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28张换平

山东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专业

张换平

(安阳工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高校积极响应,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对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探索极其活跃,新的思路、好的方法层出不穷,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李丽等[1]提出了“四创”式( 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意识推进路径模式,及“金字塔”式培养层次推进路径;姚成秀等[2]从大学生视角进行探索,借助“摄影梦工厂”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提出了在兴趣驱动下,通过自由探索、自主学习,采用协同创新,才能孕育成果的人才培养模式;屈慧洁[3]从创新创业大赛角度提出双创教育应与专业教育进行"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每种双创模式探索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每种探讨,都有大家可借鉴之处。安阳工学院是一所发展中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正是本校的培养目标,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也正在积极地进行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笔者将结合安阳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进行剖析,以其与各位同仁切磋。

1 “三抓”——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

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适时地修订和调整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及创业概念的培养,在不断的探索中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的培养,逐渐形成了具有“化学反应”特色的培养认识过程:反应物+反应物一定反应条件催化剂新的产物 ,即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会有新的产物生成,要想使该产物既是目标产物且产率又高,需要添加一定的催化剂。在这个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即为拥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一定的反应条件即为国家政策、学校环境,各种平台,催化剂为教师,产物即为具有化学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该反应的高效发生是需要通过抓基础、抓机会、抓催化的 “三抓”政策,再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三抓”内容来实现。

1.1 抓基础

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一般的规律是每一个年龄需要干与该年龄相当的事情,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大学生也不例外,每个大学生应该首先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大学四年的各个阶段,在强调创新、应用时必须要以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前提,否则创新意识即为昙花一现,空中楼阁。安阳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严把基础关,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每一学期都进行期中考试,期中考试的成绩以30%的比例计入期末考试成绩,通过不时地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情况进行监控,以避免前松后紧的学习状态;对于专业技能的培训,要求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获得安全资格证方取得进实验室做实验的资格,另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实验技能大赛,从实验基本操作做起,努力提高实验基本功。

1.2 抓机会

教育部在2010年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教学计划;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意见》,从九个方面对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提出具体要求等等,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在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指引,安阳工学院勇抓机遇,在2013年率先进行学校转型,在校内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为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政策、资金支持,提供各种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激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安阳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紧抓机遇,鼓励学生接受挑战,在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立项项目数在全校名列前茅,同学们激情高昂,努力钻研、拼搏,硕果累累,在学校的"创青春"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河南省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在河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等等。这些成绩给本专业学生带来极大鼓舞,学生进行创新的欲望较强烈,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1.3 抓催化

国务院在2015年出台的《意见》中就指出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特点,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进行。讲授专业课程的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无疑是这场创新创业活中的直接承担任务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就目前政策下,各高校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搭建了一系列平台,并对学生的创新活动采取经济支持政策,并开设了创业基础及就业指导课程等等。不过,国家虽然有政策,学校虽然有制度,学生创新创业的大环境非常友好,但真正对创新创业概念理解的学生又有多少呢,积极关注,进行创新,参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又有多少呢?也许一所高校中也有较多学生参与,但参加人数占本校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还是较低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政策实施的真正主体:教师(承担任务者)和学生(任务的实施者)的积极性未真正的调动激发起来。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主力军不会自发,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被引导、启发,主力军的潜力挖掘的怎样,这根导火索何时被点燃,爆发力有多大,这都取决于创新诱导者——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对政策的理解、领会、执行将直接关系到此项政策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一点一滴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过程中,如能恰到好处的将创新意识、创业的意念融进来,且在关键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这就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被催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再不失时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试验场所,就会加速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的前奏首先是创新,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创新,就必先有创新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一定的化学分析技能),创新意识,也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先进行验证模拟,再改进,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创新兴奋感,带着这种感觉进行创新实践,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大学生创新活动,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创新综合素质[4],才会有大胆的创业意识,有了创业意识,才可能进行创业模拟,参加各种创业平台提供的创业大赛。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自主创业,但在其内心是种下了勇于创新的种子,该种子会在将来的继续深造或工作中发芽的。

2 “重实践”——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手段

创新意识的产生、培养以及升华(创业),都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必须要有时间、场地、政策作保证的。通过对目前“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教育培养模式认识,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进行了以下调整:

2.1 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在这次调整中最明显就是加大实践环节,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实行“3+1”的培养模式,把课程内容向前三年集中,在大学第四年就有足够的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教学计划中,缩短理论课时,大胆增加实验课时,比例基本上达到1∶1。在实验课上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及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把仪器全部向学生开放,每一台大型仪器都以教学大纲计划内的实验课形式与学生见面[5],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及专业分析技能)得以加强。

2.2 与企业结合,联合培养学生

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企业,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与企业合作,更好地使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应用,通过了解企业现状,对企业中所存在的困惑或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刻认识,激发创新意识。

2.3 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接触仪器,参与科研教师不仅传授学生课本知识,更要把创新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心中的创新意念,且提供创新场所,鼓励学生多接触仪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掌握工作技能,吸收有潜力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中来,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学习更多知识去解决更多难题的愿望,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化专业的学生在参与科研的工作中,产生了创新意识,成功申报了2018年河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4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提供的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把自己所有的创新意识转变为要实现的梦想。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多样,课题来源途径广泛,可以是老师所给课题,可以是同学们生活中所期待解决的课题,可以是同学们平时创新意念萌发的课题,如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十二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了二等奖的作品《使用旧分光光度计制作测定LED灯光谱的装置》就是同学们在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中对即将报废的仪器进行大胆改造的一项尝试,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同学们对查资料、创新设计、软件操作、涉及到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论文撰写等会有深刻地理解和更深层次的认识。

2.5 提倡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

在创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模拟。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可锻炼学生的多方位思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严重考验,创业计划书包括内容很多,涉及面特广,创业计划书中不仅要体现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商业知识,学生要对市场营销及财产风险评估知识要了解,在这场模拟活动中就要体现出团队合作精神,根据需要寻找战略伙伴,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合作磨合等等,虽然大多数同学的创业实践处在初创阶段,但该活动对同学们的影响极大。2017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模拟的《迎春花日化有限责任公司》在安阳工学院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通过参赛,学生反映他们的创新思维有了很大的提升,视野更加开阔,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兴趣更加浓厚。

3 “因材施教”——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途径

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不同的,通过调整,应用化学专业在校生的培养模式具体途径见图1。

图1 在校生的培养模式途径图

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课内教学培养和课外教育实践的教学统一,而创新能力则需要在课外实践中锻炼提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扎实的理论学习的同时,增加其实验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牢固的实践动手能力,萌发创新的意念,以及对知识的渴求的欲望;对高年级的学生,因其对人生的目标已经有了一定的方向,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对一部分同学进行校企联合来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技术推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产生更现实的创新活动;对一部分同学进行导师制的实验室培养,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提前进入到科研状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参与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及动脑分析,体验与参与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可使学生的思维加速发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决解问题的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对有创业意识的同学鼓励其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创业技能竞赛,创业模拟、创业实践[6],积累丰富的专业阅历,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2 人才培养能力培养结构图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因材施教,为学生开辟了一条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衔接的通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融素质、知识、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培养目标,凝练出“化学、化工理论+化学分析技能+应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力培养模式(见图2)。

4 结语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高校是培养有志青年的主要场所,高校培养的每一件产品——学生,都会受到社会的检阅。处于转型中的应用型大学正在接受严峻的挑战及考验,应用型大学必须与时俱进,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抓住机遇,对现有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专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