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9-03-20王相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肌酸神经功能心肌

康 婕 王相明 杨 玲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已成为世界性的人群健康问题。在脑卒中、急性颅脑外伤中会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常伴有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讨心肌酶改变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1],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35~70周岁,平均(62.53±4.11)周岁,同时选择60例同期到本院的体检健康的研究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2~78岁,平均(63.09±4.22)岁。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入选标准:①发病时间<72 h;②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2];③年龄>3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本院伦理医学会审批。排除标准:①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有肌肉损伤性疾病;②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史,既往有脑卒中并伴有糖尿病;③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病史。④近3周内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性出血史。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生活行为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肌酸磷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组 60 69.76±12.87 312.08±62.37 342.11±22.79 63.46±1.67对照组 60 30.09±9.22 128.27±48.65 140.08±23.23 13.67±1.21 t-46.73 55.98 35.53 41.32 P-<0.05 <0.05 <0.05 <0.05

1.2 血清心肌酶检测方法:入组者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心肌酶,取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谱[3-5],检测指标:AST、CK、LDH及CK-MB,心肌酶学升高标准AST>40 U/L、CK>200 U/L、LDH>245 U/L及CK-MB>25 U/L,则提示心肌酶异常。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标准[6]。

1.3 统计学分析: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3.0,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的是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的是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肌酶水平指标比较:观察组AST、CK、LDH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76±0.87)分和(2.09±0.22)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2.3 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比较: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分别高于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分别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表4 观察组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比较(±s)

表4 观察组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比较(±s)

注:*P<0.05与轻度组的心肌酶水平比较;#P<0.05与中度组的心肌酶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肌酸磷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轻度 20 44.62±4.51 177.14±15.12 266.22±28.28 41.26±3.23中度 20 69.54±5.34* 293.28±33.98* 293.76±30.55* 67.65±3.73*重度 20 86.88±5.52# 345.54±25.76# 370.65±32.83# 72.76±4.69#

关于脑梗死可引起心肌酶谱变化的发生机制,现代医学认为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儿茶酚胺理论最为重要。急性脑梗死可使下丘脑自主神经兴奋并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加速儿茶酚胺的合成,过多的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可诱发冠状小动脉痉挛进而导致心肌损害甚至心肌梗死,从而导致心肌酶谱的升高。研究证实,脑对心脏活动的支配存在着明确的神经传导途径,对心脏的支配具有区域性和定位性[7]。刺激下丘脑外侧可使动物出现高血压及各种心电活动异常的改变。而延髓损伤时则会破坏该部位的心血管调节系统,使心电生理异常。当脑部发生病变时,对心脏的控制和调节就会发生紊乱,易出现继发性心脏损伤[8-9]。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基础疾病,这也为脑血管疾病诱发心肌损害的发生提供了病理基础,在发生脑梗死时可因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影响而加重并诱发心肌损害及心肌酶谱的改变[10-12]。本研究结果证实,脑梗死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进行脑梗死程度分组后发现,脑梗死程度越重,各项心肌酶指标水平也越高。 显示老年急性脑梗死与心肌酶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提示,心肌酶指标可作为提示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指标。

猜你喜欢

肌酸神经功能心肌
肌酸:幼雏健康成长的能量助推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肌酸补充在青少年运动员中的实践应用
对运动营养肌酸补充的一些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