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安全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3-28申建军郭文杰吉凯璐

山东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原理应用型

申建军,郭文杰,吉凯璐,刘 妍

(滨州学院 化工与安全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安全学原理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入门专业核心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安全学原理已成为大多数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必修课程[1-5]。这门课不仅传授有关安全科学原理方面的知识,更是让学生对安全学科和安全工程专业有初步的了解,明确自己未来学习和研究的知识体系。这门原理性较强的课程比较抽象,学生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往往抓不住重点,掌握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安全社会经济原理等理论知识难度较大[6-8]。本文针对安全学原理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目标、课程性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了基于“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的目的。

1 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

1.1 课程特点

安全学原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介绍安全科学发展和研究对象、安全原理性理论以及安全科学的实际运用原理。课程内容不同于工程技术,而是抽象的理论模型,偏重于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安全知识的掌握,且内容较为琐碎,难以理解。

1.2 教学目标

安全学原理这门课程是让学生对“安全科学”和“安全工程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安全学原理消除隐患和预防事故的能力,树立安全是天、环保是地的意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安全方面知识,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接下来专业课的学习当中。

2 当前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的教学方式

当前的教学方式大多为被动教学,即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当前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2 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为多媒体教学,或以课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老师按照课本内容或PPT逐步进行讲解,采用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使学生很难理解安全方面的知识,不能对课程内容进行良好的掌握。

传统考核是“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过程性考核包括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作业大多为课后习题,终结性考核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题型为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上述考核方式往往过程性考核成绩相差不大,学生也不重视课堂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相反,学生更重视终结性考核,也就是在考试之前死记硬背课堂知识点。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秩序,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安全学原理的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对其理解并掌握,同时,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生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质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引导,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

3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3.1 知识再现,丰富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高校课堂中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引入图片和视频,避免过多的文字表述引起视力疲劳和心理厌倦,借助立体化、多层次、视觉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好学、善学、乐学、活学。根据课程内容,将图片动画与文字合理搭配,同时PPT的字体大小、颜色搭配等要设计合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宽松活跃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课程内容。

3.2 案例引导,增加趣味性

通过对学习过该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得知,在安全学原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出现两种情况时,同学们的兴趣会比较高,一种是观看事故案例的图片或视频时,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针对以上两种情况,特将案例的引用和提问两种方式进行良好的结合,即案例设问法。

案例设问法就是老师针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事故案例的视频或图片等,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老师进行讲解总结。该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正如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要我安全“变”我要安全”,课堂教育的目的是“要我学习”变“我要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去,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3 提纲挈领,梳理知识点

安全学原理知识点较为繁琐,但只要提纲挈领,抓住了那个纲,以知识树的形式来建立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基于知识可以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成具有一定关系的知识体系,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得课程内容模块化、系统化、条理化。

以安全学原理教学内容为例,安全学原理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回答: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通过图1可以向学生展示本门课程主要讲授安全、隐患、事故、风险、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等基本概念(是什么?);安全社会责任和事故致因理论(为什么?);事故预防原理,包括安全哲学原理、安全管理原理、安全经济原理、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系统原理、安全信息原理、安全控制原理(怎么办?),学生可以很好的理解并记住这门课程总的知识点。

图1 《安全学原理》教学内容

图2 安全科学学科体系

以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为例,安全学原理绪论第二节是关于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内容较为繁琐,可以采用图2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介绍。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了解到完整的安全学科体系包括哲学层次、基础科学层次、技术科学层次、工程技术层次及其对应的安全观、安全学、安全工程学、安全工程。

3.4 问题驱动,重在参与性

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主要是看学生在课堂参与程度,满堂灌输并不能带来良好效果,好的课题教学效果则是重在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对知识的巩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身份不单纯是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积极探索,其主要形式是“分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报+教师点评+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将学生按照宿舍6人一组分开,轮流作为小组长,每次小组讨论后,小组长进行汇报,其他组小组长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

3.5 多元评价,突出应用型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安全学原理的考核方式也随之进行调整。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本文提出“过程性考核+PPT答辩+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占40%,PPT答辩占20%,终结性考核占40%。过程性考核主要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在是单纯的点名提问,而是由学生自发的课堂回答,目的是考查学生在问题驱动环节的参与程度,适当提高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比例,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PPT答辩是教师建立案例库,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生产实践,教师随机抽取其中一个案例,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老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其进行打分,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安全学原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考核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更好的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终结性考核命题原则是少死记硬背型、多理解型、突出应用型,重在课程知识点的综合应用。通过以上多元评价,突出应用型知识点。

4 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综合教学改革模式,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通过对安全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安全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明确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原理应用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