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2019-03-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乳头状实性内分泌

耿 聆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锦州 121000)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2012年WHO分类中首次将实性乳头状癌列为一个独立类型。本文收集28例S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SPC的诊断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病理科乳腺癌标本2683例,按2012年WHO标准进行判读,共筛选出28例SPC,占我院同期收治乳腺癌的1.04%。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8.43岁,其中12例发生乳头溢液,其余均以发现乳腺包块入院。21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4例行乳腺切除加腋窝前哨淋巴结清扫,3例行肿物局部切除。超声检查BI-RADS分级3~4级。

1.2 方法:标本HE染色采用4%中性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二步法,选用的抗体有ER、PR、Her-2、Ki-67、Syn、CgA及CK5/6、P63、SMA,试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以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做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

2 结 果

2.1 大体检查:肿物位于乳头下至距乳头2 cm处,最小直径0.5 cm,最大直径达7 cm,切面实性,灰白间灰红色,质地中等偏软,与周围组织界限尚清。

2.2 镜下观察:癌组织呈实片状生长,形成多个呈膨胀性生长的圆形、类圆形结节,边缘圆钝,与周围间质界限清晰。癌细胞椭圆形,形态温和,大小较一致,核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或可见小核仁,胞质较丰富、淡染,细胞内、外可见黏液。癌细胞巢内可见纤细的伴玻璃样变性的纤维血管轴心,癌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假菊形团样排列。28例中13例为单纯SPC,8例伴微浸润,4例伴浸润性导管癌,3例伴黏液腺癌,28例中5例伴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微浸润或浸润的SPC癌巢呈不规则地图状向周边间质内生长,部分侵犯周围脂肪组织。核分裂像少见,0~4个/10HPF。1例肿物最大直径达7 cm的病例前哨淋巴结见转移癌(1/5),1例伴浸润癌者腋窝淋巴结转移(1/23),其余病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

2.3 免疫组化结果:所有病例ER均强阳性表达,阳性率80%~90%,PR呈弱阳至强阳表达,阳性率40%~80%。Her-2除3例伴浸润或微浸润者(1+),其余均为阴性。癌细胞均不表达CK5/6,Syn均阳性,CgA部分呈局灶阳性或阴性。CK5/6、p63和SMA染色显示单纯SPC癌巢周围肌上皮呈完全、断续阳性或阴性,伴浸润的SPC呈断续阳性或阴性,在脂肪内的癌巢周边肌上皮表达缺失,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染色阳性或阴性。单纯SPC组Ki-67阳性率与伴微浸润组无明显差异,而与伴浸润组之间有较大差异。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免疫组化染色分组结果

3 讨 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在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1%[1-2],本组研究与国内外报道发病率相似。2012版WHO将其正式定义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头状癌,ICD-O编码分别为原位SPC(8509/2)和SPC伴浸润(8509/3)。SPC好发于60岁以上女性,大部分为单发,表现为乳房肿块或乳头溢液,乳头溢液是较突出的临床特征。

肿物大体一般界限清楚,切面实性,灰白或灰黄色,质地较软、细腻。镜下癌组织形成类圆形结节,边缘圆钝,膨胀性生长。癌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或浆细胞样,染色质细腻,可见小核仁,呈轻到中度异型,胞质淡红染色或较透明,核分裂像少见。在实巢状生长的癌细胞之间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轴心周围癌细胞呈栅栏状或假菊形团样排列。细胞内外可见或不见黏液,有研究提示SPC是黏液癌的前驱病变之一[3-4]。SPC常伴神经内分泌癌、黏液癌或导管癌,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罕见。

SPC免疫组化常表达Syn、CgA、NSE等神经内分泌标记,但这并非诊断所必需[5]。通常Syn阳性率高于CgA[6]。多数ER、PR高表达,Her-2为阴性,K-i67和p53表达很低。癌巢边缘肌上皮可连续、断续阳性或阴性表达,结节内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为阳性或阴性表达[1,2,5]。Kwon等[7]认为碳酸酐酶(CAIX)的强表达与SPC导管腔基底膜的降解呈正相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PC的侵袭性。

判断SPC是否浸润是困难的。癌巢边缘光滑圆钝,周围通常无间质反应,缺乏浸润癌特征,但癌巢周围肌上皮染色常消失,这一点又似浸润癌的特征。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SPC病变都有基底膜包绕,肌上皮缺失不能作为区分原位或浸润SPC的确切依据[8]。WHO指出只有当不规则的上皮岛形成锯齿状或地图样的轮廓,以及存在促纤维增生间质时才考虑为浸润性癌[9],否则应视为原位癌。也有学者认为至少部分SPC是推挤性生长的浸润性癌而非原位癌,当癌巢周边肌上皮表达完全缺失时,提示其可能为一种表现较温和的浸润癌[6]。本研究中部分癌巢呈不规则地图状向周边间质内生长,脂肪组织内也见到癌组织,肌上皮染色缺失,符合SPC伴浸润,这一组ki-67阳性指数高于单纯SPC组,而癌巢周围肌上皮染色数量低于单纯组SPC,提示ki-67指数与SPC的侵袭性呈正相关,与肌上皮染色呈负相关。

该病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①旺炽型导管上皮增生:此病变导管上皮有极性,导管周围可见不规则腔隙,细胞可增生呈实性,CK5/6呈镶嵌式表达,神经内分泌染色阴性。②导管原位癌:癌细胞呈实性或筛状生长,可见坏死,黏液少见,不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③神经内分泌癌:癌组织呈梁状、缎带状或筛状结构,可见间质反应。④导管内乳头状癌:常见复杂的分支状乳头结构。以上病变均没有纤维血管轴心结构,而SPC不形成明显乳头,神经内分泌标记常阳性。

SPC好发于老年女性,生物学行为较惰性,预后较好,单纯的SPC复发和转移率很低,转移者通常伴有浸润或有可疑浸润,即使为伴浸润的SPC,也具有更长的无瘤生存时间[10]。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是否应进行术后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仍存争议。本研究患者术后行内分泌治疗,或内分泌+化疗,对23例进行有效随访,随访时间5~84个月,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猜你喜欢

乳头状实性内分泌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