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3-20彭丽惠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肺癌康复

彭丽惠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肺癌是临床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最佳方法。但肺癌患者大多心理负担较大、身体功能较差,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身心功能改善效果不大,直接影响术后的恢复,导致手术综合疗效一般。加速康复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外科康复理念,其应用循证医学证据对围术期的护理内容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患者围术期身心舒适度,降低手术痛苦,加快术后康复速度的目的[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行肺癌手术治疗的120例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8±7.2)岁;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5.6±7.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均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远处转移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法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术后做好病情的基础护理及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护理:①术前护理:术前2周戒烟,术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接受能力等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介绍手术过程以及手术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讲解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手术治疗依从性[2]。②术前肠道准备:术前1 d可正常进食,待术前晚22点饮用10%糖水1000 mL,手术当日清晨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③术前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技术的练习:每天3组,每组15次,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3]。④术前激励式肺计量器的使用以及个体化指导:在非睡眠时间进行训练,每组6~10次训练,每2 h重复1组训练,以不引起患者疲劳为宜。根据患者年龄、身高对应值设定需达到的目标值。术前爬楼梯训练,改善肺功能。⑤术中控制液体量:术中严格控制输液量,盐水低于1000 mL,总液体量低于1500 mL,只要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4]。⑥超前镇痛:术前即在病房内使用帕瑞昔布钠40 mg溶于0.9%氯化钠2 mL中静脉注射行超前镇痛,术后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镇痛,术后再使用帕瑞昔布钠40 mg,于手术当晚9点及次日早晨7点各注射20 mg[5]。⑦饮食管理:尽早恢复进食。一般在术后4 h即可恢复进食,从清流、流食开始,逐步过度到正常饮食。⑧早期拔管:术后24 h即可拔除导尿管,有利于患者早期自行下床排尿。24 h胸腔引流液<300 mL即可拔管[6]。⑨术后疼痛管理: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及时止痛,促进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及早期下床活动。⑩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术后当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从第1天开始给患者制定活动目标并协助患者完成[7]。气道管理:术后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配合使用肺计量器,定时协助患者拍背咳痰及雾化吸入、药物祛痰[8]。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体质量下降(kg) 住院时间(d) 下床活动时间(h) 带管时间(d) 住院费用(元)观察组 47 3.04±0.67* 8.9±1.3* 12.6±4.3* 3.7±1.2 51659±1065*对照组 47 4.69±1.01 12.2±1.6 33.5±5.7 5.4±1.5 53743±1224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体质量下降、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费用;统计术后有无肺不张、胸腔积液、呛咳/误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统计术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出院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见表1。观察组体质量下降、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观察组肺不张、胸腔积液、呛咳/误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原发性肺癌是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根治,但术后如何更好的恢复,一直是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胸外科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导致加速康复护理无法像其他科室一样普及,导致胸科手术术后不能快速恢复的问题集中在术后疼痛、肺部并发症多、身体留置管道多等情况,且术后的恢复技术,如机械辅助排痰、体位引流等,以及运动耐量下降、机体疼痛等均会限制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9]。

加速康复护理在外科护理中应用广泛,通过查找循证医学证据,优化围术期各项护理,降低患者对手术的生理及心理应激性刺激,达到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10]。近年来,临床不断努力尝试在胸外科使用加速康复护理,以期优化外科操作、降低术后疼痛、提升术后营养支持及器官功能。临床实践证实,快速康复护理能够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加快患者的康复,显示出了巨大优势[11]。本研究的加速康复护理内容的设计以微创胸腔镜手术为基础,进行优化和改进,使护理与治疗更为契合,二者相辅相成,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加速康复护理中,术前有效的肺功能训练及气道管理,采用超前镇痛方式,并通过早期拔管、早期下床活动、早期饮食、优化气道管理、疼痛评估及管理等方法,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主动进行康复活动,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加快肺功能的恢复,也可防止肺部感染、肺不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体质量下降、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肺不张、胸腔积液、呛咳/误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确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切实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减少康复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肺癌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