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阑尾切除术中肠道护理措施的探究

2019-03-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鸣音阑尾炎伤口

王 欣 阎 峰 单 华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情复杂多变,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为持续性右下腹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1]。阑尾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首要方法,虽然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但如果护理措施不到位,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等症状[2]。术后给予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道护理措施对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自愿在我院接受阑尾切除术的86例急诊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手术施行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20;年龄在19~50岁,平均年龄为(36.35±5.20)岁;化脓性阑尾炎10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单纯性阑尾炎17例;平均发病时间为(4.75±1.50)h。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21,年龄在20~50岁,平均年龄为(36.42±5.16)岁;坏疽性阑尾炎5例,化脓性阑尾炎11例,单纯性阑尾炎16例;平均发病时间为(4.80±1.25)h。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其在年龄、性别、平均发病时间、阑尾炎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为监测生命体征、进行饮食指导等。研究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中医情志护理:患者恢复意识后护理员指导患者采用呼吸减压方法降低手术伤口的疼痛感,指导患者进行规律性缓慢呼吸,使患者的肌肉得以放松,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②中医肠胃护理:将炒热的500 g茴香包裹于无菌纱布中,将其敷在患者的肚脐周围,控制好温度,以免灼伤患者皮肤,每日敷3次,每次敷15~20 min为宜。护理员用酒精对患者耳廓皮肤进行消毒,找到相关穴位并进行按压,手法快慢均匀,按压后将抗过敏胶布粘贴在穴位上。用食指和拇指对耳穴进行对压,起初手法较轻,待患者慢慢适应后手法加重,使患者出现麻、胀、痛感,共按压5 min。③西医肠道护理和并发症监护:患者苏醒后饮用少量温开水,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给予患者应用开塞露。术后4 h给予患者咀嚼无糖口香糖,每次咀嚼1片,咀嚼15 min,每个1 h咀嚼1次,期间护理员用听诊器对患者腹部的肠鸣音进行听诊,肠鸣音出现后可减少口香糖咀嚼量。护理员定时给患者翻身,避免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护理员定时检查患者伤口,防止伤口出现炎性反应,同时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若患者伤口周围出现红肿,且按压时疼痛,则使用庆大霉素对患者伤口进行清洗。

1.3 观察指标:观察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粪瘘、腹腔脓肿、伤口感染、盲肠脓肿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使用t、χ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后首次排便时间(h) 住院天数(d) 肠鸣音恢复时间(h)研究组 43 41.25±5.10 4.20±1.25 23.25±3.50对照组 43 57.35±5.45 7.45±1.30 35.24±4.35 t-6.01 4.13 6.43 P-<0.05 <0.01 <0.05

2.1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研究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共有3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2例盲肠脓肿,3例腹腔脓肿,粪瘘1例,总发生率高达20.93%;研究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例腹腔脓肿,总发生率为4.65%,χ2值为5.10,P值为0.02,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临床除了对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应加大对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力度,同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患者恢复意识后,因手术伤口疼痛而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注意力集中于伤口疼痛处,导致患者疼痛耐受性降低的同时提高了敏感性,对其术后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3]。

本研究对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规律性呼吸减压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暂忘伤口的疼痛感,从而减少止痛药的使用量。茴香性温味辛,茴香中的茴香油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胃肠神经起到刺激性作用,从而促进患者肠道蠕动;茴香油还具有止痛作用,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采用特定手法对穴位进行按压可以镇定安神、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还可以增加肠道蠕动[4]。在西医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咀嚼无糖口香糖,激发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进而增加肝胆等脏器的活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肠道功能的恢复速度。开塞露肛塞对肛门内的括约肌的舒张起到促进作用,使患者出现排便反射。除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护理员还需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严密观察,并监测患者的体温,减少伤口感染等情况的发生[5]。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长于研究组,且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出现时间均慢于研究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3%,两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肠道护理措施,不但可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猜你喜欢

鸣音阑尾炎伤口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阑尾炎能自愈吗?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