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价值

2019-03-20赵国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末梢重复性血常规

赵国峰

(抚顺市中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常见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其目的是有效诊断出患者的疾病类型与程度,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1]。其检验原理为:对血细胞的形态、数量与结构进行科学检测,分析其造血系统有无异常。其采血方法较为多样,如静脉采血或末梢采血等。本文旨在探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63例。A组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是17~75岁,平均(34.21±3.55)岁;疾病种类中,妇产科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22例,泌尿系统疾病13例,消化道疾病15例,其他3例。B组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是19~77岁,平均(35.81±3.43)岁;疾病种类中,妇产科疾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24例,泌尿系统疾病11例,消化道疾病14例,其他5例。对比以上数据,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两组由同一护理人员进行血液采集,采血全程坚持规范化操作,采血时间为清晨空腹时,叮嘱患者平静心情。A组给予静脉血采集:采血部位为肘部静脉,若肘部静脉不够明显,改为内踝静脉或是手背静脉。采血时止血带的静脉压迫时间应<1 min。B组给予末梢血采集:清洁手指末梢皮肤,待其干燥后使用末梢血采血针采集血液。将采集血液分装在抗凝管中,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并配套使用稀释液和清洗剂。需确保血液标本于采集24 h内完成相关检测,两组的检验操作由同一位检验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WBC、PLT、MCV、MCHC、Hb、RBC、HCT和MCH等血常规检验指标。

1.4 评价指标:CV值=标准差/均值×100%[2]。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血常规检验指标用(±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A组的WBC低于B组,PLT、MCV、MCHC、Hb、RBC、HCT均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MCH,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重复性试验结果:重复性试验中,A组的CV值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中的医学检验具有高准确度、快速性、超微量性、高度自动化和高特异性等特征[3]。有数据显示:临床医学中有70%左右的病种可通过检验手段进行确诊。所以,检验手段的整体质量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与转归情况。

人体组织器官出现病变反应时,血液成分会相应改变,因此,血常规检验的应用范围较广。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较多,如动脉血采集、毛细血管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等[4]。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采集,而动脉血采集多被用于患者的血气分析。由于二者的化学组成与细胞成分组成均存有差异,所以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确定采血方法。

静脉血采集多选择肘静脉部位,而末梢血采集多选择耳垂或是手指血。由于末梢血的采血量少,便于操作,所以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广泛[5]。但是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差,血液标本质量受采血动作速度或穿刺部位深度等采血情况与体表或采血部位温度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数值偏差,提高临床疾病的误诊率。此外,在进行重复性试验时,需要进行二次末梢血采集,这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度。而肘静脉等部位的血液循环旺盛,有明确的操作规范,且不受人为或温度等因素干扰,一次采血量较多,无需进行二次采血,适用性更强[6]。结果为:A组的WBC低于B组,PLT、MCV、MCHC、Hb、RBC、HCT均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研究证明,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的WBC水平并无明显差异,而研究中,静脉血采集的WBC水平低于末梢血采集,原因可能为末梢血采集时体表温度异常、消毒期间有异物进入血液和采血动作不够规范等。对比两组的MCH,无差异(P>0.05)。重复性试验中,A组的CV值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说明静脉血采集的准确性更强,影响检验结果的不稳定因素较少。总之,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采集的检验效果优于末梢血采集,其数值较为精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表1 对比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s)

表1 对比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s)

分组 例数 PLT(×109/L) MCV(fL) MCHC(g/L) Hb(g/L) RBC(×1012/L) HCT MCH(pg) WBC(×109/L)A组 63 225.31±34.21 91.82±5.04 314.69±18.33 13.51±8.60 3.84±0.63 0.46±0.06 26.77±7.53 5.24±1.06 B组 63 207.36±33.37 84.63±5.02 305.16±17.32 10.35±8.16 3.56±0.31 0.39±0.02 26.98±7.50 6.42±1.22 t - 4.157 8.023 2.999 2.116 3.165 8.785 0.157 5.795 P - 0.000 0.000 0.003 0.036 0.002 0.000 0.876 0.000

表2 对比重复性试验结果(±s)

表2 对比重复性试验结果(±s)

分组 PLT(×109/L) MCV(fL) MCHC(g/L) Hb(g/L) RBC(×1012/L) HCT MCH(pg) WBC(×109/L)静脉采血1 226.31±38.69 92.21±4.30 317.22±79.43 13.62±9.24 3.76±0.57 0.45±0.05 26.94±7.68 5.33±0.92静脉采血2 224.15±37.85 91.92±4.82 315.25±19.13 13.55±8.92 3.78±0.58 0.47±0.03 26.72±7.43 5.34±1.03末梢采血1 204.12±31.50 86.73±4.21 309.16±16.52 10.58±9.34 3.57±0.33 0.40±0.04 27.54±6.61 6.71±1.35末梢采血2 209.34±33.62 84.12±3.45 304.14±15.36 10.15±9.60 3.51±0.34 0.43±0.05 27.01±7.26 6.34±1.22

猜你喜欢

末梢重复性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化学分析方法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的确定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高职教育中针对“对口单招学生”教学改革的探索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