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9-04-19刘敏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人员实验组

刘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湖北武汉430056)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其主要是指长时间心肌缺血造成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往往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直接联系,发病率较高,其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电图变化、胸痛及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则对患者生命安全极易造成直接威胁。有研究指出,该疾病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能缩短患者就医环节,临床预见性较强,改善其抢救效果,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早期恢复[1]。为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我院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取2016年11月-2018年7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实验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为(55.68±4.12)岁;病程1-6小时,平均病程为(3.24±0.58)小时;常规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为(55.49±4.23)岁;病程1-5小时,平均病程为(3.06±0.41)小时。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实施PCI手术术前需做好消毒、备皮与并发症预防等准备工作,同时优化病房环境,将温度与湿度均调节至合理范围,勤换床单被罩避免发生交叉感染[2]。

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实施急诊护理路径:(1)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结合其病情实际情况成立专业化急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同时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对小组内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主要包含急救步骤、急救模拟演练与急救技能培训等内容,加强其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3]。(2)心理指导:患者与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缺乏认知导致其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纾解其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信心,合理开展健康宣教加强其对该疾病认知,同时将以往手术成功案例详细介绍给患者,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需切实分析患者血气,如果有必要的话对其实施吸氧护理,出现休克等并发症需及时告知医师处理。(4)其他护理:该疾病患者在实际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食用适量流食,待病情稳定后保持营养搭配均衡,同时护士长需将各项护理操作安排落实到实处,确保各项抢救工作均能高效率完成,提高整体护理质量[4]。

1.3 观察指标

两组就医过程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就医过程指标:测定两组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分诊时间指标,各指标越优越好[5]。

并发症发生率:测定两组出现休克、心力衰竭与胸痛,发生率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就医过程指标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就医效果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就医过程指标对比(±s)

表1两组就医过程指标对比(±s)

组别 实验组(n=29)常规组(n=29)T P住院时间(d)8.89±1.3415.43±3.1210.37190.0000卧床时间(d)10.24±3.2918.86±3.2510.03770.0000分诊时间(min)0.83±0.212.69±1.476.74530.0000球囊扩张时间(min)93.25±24.18143.29±9.5610.38240.0000急诊抢救时间(min)40.13±5.2858.27±6.7311.41990.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果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工作及社会等压力造成各类慢性疾病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及高血压等,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则对患者生命健康极易造成直接威胁。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病机制为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缺氧或急性造成心肌细胞坏死,患者往往表现为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功能衰竭等临床症状,充分利用抢救时间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切实开展护理措施前需定期对其实施严格培训,不断优化护理人员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护理服务。其次,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心理与生理状态加以评估,主动与其沟通,合理开展健康宣教确保患者与家属均能认知该疾病,纾解其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信心,同时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有异常情况出现需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因此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属于完整方案,其往往涉及至心肌梗死各个抢救环节,各小组成员需全力合作不断完善整个护理过程,以提高抢救效率为目标,逐渐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并树立责任意识,从而显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孟晓杰,郝君华等研究中指出[7],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有效改善其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家庭负担,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本次研究中,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就医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由此可证: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缩短其急诊抢救时间与卧床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使得最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护理人员实验组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