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2019-04-19杨玉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造影术脑血管循证

杨玉明

(广西省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贺州542899)

在临床中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是常见且常用的手术手段,具有精准度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在进行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之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加压止血,但仍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以常规护理经验为核心,根据科学数据制定科学化的护理措施,循证护理融入临床是护理学发展的趋势[3-4]。此次研究针对循证护理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数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且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89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此次研究;②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死;③均符合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指征[5-6];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脏器类疾病的患者;②患有原发性疾病的患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沟通的患者。对照组患者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2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5.0)岁;实验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5.1)岁。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详细掌握患者病情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等基础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文献检索,为临床护理提供证据,根据检索的结果再结合科室及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术期护理,在饮食、术前、宣教等各个方面实施。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该组成员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在进组前进行统一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有循证护理的重要性、有关疾病的知识、沟通技巧等,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2、术前健康教育:在患者实施手术之前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卡片,并将其发放到患者手术,另外向患者讲解手术的过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心理护理:通过聊天等形式掌握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等,同时向患者讲解DSA的重要性,使患者意识到通过及时的治疗可使疾病康复,同时也可以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并请治疗成功者现身说教,缓解患者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另外在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态度,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4、术前床上小便的训练:在术后因受到限制患者不能下床排便,因此在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小便,为术后排尿做好准备。5、手术当天:在患者进行手术的清晨,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准备好在手术过程中会用到的片子等,在进入手术室之前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等基础信息,在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出现意外事件。6、术后护理:①出血护理:发生出血的因素主要有穿刺不当过度抗凝、肢体制动等,护理人员应增加巡房的次数,在制动期间,协助患者的生活所需,做好保暖等措施,防止因感冒、咳嗽等增加腹压,使用三角形沙袋(重约1kg)进行止血,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同时具有制作简单的优势;②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多服用高维生素、低脂等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大便的通畅。术后4h若患者没有出现呕吐等症状可适当的多饮水,饮水量咋子800~1200ml之间,起到促进造影剂排泄的作用;③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带来的危害,提高患者家属的预防意识,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更好的完成护理,加速病情的康复。

1.3 研究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②根据WHO生存质量表[7-8](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当患者的质量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2.8%高于实验组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s,h)

表1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s,h)

分组(n) 穿刺点淤血肿胀 皮下血肿 总发生率对照组(44)5(11.4)5(11.4)10(22.8)实验组(45)2(4.4)1(2.2)3(6.6)x24.600 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2。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分组(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对照组(44)43.0±4.643.8±4.742.4±4.444.2±4.8实验组(45)49.9±4.952.3±5.451.6±5.253.6±5.7 t 4.5915.3096.0405.641 P <0.05<0.05<0.05<0.05

3 讨论

脑血管造影是用碘造影剂注入颈动脉及椎动脉内,然后在不同时相摄X片,造影剂可显示颅内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形态、分布与位置。经股动脉插管注入造影剂可观察全脑血管的走行、有无移位等,利于诊断脑血管病变与颅内占位病变,尤其是在静脉瘤、血管畸形等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7-8]。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比较高,然而也属于有创性检查,因此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通过研究证实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2.8%高于实验组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证实实施循证护理后有效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在实施循证护理之前借鉴了以往临床护理经验,并对可能发生的意外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查找相应文献,将查询到得到结果结合科室情况、患者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内容,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因护理内容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因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也就是间接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加速了患者的康复,也就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猜你喜欢

造影术脑血管循证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胰管塑料支架和/ 或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应用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