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动力疗法联合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2019-03-17吕伶俐王金秀何继忠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12期
关键词:红斑激光治疗瘢痕

吕伶俐,王金秀,何继忠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 血管瘤红斑痣科,河南 郑州,450000)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在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的婴儿中较为常见,其多见于头皮、面部与颈部[1]。初起时一般为浅红色大小不一的斑片,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用力按压可使部分或全部褪色。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斑片会逐渐增厚,颜色也会逐渐加深,多数患者病灶会相对扩张,且受伤后易出血[2]。脉冲染料激光(PDL)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585nm的波长对人体组织的穿透力相对较弱,导致其在增生型PWS的临床治疗之中的效果并不显著[3]。随着光动力疗法技术的不断成熟,直径更大或深层次的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次研究选用PDL结合光动力对鲜红斑痣患者展开治疗,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2017年6月-2018年12在本院接受治疗的PWS患者纳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A(光动力疗法联合激光治疗)、B(激光治疗)两组。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的患者;②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明显皮肤病患者;②治疗区接受过PDT、同位素治疗,会对疗效评价产生影响的患者;③皮肤光过敏症患者;④对卟啉及化学结构类似药物过敏的患者。A组患者共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0-56岁,平均(36.28±5.03)岁;PWS部位:面颈部27例,躯干4例,四肢11例;皮肤损伤类型:浅红型18例,深红型15例,增厚型9例;平均皮损面积(42.84±13.27)cm2。B组患者共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0-58岁,平均(35.73±5.48)岁;PWS部位:面颈部24例,躯干5例,四肢9例;皮肤损伤类型:浅红型16例,深红型15例,增厚型7例;平均皮损面积(43.06±13.74)cm2。对比两组患者PWS部位、皮肤损伤类型、平均皮损面积等一般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B组患者接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仪器设备为脉冲染料激光器(美国CYNOSURE生产,PhotoGenica V)。用医用酒精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并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输出波长585nm,选择5mm光斑,能量密度设置为4.8-6.5J/cm2,点片状扫描,光斑尽可能不要发生重叠。A组患者在接受1-3次激光治疗之后,病灶变得相对分散,间隔2个月之后即可进行光动力治疗,仪器设备铜蒸汽激光器(宁波汇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HLCu-10型)首先对患者患处进行皮肤清洁,将红斑充分暴露并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对皮试结果正常的患者在遮光环境下按3.5-5mg/kg静脉推注光敏剂(血卟啉注射液,重庆迈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306),5min内开始激光照射。输出波长532nm,光斑直径8cm,能量密度控制在80-100mW/cm2,能量密度140-240J/cm2,每个光斑照射20-40min。治疗时激光手柄头需垂直对准治疗部位,确保光斑覆盖患者皮肤表面,在治疗过程中用吹风机对患者鲜红斑痣进行冷却,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痛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术后用冰袋进行冷敷,一般1-3h,患者在撤除冰袋后5min无灼烧感则可停止冷敷,冷敷的目的在于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皮肤灼伤的情况。在治疗期间患者要尽可能避免阳光照射及手机、电脑辐射等,防止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次研究患者的疗效分为痊愈:鲜红斑痣面积消退>90%;显效:鲜红斑痣面积消退70%-90%;好转:鲜红斑痣面积消退40%-70%;无效鲜红斑痣面积消退<4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红斑、水泡、浅表瘢痕、色素沉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设备与参数

本次研究激光仪器设备及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1 设备与参数

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患者各项对比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可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情况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病理资料见图1-3)见表3。

表格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A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红斑,各1例患者出现水泡与浅表瘢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B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水泡,各1例患者出现红斑、浅表瘢痕与色素沉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格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格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n(%)]

2.5 两组患者治疗次数与治疗周期比较

A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次数为(4.06±0.84)次,平均治疗周期为(18.73±1.27)月;B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次数为(5.28±1.02)次,平均治疗周期为(27.23±3.65)月,A组患者治疗次数及治疗周期都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WS是一种皮肤病变,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当前根据该病的生物学特性,其被归为血管性皮肤病的范畴,属于血管畸形的先天性疾病。该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0.3%-0.5%,且无法自行消退。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PWS会逐渐增厚,治疗难度也会随之增加,严重的PWS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障碍[5-6]。由于对该病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部分婴幼儿在疾病初期未能得到有效诊断,有些患儿会被误诊为血管瘤,临床上的误诊误治事件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临床上对于PWS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激光照射手段,其中PDL凭借自身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成为临床治疗PWS的金标准[7]。其治疗机制在于通过激光照射使得患者皮肤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受热凝固,导致血管壁坏死,从而使畸形的血管壁遭到破坏,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585nmPDL的作用深度大约在0.65nm,且当患者的血管直径>200μm时会出现凝固不完全的情况。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PWS发生一系列的病变,585nm或595nm波长的激光难以穿透到人体皮肤组织的深层,导致其与患者皮肤血管中的血红蛋白的作用力减弱,导致光凝固作用不完全[8-9]。患者的病灶便难以完全清除,同时疾病还有较大的可能性复发,会对患者的心理及家庭经济带来较大的困扰[10-11]。故仅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于深层、伴有增生性结节的血管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确[12]。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在已有的疗效上取得新的进展,确保患者的疗效可以得到新的突破。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次数与治疗周期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次数与治疗周期比较()

图1 典型案例1,左面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一次前后比较。

图2 典型案例2,右面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一次比较。

图3 典型案例3,左面鲜红斑痣,光动力学治疗4次前后比较

光动力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效果令人满意[13]。其具备双重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激光穿透深度的选择以及组织吸收光敏剂的分布特性选择,这使得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会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尤其是针对大面积病灶、增厚型、紫红色的鲜红斑痣治疗,表现出更好的疗效[14]。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避强光照射3-4周,主要是为了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光敏反应[15]。除此之外患者很少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并发症情况。可以说光动力治疗真正做到了无瘢痕褪色治疗,为鲜红斑痣的治疗带来了许多新的重大突破。

本次研究表明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水泡、红斑、浅表瘢痕与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仅与患者在术后的皮肤保护措施相关,与患者在术后的生活习惯也有一定关联。双波长激光治疗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一定分刺激,主要表现为皮肤的灼烧感,故术中通过吹风机降温及术后冷敷的方式,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皮肤痛感,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鲜红斑痣的治疗时间相对漫长,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受到阳光照射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辐射影响,辐射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之,部分患者在伤口结痂后会自行揭痂,伤口触水、抓挠等均有可能增加患者出现浅表瘢痕等不良反应。故在不良反应防范方面,除了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防治措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综上所述,光动力疗法联合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显著,且其安全性能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红斑激光治疗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疤痕临床疗效观察
点阵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效果和对面容美观的影响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木星的小红斑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木星上的大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