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2019-03-20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思想

李 娟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规律,不但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而且还要分析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与渗透。从多元文化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发展规律,又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价值关怀和人文关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思想政治教育同文化的关系

1.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等同于人类文明;从狭义上看,文化特指人类在精神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果,即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等一切社会意识形式的总和。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陆庆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1],这一定义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遵循的规律、教育手段、教育形式,及教育内容六个层面全方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陈秉公提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2],这一定义突出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1.3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人类文明的形成过程即是人类文化的形成过程。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人的世界就是人类文化的世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越来越丰富与繁荣,并以其特有的形式沉淀与流传下来,同时,又通过新的传播介质影响着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人类无法摆脱文化环境而独立存在,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烙印,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其影响既有利又有弊。多元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多维发展,带来了教育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同时,不良且复杂的文化形态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以相应的文化环境为依托,才能逐步实现内涵式发展。

2 单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局限性

以系统论为基础可以将文化分为单元文化和多元文化。单元文化是指宣扬和传播的文化仅限于一种主流文化,或者是传播不同文化时,相互渗透的程度是不平衡的,以至于被渗透的文化处于边缘地位甚至完全被取代,因此,单元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1 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往往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文化、习惯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在单元文化背景下,教育者很容易忽视教育对象文化底蕴的差别,而是简单地把教育对象理解为无差别的“人”[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庞大的知识体系做依托,多种学科相互渗透与借鉴的综合性学科。面对这样的学科,如果教育者的文化单一,各种知识储备不足,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很难有效地进行。单元文化极易导致人们思想的局限,使受教育者形成狭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际上,单元文化不但直接影响了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发展水平,而且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国家鼓励创新精神的大形势下,我国教育逐渐开始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创造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单元文化则无法提供有力的创造源泉。

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受一定思维方式的引导。如若长期在一种固定的文化模式下思考,那么思维方式就会变得呆板,缺少变通,思考与认识问题的角度必定不够全面。只有以多种文化视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人们的思维方式才会变得科学,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人类智能潜力的开发。

2.2 对道德人格培养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道德人格培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被喻为“塑造灵魂的学科”。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具有规范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等作用,具有时代性、区域性和继承性。不同的文化蕴含的道德观念往往不同,科学的文化能够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多元文化与单元文化相比,前者更有利于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拓宽道德教育的研究视野,扩大道德教育的研究范围,更新道德教育的文化资源,从而为培养完善的人格创造良好的氛围。

而单元文化直接阻碍了人才人格的完善。人格完善包括丰富的需求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神需求的“品味”。文化需求“品位”有高低之分,如果仅限于单一文化,需求“品位”很难提高,道德个体的主体意识也无法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动起来。单一文化背景下,人格教育易沦为物化与奴化教育,它们只是教会受教育者服从,使他们失去自主意识与创造力,丧失“真自我”的风采。

2.3 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单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灌输的方法,就是教育者向受教育对象单向输出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教育者与受教对象之间缺乏平等沟通和互动交流的机会,受教育对象无法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反馈给教育者,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无法有效开展[4]。

灌输法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教育者往往以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完成教育过程,教授的内容和形式与受教育对象的意志需求及情感需要相距甚远。因此,尽管教育者全身心投入工作,但是根本无法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灌输法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后者就像前者手中操控的“木偶”,缺乏自主意识。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以往主体单向向客体传播意识形态,客体被动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多元文化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3.1 多元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之初就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它既是党领导军队的管理方法,也是党组织群众、提高其思想觉悟的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相互交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并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教育,其政治功能就是引导大学生从大局出发,认识和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关心国家的前途与社会的命运。与多元文化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等内容的教育,倾向于传达与解读国家方针和政策,及督促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党的理论与政策。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中去。

多元文化呈现了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仁者爱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内容,又包含西方人文主义的价值内涵。多元文化具有明显的教化功能,侧重于使个体在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身成长的精神因素。文化渗透于人们的学识与气质之中,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文化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每个人都无法摆脱文化氛围而生存。社会道德的形成与国家法律的制定,其指导思想无不源于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2 多元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多元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与最终目标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也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直接面对现实的人,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满足与促进人内在精神的发展;要突出人文关怀,注重发掘人的感性作用;要强调属于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情感等因素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和制约;强调人在取舍物质利益时所表现出的精神超越性。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元文化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元文化多方面、多层次地统一起来,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又是以浓厚的文化知识底蕴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多元文化培养的目的均在于促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并且为科技进步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6]。

3.3 多元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发展

文化与教育相伴而生,互为前提,相互影响。文化给予教育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教育给予文化以社会价值与存在意义。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只有发挥二者互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承与变革文化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理念、思想与方法本身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承与传播文化的同时又孕育和创造着新的文化[7]。思想政治教育要汲取多元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加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时,还要创造出利于时代发展的新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另一方面,多元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反作用。多元文化可以使民族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中获得新的发展,从而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文化源泉与动力。与此同时,多元文化有利于个体主体意识的不断完善,给予个体更多的自由和价值选择机会。但是,多元文化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容易引起人们信仰的迷失与价值的混乱。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辩证法思想,善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摒弃不利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文化选择,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地开展。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思想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