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19-03-08韩子一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经济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发展环境,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介绍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含义,阐明两者之间的理论关系,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经济

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强调我国经济一定要进行转型。六年来,国内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逐渐转向创新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刘晓燕[1]指出,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城市规划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李光哲[2]指出城市规划工作更加关注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和相关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规划理论体系内部中的关键部分。因此,如何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最大程度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含义和理论联系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发展战略,用来确保城市的土地被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规划发展期间内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制定城市發展规划时,一般会将政策、经济目标、生态指标等综合考虑,优化人口、土地、经济、生态几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实施城市发展规划时,通常会借助两种手段,一种是提供基本设施,另一种是提供社会服务。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从最初的初步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到规划的落地实施,再到最后的规划总结以及改进完善,整合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二)城市经济发展的含义

城市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间最集聚的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经济运动总演化的过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品质。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土地、人口、产业、文化、科技和政策等六个因素,其中土地、人口和产业因素是显性因素,文化、科技和政策因素是隐性、抽象的。在以上六个因素中,直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是产业因素,其他五个因素一般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3]。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联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规划的基础,扎实的经济基础可以更好地落实城市规划的各项措施,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反过来可以推动城市经济持续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两者之间也相互制约。城市经济发展落后会制约城市规划的视野和可行性,同时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又不利于保持城市已有的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在经济发展方向上进行错误地引导,错失经济发展良机。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多个方案,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根据不同城市的产业和社会发展情况,找准经济的发展方向,确定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平衡经济和生态建设

在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方面,合理的城市规划通过配置和优化土地资源,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达成土地集约化,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利益空间。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方面,城市规划通过有效控制经济活动的整体规模,平衡产业布局与自然系统承载力。另外,近年来国家提倡建设绿色城市,城市规划可以对各方面进行协调统一,加快绿色城市建设进程[4]。

(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经济功能布局,使城市的经济环境更加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要。在产业结构方面,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调整,扶持创新类新兴产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城市竞争力。此外,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有效保护城市历史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景观,提高城市在经济建设中的文化价值,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资本竞争能力,增加居民生活福利

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供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地区企业投资具有重要影响意义。一般来说,城市硬件设施齐全可以为城市企业以及外资的投资提供便利,增强城市资本竞争能力。同时,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的共同需要,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缓和社会矛盾。

(四)拓宽发展视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城市未来发展路径设计上,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突破传统城市规划瓶颈,拓宽城市发展视野,实现创造性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方面,城市规划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和农村进一步融合,加快实现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条件,一方面带动乡镇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避免由于城市企业过于密集带来的城市企业地价过高而乡镇地价过低的情况发生[5]。

三、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作用的建议

(一)审时度势,提高规划的前瞻性

由于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多变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城市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因素和国际资本带来的世界因素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根据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变化不断更新规划方案,保证其灵活度和适应性,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培养城市内部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经济功能布局,在传统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建设现代化城市[6],提高抵抗未知风险的能力。

(二)实事求是,保证规划的可行性

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趋势下,城市规划者可能为了追赶潮流而忽视城市的客观条件和实际发展现状。在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城市,过于超前的规划理念会增加发展负荷。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过多地占用生态建设用地来谋取经济利益会破坏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在客观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精准的城市发展定位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在城市生态建设上,大力建设绿色城市,控制经济活动的规模,让自然的承载力和城市建设保持平衡,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合理搭配,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防止行政化倾向,避免资源浪费

由于政府干预无法避免規划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一旦政府政策制定出现失误,城市经济发展方向就会出现偏差,造成资源浪费,影响规划的正常实施。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积极作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与国内政治环境相融合;同时,在政策制定出现失误时应及时配合使用其他规划措施减轻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发挥技术人员作用,保障规划的科学性

城市规划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只能被动参与到城市分区的编制与城市规划的管理当中[7],在城市规划方面起不到主导作用,限制专业能力的充分运用。因此,应注重提高专业分析人士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地位,为其提供更多能够主动参与制定规划的机会,从而确保规划方法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规划方向的正确性。

(五)以人为本,完善规划的配套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提高企业居民生产生活福祉、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影响十分深远。但在规划工作中一些设施的配套项目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的需求,引进优质资本,保证社会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试分析城市规划中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7):94—95,98.

[2]李光哲.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的联合发展[J].城市规划,2016(20).

[3]刘彦辰.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探讨,2018(08):180—182.

[4]朱艳红.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建设与城市规划矛盾凸显,政府引导任重道远[J].中国科技信息,2008(19):304,306.

[5]耿潇.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浅述[J].山西建筑,2018(19):28—29.

[6]张泽兴.城市规划视角下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18(01):54—55.

[7]吕傲.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J].区域发展,2016(27):28—29.

(韩子一,河海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