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上遗存

2019-03-12

青年文学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富宁富裕县后裔

如果从康熙二十五年(1686)站人驻驿开始计算,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驿站裁撤,站丁这个特殊的群体在黑龙江整整存在了230余年。而站人及其后裔则在居住地繁衍生息,而今已经整整330年。

古驛路驿站安在?遗址遗迹遗物所剩几何?2014年9月23日至29日,在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学宣委员会的组织下,由市文广新局、相关县(市)区政府、政协的支持、配合,部分专家、学者、作家、媒体记者组成“齐齐哈尔古驿站及站人文化”调查组,从嫩江县(墨尔根驿站)出发,由北向南,沿着古驿道方向和大致地段,对讷河市老莱镇(喀木尼喀站)、长青村(博尔多站)、拉哈镇(拉哈尔站)、富裕县友谊乡富宁村(宁年站)、塔哈镇(塔哈站)、黎明村(齐齐哈尔建城前卜奎驿站)、建华区鑫海家园小区(建城后卜奎驿站)、昂昂溪区榆树屯镇头站村(特穆得黑站)、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温托浑站)、肇源县茂兴镇(茂兴驿站)共计11个驿站遗址进行了考察。

站房民居

驿站站房的保留状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差,但民居保护稍好一些。

大站道上所有的驿站官房早己荡然无存,但所在位置依然留存在站人后裔记忆深处。在他们的引导下,基本确定了具体位置。如在讷河老莱镇,据当地退休教师孙洪阁(79岁)回忆,喀木尼喀站房在老莱镇中心街北100米路西“何三狗肉馆”楼后,与关帝庙旧址相邻;在讷河市建华村,据站人后裔曹宝良(69岁)回忆,博尔多站房旧址在原长青村(己与建华村合并)村部,现为一朱姓人家居住;拉哈驿站遗址在四季青村,该市文管所进行了初步发掘并整理出部分遗物;在富裕县富宁村,据站人后代姜黎(75岁)回忆,宁年站房在宁年村小学位置;在富裕县塔哈镇,据站人后裔赵宗连(77岁)回忆,塔哈站房在塔哈镇丰达小区(原镇政府所在地)位置;在昂昂溪区头站村,据当地年老村民回忆,特穆得黑站房在头站村小学位置;在泰来县时雨村,据站人后裔王姓村支书(己退休)回忆,温托浑站房在时雨村小学位置;卜奎驿站最初的地点在建华区王屯,该处遗址因凤凰城的开发已无法确定。康熙三十一年(1692),卜奎驿站移入齐齐哈尔城。2008年,鑫海家园对这一棚户区进行开发建设期间发现一口古井,市文管部门对之进行了GPS定位,锁定在北纬47°21′03.7″,东经123°56′29.7″。而今,古井己深埋地下,但卜奎驿站可以以此定点。从驿站官房使用情况看,驿站裁撤后,官房多用于政府、学校等公用设施。

作为站人精神家园的关帝庙,也无一幸存。依靠当地站人后裔,也都指出了具体位置。如塔哈驿站关帝庙位于驿站站房北侧。一些关帝庙内的大榆树或柳树现在仍然存活,如拉哈站关帝庙原址在第二小学内,老榆树依旧健壮。

站人墓碑

此次考察的起始站之所以选择在嫩江县,是因为嫩江县在站人文化保护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例如,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遗址已经是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黑龙江北路驿站站官崔枝蕃及其家族墓地已经成为省级文保单位;通过争取,投资近四千万元的墨尔根古道驿站博物馆已经投入使用,等等。这里需要介绍一下站官崔枝蕃。

崔枝蕃是汉军旗人,并非站人。他担任过墨尔根驿站站官,曾总管北路10个驿站。有的文章说崔枝蕃是第一任站官,这与史实出入很大。从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的记载可知,第一任北路站官是杜尔岱,南路站官是关保,均为满族人,崔枝蕃只不过是雍正年间的站官而已。基于他长期服务驿站,颇有建树,死后清廷授予他“文林郎”、“资政大夫”称号,赐墓地一座。授予其夫人查库他氏“夫人”称号。统治者的封赠顾及生也顾及死,是做给后人看的。

崔枝蕃墓地群在高峰林场。这里被当年的风水先生称为“二龙戏珠”宝地。沿蜿蜒石阶而上,两边古树参天。到达墓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座外观完好的七孔透龙碑,上刻皇清诰命,满汉文字漫漶,气势不减。墓区有青砖围墙保护,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30米。南墙居中设门并建木制牌坊,上悬匾额,配有楹联,其中“松荫怀古”令人印象深刻。崔枝蕃墓室用青砖砌筑,并用木炭、白灰、桦树皮围裹。墓前设有石桌、香炉,但己残缺,绿苔染就方砖,沧桑百年。该墓约建于乾隆三年(1738),“文革”曾遭到破坏,后又多次被盗。主墓东北,另有崔枝蕃之子崔标(麻力图,汉军佐领)墓院,立有七孔透龙碑,上刻奉天承运碑文。据《嫩江崔氏族谱》记载,该墓建于嘉庆六年(1801)。在主墓正东还有7座一字排开的古茔墓院。这些墓院围绕崔枝蕃墓,形成古墓群。

与崔氏站官墓不同,富裕县是站丁墓保存最完好的区域。

宁年驿站,也就是今富宁村,距富裕县15公里。在富宁村东北约6华里的东山(后人也叫它“老坟山”),有一处站丁姜纯墓。

姜纯被姜氏后人尊称为“开基始祖”或“来江始祖”,1925年(民国十四年),姜氏第七代孙姜金栋、姜金发等人发起为先祖立碑活动,始有姜纯墓碑。“文革”期间,姜氏家族祭祀活动被作为“四旧”被迫停止,墓前石碑、石桌、石碗、石杯遭到破坏。2006年,时值站丁戍边320周年,姜氏后人己繁衍至第14代,约万余人。为不忘历史,自发捐款,为姜纯修墓立碑并举行了祭祖仪式。如今,该处墓园已经成为文保单位,成为承载站人历史的遗存。查阅富裕县编撰的《古道站丁习俗》,在富裕县,还有站丁张永泰等人的墓碑。

车行富裕县富宁村附近考察宁年站丁姜纯墓时,站人后裔姜黎先生拄着拐杖与我同行。也许他也有一段时间没来了,站在墓碑前久久的注视,记忆仿佛回到从前……

站人谱牒

调查期间,有幸见到多份站人家谱,表现形式有谱书、谱表、谱联、谱单。富裕之家谱书,贫寒之家谱单。家谱多为记述式,条目完备,记录详尽。谱单多为图表式,宣纸、高丽纸、黄纸均有,只列家族世系表。

《姜氏宗谱》复印件陈列在富裕县文化馆展柜之中。据姜氏后人传说,姜纯以前的族谱在先祖来江时已经丢失,清代《姜氏家书》是姜纯后裔在其仙逝之后又重新整理的。我以为,应不存在丢失之事。作为“三藩”子孙,当时连性命都不保,何谈家谱之说?我们见到的是新修《宁年驿站姜氏家族族谱》。家谱由三支:富宁为大支、小榆树为二支、东房子为三支分别续写,并由嫡长子、长孙、曾孙,一代一代的保存并负责续编。姜氏始祖、四世祖名单字,二世为“自”、三世为“文”。从第五世起:怀、保、金、德、成、常(第十世)。受文革破“四旧”影响,姜氏家谱数十年未能得到及时整理和续编,分散保存的家谱也己支离破碎,到“德”、“成”字辈,人员登记不全。姜氏家族重修族谱后排字:永增基发裕、训聚贵国通、昌贤治源继、盛余翕和绎,现己传至到第十四代“发”字辈。为保取名规范,经族人研究,推出新字谱:乾坤恩泽广、钧厚沛兆丰、宏兴利全济、祥瑞昭宗荣。

在富裕县,还有袁氏家谱、张氏宗谱、刘氏家谱、宋氏家谱、杨氏宗谱、李氏家谱均值得一記。

宁年站人家谱除姜氏外,还有四份。《袁氏家谱》由八世祖袁普祥立,成于道光十二年(1832)。伪满康德七年(1940).第十一代袁金宝续谱至十一世。上个世纪90年代末,十三代袁廷国,再续谱至十六代; 《杨氏谱书》是光绪三十年由十代杨致和、杨致永续修。被后裔杨洪东于近年找到。序言记载,其先祖原在云南巧山县马蹄坡。“康熙二十五年(1686),奉差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城北宁年站予应服徭之额”;据《李氏家谱简续》记载:李楷、李牧、李轼、李林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随吴三桂原任伪总兵的叔叔李文渊由云南出发,于三月份到达北京。停留不久,发往了黑龙江宁年居住至今。同族一嫡兄弟,分派拉哈站。《李氏家谱简续》一度隐迹,后由李国秋(曾任宁年村党支书)寻到;宋氏家传谱单,经第九代宋士英记忆并口述,由第十一代宋维新完成。因资料匮乏,内容不完整。

现知塔哈站人家谱有两份。 《张氏宗谱》由二世始祖立谱,谱书、谱单完整齐全,保管完好,记录详尽。谱书序言记载了族源是“云南省贵州府文墨县大槐树张家庄一排二甲永合石氏,上辈先人黄堂正四品,红袍黄带子”的来历,己续到十代;刘氏是塔哈站大家族,谱书、谱单保存均完整。谱单用高丽纸粘合,双层制成。长约六尺,宽约五尺,可挂一面墙。氏名小楷写成,字迹工整。谱书、谱单和供奉祭祖器具均保存在第十三代刘学敏家中。

由于相对封闭,在黑龙江大站道驿站上,站人家谱似乎并不鲜见。

在昂昂溪东南十五公里头站村(特穆德黑),调查组见到三份家谱。头站,有“曲、柏、王、石”四大姓。《王氏家谱》光绪二十六年(1900)九月初二日,王成志祖上立了家谱,有序有表,源流十分清楚,1927年(民国十六年)建了祠堂,供奉始祖爷爷、始祖奶奶,至今均保存完好。据序言介绍,其祖上来自云南竹村县王家庄尾。在后来举办的站人文化论坛上,曲氏后裔为在场专家学者展示了上百年的四幅谱联,极为宝贵。

站人家谱写男不写女,写配偶只载姓氏。清代中期,妾入谱,排妻后。站人族源追溯心理强烈,视祖先为神灵供奉于北墙。晚辈不能随便看谱,只有在祭祖立谱时,才能叩见。至于外人,更不准看了。

行至头站村,我们在四百多岁、号称树王的古榆下稍作停留。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这,也许正是站人文化的写照。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站人还有这么多的遗存?由此证明站人文化的存在、延续并非妄言。

猜你喜欢

富宁富裕县后裔
江都市教育局
黑龙江省富裕县老年大学书画作品选登
寻找恐龙后裔
滇南桂西地区白苗族群音乐的传播方式
关于“数字城市”建设的建议
文化滋润着黑土地——富裕县群众文化工作纪实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黑龙江省富裕县气候季节变化特征
稀见史料与王安石后裔考——兼辨宋代笔记中相关记载之讹
描绘富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