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2019-03-20郎喜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巴氏溶栓导管

郎喜娜

(凤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病死率和发病率均较高的疾病,而针对于该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该治疗方式可以将药物直接注入患者的病灶内,再通闭塞的血管,挽救患者缺血半暗带组织,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但是由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较为危重,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1],而此次研究旨在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特选择2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2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语、意识障碍等,在CT检查下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排除脑出血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例数为10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5∶5,年龄范围最大为70岁,最小为39岁,平均年龄为(51.24±1.33)岁,而剩余10例患者则为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6:4,年龄范围最大为71岁,最小为38岁,平均年龄为(51.49±1.27)岁,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极小,可实施下方实验。

1.2 治疗方式:上述所有患者均实施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并且符合溶栓机制,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并经股动脉进行穿刺,实施肝素化后进行脑血管造影,确定梗死的部位,在患者动脉鞘内置入6f导管,并将微导管以及微导丝送入血栓部位,同时将50~100 U的尿激酶和等渗盐水进行融合,实施持续泵入治疗,在灌注尿激酶的过程中,进行间断造影,确定患者血管再通的情况,结束治疗后应检查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2]。

1.3 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针对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①术前干预: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包括其发病因素、溶栓机制、手术方式等,并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讲解治疗的相关操作,告知其手术的目的,让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消除顾虑,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②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碘过敏实验、备皮、直流导尿管等措施,同时辅助患者进行相关术前检查,术前对患者实施阿托品、右美托咪啶治疗[3]。③术中干预:体位干预,帮助患者平卧在手术台上,并充分暴露穿刺部位,观察患者的情况,监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并随时进行记录,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同时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应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出现窒息的情况。④术后肢体干预:手术结束后,应保持平卧24 h,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8h左右,对手术侧肢体伸直拉伸,不能弯曲,防止出血,并密切观察患者肢体的情况,包括温度、色泽等,对穿刺部位定期进行换药,防止感染。⑤出血干预:术后出血是溶栓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最严重的为颅内出血,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并评估皮肤状态,特别是年龄较大、体弱的患者,更应该加大监测力度[4]。⑥肢体功能锻炼:在患者治疗后,应先进行创伤健侧卧位,保持关节功能以及位置,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随后患者病情稳定时,先进行床上被动锻炼,防止关节畸形,随后进行坐、立、走、跑等训练,而尽早的实施语言功能锻炼,锻炼应以由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为主,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5]。

1.3 观察指标:分析上述患者护理后巴氏指数情况,同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巴氏指数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好,满意度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6]。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放置在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以及率(%)表示,同时采用t和卡方进行检验,而当P<0.05时,则代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巴氏指数情况比较:在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数据差异极 小,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巴氏指数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巴氏指数情况比较(±s)

组名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0 47.33±9.15 70.46±10.16观察组 10 47.22±9.36 89.22±10.95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值为(91.24±1.33)分,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值为(70.31±2.69)分,数据差异极大,P<0.05。

3 讨 论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方式,但是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因此应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而在此次研究中,我们针对于该治疗方式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通过术前、术中以及术后3个大方面进行干预,在手术前主要为心理和术前准备,为临床治疗奠定良好基础,而术中干预则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在手术后,从并发症、病情以及锻炼等多方面进行措施,可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确保临床治疗效果[7]。通过此次研究结果也不难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巴氏指数数据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度对照组,P<0.05,说明,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恢复,保证患者健康,同时还能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巴氏溶栓导管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浅谈巴氏鲜奶的发展现状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巴氏灭菌对橙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