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术后患者用温胃饮配合针灸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2019-03-12章宏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下腔全麻硬膜外

章宏斌

(江西省婺源县人民医院ICU,江西 婺源 333200)

腹部进行手术的患者由于腹部受到创伤,胃肠功能减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术后如果未给予患者良好的干预措施,术后容易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 2017年 5月—2018年 5月入我院普外科胃肠组 60例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 2组进行不同的术后护理和治疗,腹部手术患者在温胃饮联合针灸治疗措施下对其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功能,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质量高。现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6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我院治疗的时间在 2017年 5月—2018年 5月,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30例。其中对照组男 17例,女 13例;年龄17~69岁,平均 48.48岁;平均体质量是(68.13±2.14) kg;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有 8例,胆道手术 10例,胃癌根治术 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切除术4例,胃穿孔修补术 4例,硬膜外麻醉的手术 14例,静脉全麻 12例,蛛网膜下腔麻醉 4例。试验组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21~72岁,平均 46.43岁;平均体质量是 (66.67±1.76) kg;阑尾炎切除术 14例,胆道手术 5例,胃癌根治术 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切除术 3例,胃穿孔修补术 4例,硬膜外麻醉 12例,静脉全麻 13例,蛛网膜下腔麻醉 5例。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腹部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进行腹部手术,且术前无肠粘连等并发症;(2) 纳入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认可。

1.3 排除标准 (1) 妊娠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患有精神障碍的疾病或者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2]。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未实施特殊的护理措施,实施常规的禁食、补液和卧床休息等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排便通气后可以进食。

试验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温胃饮联合针灸的治疗措施,温胃饮的组成成分是生大黄20 g,丹参20 g,枳实 15 g,干姜 10 g和熟附片 10 g,将其放置在300 mL水中煎服,温度在 30℃~37℃时可以饮用,术后 2 h后服用温胃饮,每隔 4 h服用 1次,低压保留灌肠给予清肠汤,其主要中药成分是生大黄 50 g,芒硝 30 g和巴豆霜 2 g,将其放置在 500 mL水中煎服至 250 mL时混合,冲入芒硝溶化,温度降低至 30~40℃时进行灌肠,灌肠 1 L后,保持平卧位,0.5 h后随大便排出,4 h后可以重复使用。选择双侧足三里和支沟进行针灸治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加关元,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加中脘。足三里使用 125 mm的针穿刺,刺入 6.6 cm,支沟使用 50 mm的针进行穿刺,刺入深度为 3.3 cm,关元和中脘使用 40 mm的针进行穿刺,刺入深度也为3.3 cm[3]。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腹部手术患者的硬膜外麻醉、静脉全麻和蛛网膜下腔麻醉三种麻醉方式的术后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观察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 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硬膜外麻醉、静脉全麻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 t检验。当2组数据对比存在 P<0.05时,为2组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便时间 试验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静脉全麻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排便时间分别为 (16.58±2.45) h、(5.38±2.19) h和 (11.27±1.45) h,比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种不同麻醉方式进行手术的术后排便时间短,2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腹部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式排便时间的比较(x±s,h)

2.2 肠音恢复 试验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静脉全麻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26.58±2.23)h、(11.38±2.16) h和 (9.27±1.45) h,比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种不同麻醉方式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2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腹部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式肠鸣音恢复时间的比较(x±s,h)

3 讨论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胃肠功能障碍,胃肠蠕动减弱或者消失,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将出现多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部柔软以及身体乏力等,治疗的主要措施是针灸联合温胃饮治疗,温胃饮的主要成分中附子、干姜和巴豆霜具有补火助阳、泻积通便以及回阳逆救的作用,干姜能够促进胃部血液循环,促进胃液分泌,具有暖胃止呕的疗效,临床药效好。但是巴豆霜具有毒性作用,因此,对体弱、孕妇以及习惯性流产的腹部手术患者要禁止服用巴豆霜。针灸的穴位中穴足三里和关元穴有健脾和胃的功能,支沟穴和中脘具有消积化滞和清泻三焦的作用[4-5]。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 6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照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只实施常规的禁食、补液等术后护理,未进行特殊的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术后采用温胃饮联合针灸的治疗措施,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治疗后的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患者,2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温胃饮联合针灸的治疗措施在腹部不同麻醉方式的手术患者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下腔全麻硬膜外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