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市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2019-03-08陈璐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融合旅游

摘 要:旅游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项目现已成为各地投资的重点,但多数地方仍处于关联度低的阶段,产业间融合度低,产业链难以有效延伸。本文就湘潭市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制约瓶颈,包括缺乏文旅产业长远发展规划,文旅项目的纯盈利属性,缺乏战略投资者,物流产业、体育产业、信息产业的业态种类较少与体量偏小等现状,提出构建城市文化品牌、留住文化艺术人才、构建湖湘文化特色旅游区、逐步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体育旅游趣味性、全面推广智慧旅游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等建议。

关键词:旅游 第三产业 产业融合

一、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在旅游业融合途径和类型研究上,存在以下几种主要观点:杨颖(2008)认为,旅游业融合分为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和旅游业与非服务业两者的融合;麻学峰等(2010)认为,依据各种产业与旅游业关联方式的差异,各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四条路径;郭峦(2011)认为,旅游业融合可以依据产业间在核心功能上的差异、产业间融合的程度分为发展支持型、技术渗透型、资源利用型、复合利用型、重组替代型。

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第三产业分为文化产业和其他服务业(见表1)。单独列出文化产业是因为文化产业既是驱使人们旅游的原始动机,又是旅游的最终收获,任何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都少不了文化元素的存在,可见文化产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关联度低的阶段,旅游属于附属功能,原生产模式仍为主要盈利来源,两个产业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在关联度中的阶段,旅游开始与原产业互相交叉、相汇,旅游元素与原产业元素碰撞交融,旅游收入占企业总收入比例提高;在关联度高的阶段,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属于高度融合,产业链涉及要素广泛、产品新颖、层次多样,附加价值大幅增加,属于“1+2+3”的多层次升级。

二、湘潭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文化产业

1.文化基础。一是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湖湘文化中最荟萃的人文资源,是“红色圣地、湘学源头、湘商祖地”。二是节会发展喜人。湘潭市举办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藝术节、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以及湘潭县的“莲文化节”、湘乡的“水府水文化节”,节庆文化逐渐为人所熟知,影响力日益扩大。三是城市名片效应凸显。湘潭市已成为中华诗词之市、中国书法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正努力创建国家红色文化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名片效应将带动湘潭的文化旅游推向全国和世界。

2.与旅游业融合不足之处。第一,文旅产业长远发展规划难以落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其实是真正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质的飞跃作用,但本市的文旅产业目前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小,大多数附加值较低,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缺乏像长沙等大城市附加值高、消费力强、文化内涵深的文艺演出、主题公园等,深层次的创意设计、资金投入、市场拓展都处于无人之地。第二,存在文旅项目单纯营利风险。物理空间打造和创意源头呵护在文旅项目中都属于重中之重。现在的窑湾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形式,现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筑外观的修建,残旧的老旧城区蜕变成风韵的古街古巷,但与此同时,需要警惕后期只注重商业吸金,忽视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造成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链脱节,运行模式极易走偏。原创产品和周边关联产品、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消费将停滞,文化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受到不可逆影响,后续市场开发运营将受到严重制约。第三,缺乏战略性投资者。湘潭市红色文化根源深厚,但是文化会展、创意产业等目前仍是盲点和空白,停留于固有的红色观光式旅游已久,亟需破冰创新。因固有利益分配格局和资源配置的惯性思维,目前湘潭文化创意旅游项目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自由的市场要素难以组合,制度环境和组织结构成为招商战略性投资者的桎梏,比如湘江U型风光带文化路线项目、昭山文化旅游项目、万楼文化商业项目虽都有系统而长远的整体规划,但是仍然缺乏战略性投资者,或者开发缓慢,流失了现有旅游客户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发展。

(二)其他服务产业

1.主要产业构成。第一,物流产业。100多年前,金湘潭之所以得名,只因为湘潭独特的地理位置,绵绵湘江从湘潭转向、水流平稳,是船运停靠的必经之处,于是湘潭市“总”繁盛一时,水运物流、货物运输、商品集散使得金湘潭当时人声鼎沸、经济繁荣。 随着物流方式的大变革,水路运输逐渐被陆路运输所取代,而湘潭物流因此很快没落,其天然的交通优势地位很快被后起的省会长沙和铁路枢纽株洲所取代。直到近年来,随着湘潭大力发展交通,不论是城市高铁、高速公路的铺设,还是乡村路路通等交通运输渠道的逐步打通,湘潭才在全省和中南公路交通运输中取得一席之地。可见,物流业发展是支撑经济稳步增长,支撑制造业、商贸业和农业发展的坚实力量。第二,体育产业。2016年1月,湘潭市被授予湖南省首个“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称号。在湘潭各处都可以看到各类户外健身器材和外出锻炼的人群,已经拥有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体育产业发展潜力深厚。“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在体育场馆建设计划投资近22亿元,其中将有18亿元用于建设位于湘潭昭山的湖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这种集旅游观光式和多元实际用途为一体的体育场馆对于丰富多层次体育需求、开发参赛性体育和观赛性体育赛事提供了坚实保障。第三,信息产业。在信息产业方面,继2010年7月长株潭获准“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后,2012年湘潭正式启动“智慧湘潭”建设,紧接着2013年,湘潭入选第二批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5年,湘潭“智慧旅游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信息技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正式启动,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为平台,为旅游助力,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六元素智慧化。

2.与旅游业融合不足之处。首先,基础发展较为薄弱,业态种类与体量与全域旅游的硬件要求仍有距离。物流方面,虽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部分物流行业大类空缺,成为了低碳物流业发展的瓶颈。航空运输业空缺,铁路运输业和管道运输业也没有湘潭独立的法人铁路运输企业,对于推广物流设施共享有一定难度。体育方面,虽然全面健身氛围浓厚,但是缺乏大型的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利用率低,比如湘潭市体育中心,大型足球场馆常年空置,未能有足够的赛事或者节庆活动支撑。信息方面,虽已着手建设智慧旅游等平台,但是后期线上运营压力仍存在,由于全市旅游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信息共享性较差等原因,要做到与旅游企业全面对接铺开、全民共享、一站式定制旅游、特产购物、快递物流还有很多硬件难以达标。

其次,物流、体育、康养休闲等服务型产业与旅游基本无交点,属于开发空白地带。物流方面,受地域与经济总量影响,物流业发展规模不大,可面对着全域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客流及其物流的压力必然上升,比如随身行李包裹、“实地购物、快递至家”等需求骤升。然而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并不在于物流,更多是靠产品服务、质量保证,因此旅游业和物流业没有紧密对接,旅游物流基本是由旅游公司或者旅客自行解决,现有的与旅游物流主动对接关联的物流企业明显不足。体育方面,在体育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状态,真正附加值高的体育消费严重匮缺,比如体验性体育旅游项目(如参与滑雪、帆船、帆板、漂流、马拉松等),以及景区体育旅游项目(如户外宿营、徒步骑行、汽车露营等),还有职业化水平高的体育赛事的观赛旅游项目和适合旅游者有兴趣亲身参与,比如徒步、钓鱼、攀岩的参赛旅游项目。

其他休闲新业态方面,大健康、会展、音乐等各类休闲消费业态与旅游融合产生的价值高,但大多仍处于规划状态,比如昭山都有意向布局这类产业,但是投资大、收益慢、建设周期长,使得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三、湘潭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1.构建城市文化品牌,形成影响力深远的文旅产业。通过开发利用昭山仰天湖的水资源优势,全面布局低碳生态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以此为契机,建设昭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努力把昭山示范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构建长株潭核心的生态新名片。

提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着力推进红色文化体验、红色文化演艺、红色影视拍摄、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创意、红色文化展览系列产业项目建设,优化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已有的旅游演艺节目品牌,设计集聚震撼力、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文化艺术项目,利用影视产品的宣传效应,向游客集中展示遗产旅游和文化旅游释放的文化和艺术魅力,提高民众体验的热情。继续办好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齐白石国际艺术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通过文化沉淀后的文艺项目和节庆、会展活动,成为湘潭各类遗产文化的宣传标签。

2.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留住文化艺术人才。吸引和培训文化创新人才,成为创意人才的培养和施才之地。积极探索与高校艺术类专业合作,以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名家作品展览、高等艺术作品拍卖等为平台,吸引广大高校来潭设立创作艺术基地和美术写生基地。引导扶持艺术设计、动漫制作、广告出版等创意产业的发展,丰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就业平台。

延伸文化艺术产业链,打造文艺创作生根的规模环境。重点抓好齐白石生态艺术园、齐白石艺术城、齐白石森林公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白石文化产品开发生产企业,形成白石文化艺术产业配套发展体系。以精美湘潭行动为契机,着力建设湘潭北二环大学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地缘和人力资本优势,积极引导长株潭各类创意企业向创智园区聚集。

3.传播城市文化,构建学文乐旅的氛围。构建湖湘文化特色旅游区,加大湖湘文化古籍、古迹和历史的整理和宣传力度,加强对以青山石鼓唢呐、韶乐、响塘剪纸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保护、挖掘和开发,打造以隐山、碧泉为中心,辐射白石、晓霞山、湘乡、市城区河西历史文化长廊等的湖湘文化特色旅游区。于特色旅游区内策划和包装一系列游客参与体验型的休闲活动,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食鉴赏和娱乐活动,宣扬本地特色文化旅游。

(二)推进旅游业与物流、体育、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

1.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旅游物流融合方式。合理布局推动湘潭综合保税区、韶山机场建设,依托岳塘国际商贸城、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步步高物流园等,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优化现代物流信息、运输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深入开展旅游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强强对接,积极拓宽旅客行李和商品的配送渠道,利用第三方物流平台提升旅游园区的管理效率,比如由专业物流企业负责旅游园区的配套服务体系,餐饮货源统一采购,垃圾统一回收处理等。

2.打造多功能體育场馆,增加体育旅游趣味性。充分利用市体育运动中心,将体育的“动”与旅游的“静”相结合,打造国际品牌赛事及各类特色体育活动,不断打造特色体育活动品牌,使体育赛事有看点、有内涵、有体验。布局昭山的湖南奥体匹克体育中心,将体育的灵活性、拓展性与旅游的乐趣性相结合,增加体育场馆的休闲旅游功能,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伸长驻足时间,增加旅游附加值。

3.依托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智慧旅游。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湘潭智慧旅游城市和韶山智慧旅游景区平台建设,推动旅游信息咨询与电子商务对接,逐步实现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宾馆酒店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4.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业态多形式发展。充分利用全市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平台和资源,积极支持昭山山寺晴峦等项目落地,培育文博会展、体育赛事、养老养生、文艺展演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会展业、旅游地产等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04).

[2]麻学锋,张世兵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04).

[3]郭峦.基于产业融合路径的旅游创新产生机理[J].江苏商论,2011(11).

[4]张玉蓉,张玉玲.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发展路径研究——以重庆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2(09).

[5]杨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体育学刊,2016(07).

[6]鲁延召.科技创新引导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郑州旅游与物流产业融合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12).

(陈璐,中共湘潭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产业融合旅游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旅游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旅游经济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