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关为主三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019-03-12徐立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合谷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白 伟 张 宁 徐立光*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吉林 长春 130012;2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天津 301700)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出现的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呈刀割样、电击样、撕裂样的剧烈疼痛,持续时间短,发作间歇期无明显症状。患者非常痛苦,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治疗上有采用药物治疗的,但依赖性强,副作用大,又有手术治疗的,但术后神经损伤较多,复发率高。笔者采用下关为主辅以合谷、足三里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采用2018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治疗的4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配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24例。48例患者中男17例,女31例,男女比例约 1∶1.82, 年龄 18~85岁;病程最短者 3周,最长者 17年;按病情级别判断标准,轻度8例,中度26例,重度14例。其中治疗组男9例,女15例;年龄18~85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18年。对照组男8例,女16例;年龄 18~81岁;病程最短 3周,最长18年。治疗前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经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症状积分比较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深刺下关穴配合合谷、足三里的方法:采用深刺下关穴,向对侧目内眦方向进针6 cm左右,达到蝶腭神经节部位,直接刺激三叉神经受累分支,使患者该侧面颊、鼻部及上唇出现强烈的电麻感,配合合谷、足三里,施以泻法并留针。足三里采用直刺法,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2寸。针刺感觉为有麻电感向足背放射。合谷也采用直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以扩散到面部为佳。每日治疗1次,连续10次休息1 d,1个月为1个疗程。留针20~30 min,留针期间行针1~2次。治疗 1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对照组采用普通传统针刺的方法:针刺穴位:第1支痛:阳白,外关;第 2支痛:下关,合谷;第3支痛:颊车,内庭。施以泻法并留针,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外关直刺 0.5~1寸,若刺中神经,应向外提针,留针至神经旁;合谷也采用直刺法,直刺 0.5~1.0寸,局部酸胀;内庭直刺或斜刺 0.5~0.8寸。局部穴位在急性发作期宜轻刺。阳白平刺 0.3~0.5寸;下关略向下,直刺1.5~2寸;颊车直刺0.5寸,或横刺透向地仓穴。每日治疗1次,连续10次休息1 d,1个月为1个疗程。留针 20~30 min,留针期间行针 1~2次。治疗 1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1.3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 scale,VAS)用来测定疼痛强度。由一条从0~10 cm的直尺组成,0代表无疼痛,10代表最疼痛。0~10 cm计 1分……9~10 cm计 10分。(0无疼痛;1~3轻微疼痛不影响休息,可忍受;4~6中度疼痛,并影响睡眠,尚可忍受;7~10疼痛并影响睡眠食欲,难以忍受。)

疼痛症状积分,根据患者疼痛的范围、疼痛程度、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的频次、扳机点、痛性抽搐、间歇期不适感、日常生活影响进行评分,最少0分,满分24分。

表1 2组治疗前VAS、疼痛症状积分比较 (x±s,分)

1.3 疗效评价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及 2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前后比较,☆t=14.833,☆P<0.01;对照组前后比较,★t=14.412,★P<0.01;2 组间治疗后比较,△t=-2.917,△P=0.008。结果表明 2种方法均能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VAS评分,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 2 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x±s/M,P25,P75,分)

治疗组前后比较,☆t=8.383,☆P<0.01;对照组前后比较,★t=10.342,★P<0.01;2组间治疗后比较,△t=-2.704,△P=0.013。结果表明 2种方法均能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积分,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2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比较(x±s/M,P25,P75,分)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2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1.5 疗效判定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进行疗效评定。治愈:疼痛停止,面部感觉等功能正常,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停止后,3个月内复发,但发作频次较前减少50%以上;有效:疼痛发作频次较前减少 25%~50%;无效:疼痛发作频次较前减少小于25%。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2 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治愈 5例,显效 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1.67%,愈显率58.33%;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3%,愈显率29.17%;2组疗效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目前,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明确,但中医认为该病多因受凉、受风、情绪不佳等因素引起,其气血阻滞不通为其病机。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学“面痛”的范畴,认为是风、火、痰、瘀杂至,相互交结于面部,三阳经脉瘀阻,气血不通所致;或由于外邪侵袭三阳经脉,经脉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2]。下关,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以此得名。由此可以看出下关与经脉气血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关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三叉神经痛的针灸选穴与其气血阻滞不通的病机相对应,应多选用一些主五官病且多气多血的腧穴,而合谷、足三里均为阳明经穴,为多气多血的腧穴且具有祛除风、火、痰之邪,通经络、活气血之功。合谷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之功能。是治疗热病发热及头面五官各种疾患之要穴,《四总穴歌》中将这一功效主治特点归纳为“面口合谷收”。阳明经多气多血,此穴是阳明经之原穴,又位关口,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通过调气,以达理血活血,通经止痛之效。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最主要的功能作用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足三里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从而使气血的运行更为顺畅,从而气血运行,通则不痛。

另外,针刺下关可以达到翼腭窝内的神经和神经节,对面部五官的生理功能调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有很好的疗效[3]。刘瑾[4]经过人体解剖分析,发现下关穴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下关穴的传入神经元来自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中脑核;传出神经元来自三叉神经运动核和面神经核。因此,下关穴与三叉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位于面颊部,距离三叉神经节及蝶腭神经节都非常近,针刺下关穴可以缓解痉挛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阻断其疼痛传导及异常放电,促进代谢,加速神经肌肉的恢复,从而发挥镇痛的作用[5],达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目的。综上所述,下关为主三穴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合谷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