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应用研究
——以《氧的性质》为例

2019-03-28张晓卓于海宇赵丽娜

山东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氧气导图化学

张晓卓,于海宇,赵丽娜

(吉林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初中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化学对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很认真,但做题时就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加上化学知识点繁杂、琐碎,这样使学生复习效果不佳。思维导图模仿大脑思考方式,即发散思维,采用图文的方式将各模块生动地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构建不同的,自己感兴趣的思维导图进行辅助学习,通过思维导图辅助,直观地观察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1 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首次提出,模仿人的思维方式,由一个基础的点联想出一些与其相关其他点,并将其采用线条与图像表现出来,方法简单易学且变化多端,构架出来的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个模块所要展示的重点。

2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与初中化学的有效碰撞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学习。选取人教版初中化学《氧的性质》为例,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设计教学。

(1) 复习目标: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氧气的性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2)复习重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分类方法。

(3) 复习方法:思维导图法,启发法。

(4) 复习内容:结合思维导图复习有关氧的知识。

首先,复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常温常压下气态,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见图1)。

图1 氧气的物理性质

其次,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如磷、硫、碳、铁等。复习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教师结合思维导图2进行总结归纳。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放出大量白烟;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蓝紫色火焰,都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发光放热;铁只能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图2 氧气的化学性质

再次,复习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取方法(过氧化氢法、氯酸钾法、高锰酸钾法),通过思维导图3总结归纳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图3 氧气的制取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回顾有关氧气的其他知识点。

结合思维导图4总结归纳:电解水可生成氧气和氢气;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氧气还可与某些活泼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图4 氧气的其他性质

(5) 教学反思: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是将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模块,将其绘制成图形,学生可直接地观察到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建构思维导图。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展示并复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及有关氧气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思维导图巧妙地与化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将枯燥的知识点以图形的方式展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有利于加深记忆,将琐碎的知识系统展示出来,抓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涵,认清知识的逻辑。同时应用于预习阶段与新课,以课前导学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点进行预习,使导学案更加生动形象,便于预习。教师也可在讲课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增加观赏性、丰富性、审美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猜你喜欢

氧气导图化学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