康宣教,自行设计以“心肌梗死”为中心主题词的思维导图,经过专科医师,护理专家审阅和修改,将疾病的发病先兆、临床症状、并发症、危险因素、发病诱因、治疗方式、自我保健等5方面疾病相关知识作为本次研究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运用简单明了的线条关联、形象的图片增强理解和记忆。此文数据显示,需要首先培训健康教育实施人员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思维导图内容,并两两角色互换,模拟情景练习,为患者提供有效且科学的健康教育发法和内容。以丰富色彩和图形效果将患者注意力进行吸引,让患者集中精神,积极关注。宣教时护患各持一张相同思维导图,如患者存在疑惑,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进行阐述,对患者容易忽略的内容住院期间多次实施教育,出院前2-3天给予反复评估和针对性教育,以便于从根本上将患者不了解疾病知识进行掌握。本次数据统计显示,选择思维导图健康教育方式下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3±1.0天)较对照组(11.5±0.9天)明显缩短,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87.99±16.46分)较对照组(70.32±7.03分)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0.21±8.53分)较对照组(70.82±10.41分)也显著提高,均为P<0.01。根据表1显示,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更为明显,表2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健康教育实际上是重要的一项现代护理内容。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有利于为患者提供系统且全面的健康教育,具有100%的健康教育指导效率,90%的知晓率。思维导图方式能够对大脑记忆结构急性模式,依据大脑容易接受的规则对信息图形进行展现[6-7],在教育界运用十分广泛,且教育效果得到肯定。而运用到患者健康教育同样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导图心肌梗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