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龈线排龈在前牙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2019-03-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烤瓷龈沟前牙

房 睿 徐 延 祝 贺

(1 沈阳市口腔医院综合科,辽宁 沈阳 110002;2 沈阳市口腔医院预防科,辽宁 沈阳 110002)

前牙属于人体较为暴露的部位之一,故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极易受到损伤[1],给患者的头面部美观以及语言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促使越来越多的患者选用前牙修复[2]。烤瓷冠修复则属于口腔科牙冠修复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操作技术,但在制作及烧取烤瓷冠前往往需要进行牙体制备和印模以获得精确的模型[3]。排龈术作为一种龈缘收缩技术,其主要是在牙体预备前和取印模前,通过药物性或机械性的手段,而让龈缘收缩并使龈沟暴露的技术[4]。因此,本研究就排龈线排龈在前牙修复中烤瓷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医院行前牙全瓷冠单冠修复的100例患者(125颗)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前经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状况良好;②近3个月内无抗生素服用史;③自愿参与研究,对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临床资料完整,能够完成治疗。排除标准:①需要对冠桥进行修复者;②存在龈下缺损者;③心、脑、肺、肝、肾等全身系统性疾病者;④临床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4颗)和对照组48例(61颗)。观察组患者男29例(36颗),女23例(28颗),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2.47±8.25)岁;对照组患者男27例(35颗),女21例(26颗),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2.61±8.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平均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前牙烤瓷冠修复患者在进行牙体制备和印模制取时均采用排龈技术。

1.2.1 基台预备和取模:按常规方法完成两组患者基牙龈上部分牙体的制备,即唇侧位于龈下约0.5 mm,腭侧平龈齐,肩台制备完成后进行精修并抛光。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线排龈法排龈治疗,选择与龈沟匹粗细匹配的排龈线,顺时针采用专用的排龈器压入游离龈与基牙之间,排龈15 min,取出排龈线并取下印模,将牙龈缘清理干净。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双线排龈法排龈治疗,选择与龈沟相对较细的排龈线,采用专用的排龈器压入阴沟内进行固定,再用同样的方法将较粗的排龈线压入较细牙龈线上,排龈10 min,排龈完成后取下印模。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1.2.2 烤瓷牙冠制备和黏固:均采用富士I型玻璃离子黏固剂(生产厂家:日本株式会社而至;批准文号:国药管械(进)字2002第3630793号)黏固牙冠。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变化情况(±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变化情况(±s)

注:与对照组相比 *表示P<0.05

组别 颗数 GCF量(mg) IL-1β(ng/mL)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观察组 64 1.04±0.20 1.21±0.34* 3.87±0.51 4.19±0.63*对照组 61 1.02±0.23 1.50±0.46 3.90±0.42 5.01±0.85 t-0.52 3.99 0.36 6.10 P->0.05 <0.05 >0.05 <0.05

1.3 评价指标:①治疗6个月后,临床治疗情况的评定:牙龈变色:游离龈由正常的粉色变为暗青色,或伴有牙龈炎。牙龈炎:慢性单纯性牙龈炎,牙龈形态、质地发生改变,出现龈沟,但尚未发生附着丧失。牙周炎:进行X线检验,牙槽骨吸收或硬骨板消失,牙周袋的深度在3 mm以上,出现附着丧失。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考察项目主要包括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其中SBI和PD每牙检查6个点,即唇舌侧近中、中央、远中,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分别于修复前及修复后1个月采集患者的龈沟液(GCF)并进行定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牙龈变色6.25%(4/64),牙龈炎4.69%(3/64),牙周炎1.56%(1/64)的比率均明显降低,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n(%)]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指标SBI和PD均明显降低,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s)

注:与对照组相比 *表示P < 0.05

组别 颗数 SBI PLI PD (mm)观察组 64 1.53±0.37* 1.30±0.52 2.34±0.28*对照组 61 1.89±0.45 1.38±0.64 2.56±0.37 t - 4.87 1.05 3.74 P - <0.05 >0.05 <0.05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修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GCF量和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学追求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的前牙区的修复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恢复牙的形态及功能,还要恢复牙协调、美观的色泽,同时还要保证牙龈组织的健康状态[5]。临床研究显示,一般在牙体缺损修复牙体预备后,往往需要营造一种清洁、无渗出的龈沟环境,从而使牙体预备后牙颈部软硬组织形态在印模上得到准确清晰的反映,进而有效保障所制作出的修复体边缘密合、无悬突[6]。而排龈则就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将健康的游离龈边缘推开,使其暂时离开牙齿一定距离,将基牙肩台的边缘形态得以充分暴露,从而使其在制取的印模中获取精确的复制,边缘龈则在外力去除之后又能回复到原有的位置[7]。

本研究通过对前牙修复患者于烤瓷冠黏结前采用排龈线排龈后发现,其该组患者发生牙龈变色,牙龈炎,牙周炎的比率均明显降低,这与何晓松等的研究报道相一致[8],可见烤瓷冠黏结前采用排龈线排龈能够从多角度全面提升前牙修复效果。

我们通过对烤瓷冠黏结前采用排龈线排龈的前牙修复患者研究后发现,其该组患者临床指标SBI和PD均明显降低,这与易林的临床研究相符合[9],说明烤瓷冠黏结前采用排龈线排龈有助于前牙修复患者龈沟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的改善。同时降低菌斑和出血的发生,还能够对烤瓷冠黏结效果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们通过对烤瓷冠黏结前采用排龈线排龈的前牙修复患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后,还发现该组患者修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GCF量、IL-1β、AST水平均明显降低,这与邱斌元的研究报道相符合[10],表明烤瓷冠黏结前采用双线排龈线排龈,与单线排龈法相比,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因子降低前牙修复对患者牙龈及牙周所造成的损伤。

综上所述,在前牙修复中烤瓷冠黏结前采用排龈线排龈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改善牙龈和牙周状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烤瓷龈沟前牙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烤瓷冠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做牙冠前,你需要了解这些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IL—17和TGF—β1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研究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前牙间隙一例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