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策略研究

2019-03-08芦盼盼李茜贾美琴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示范村生态园林策略

芦盼盼 李茜 贾美琴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全方位建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多样化的选择方向。强化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园林示范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类型之一。根据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要求和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发展现状,分析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园林 示范村 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村全方位建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多样化的选择方向。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研究,其中刘洪蕾(2018)从哲学角度提出重视基层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地位,发挥哲学对实践的导向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顾振瀛、周明芹(2018)从农村规划发展角度提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每个村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帮助村民树立和完善生态观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挥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吴君(2015)认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体现三个特点:定位明确、经济支撑、生态保障;张启志(2017)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科学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导,通过目标推动,全面部署建设工作,构建合理的建设评估体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张金歌(2018)从田园思想上分析美丽乡村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但要把村庄的生态和环境建设“美丽”,而且包括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美丽”。本文将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对生态园林示范村的建设策略进行研究。

一、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要求

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通过发挥生态学的导向作用,将植物的多样性用于村庄的改造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环境。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居住空间的基础性。生态园林示范村是村民的家园,是村民居住的基本空间,是世世代代农民繁衍生息的地方。二是乡村的独特性。不同地域的生態园林示范村体现着不同的乡村地形地貌和自然风光,无不透露出不同生态园林示范村非凡的一面。三是乡村文化的连接性。生态园林示范村能够持续稳定,离不开文化的纽带作用,无形之中凝聚着每个农民。四是乡村建设的创新性。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发展就是不断地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和改进,顺应潮流,突出时代主题。

二、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现状和模式

(一)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现状

按照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要求,对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分别体现出居住空间的基础性、乡村的独特性、乡村文化的连接性和乡村建设的创新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划分出四大类型,如表1所示。

第一类是以干鲜果经济林为主导,以千年古树文化为主题,融合文旅康居多种内容的生态园林示范村。以山西省夏县的鲁因村和王峪口村为代表,其建设用地充足,部分街巷残垣断壁、破旧的空心院落分布较多,闲置的居住空间很多,这为建设疗养型生态园林示范村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类是以果、菜、粮、干鲜果、休闲娱乐为主导,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以山西省夏县的张郭店村、姚村、大吕村、南大里村为代表,其借助标准化种植生产和旅游服务能力的提升,形成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第三类是以特色经济作物、古建筑为基础,以文化资源和宗教文化为主题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型生态园林示范村。以山西省夏县的北大里村和南吴村为代表,其借助标准化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生产及加工和古建筑开发,形成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第四类是以高标准设施农业为主导,以产业创意文化为主题的高标准设施农业生态园林示范村。以山西省夏县的赵村为代表,其借助高标准设施生产区建设,形成科技创新型生态园林示范村。

(二)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模式

通过对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实地调研,发现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存在四种模式。

1.疗养型生态园林示范村。通过整合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利用周围优美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将村庄逐步改造成适宜疗养人员调养身体、恢复健康的地方,最终建成一个疗养的生态园林示范村,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中“健康中国”的要求,同时也体现出居住空间的基础性特征。

以山西省夏县鲁因村和王峪口村为例。首先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绿色村庄,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鲁因村果树种植面积较大,该村以经济林种植为主生态林为辅,建设绿色屏障;王裕口东部山地丘陵面积数千亩之多,主要种植槐树等生态林带,可以打造一个生态保护林区域。其次,两个村庄都有大量闲置的土地可以作为建设疗养区。鲁因村将学校旧址加以改造,成本小,同时周围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王峪口村东荒地、村中破旧的院落等可利用的尚未利用的资源相对丰富。这些地方可以作为疗养区域的建设用地,通过对破旧老院子和破旧残垣断壁改造工程实施,建成住宅整齐、环境较好、设施配套的新型养老社区。最后,综合考虑两个村庄设施与道路的关系及其服务范围等因素,力求打造适宜村庄发展的规模适宜、服务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

2.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按照乡村的地形地貌,利用农业资源发展旅游,通过合理规划与科学开发,营建多样化的乡村休闲度假环境。同时打造生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创意项目,让游客近距离体验乡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突出与城市的差别,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

以山西省夏县的张郭店村、姚村、大吕村和南大里村为例。首先以为各自的特色现代农业为吸引物,开发多种类型的主题休闲活动。其中,张郭店以村桃杏种植生产区田园景观、沟域山地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娱乐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姚村以红枣、水果种植生产区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大吕村以经济林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干鲜果等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南大里村以设施蔬菜生产区、有机苹果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休闲活动。其次,每个村庄种植的作物各有重点:张郭店村以桃杏种植生产为重点;姚村以红枣种植生产为重点;大吕村以经济林生产为重点;南大里以设施蔬菜生产和苹果种植生产为重点。基于各自的优势作物,结合消费者的需求,打造观赏农业景观、扮演农民角色、采摘特色农产品等多个项目,让前来的客人亲身体会到农业带来的独特魅力。发展村庄农家乐,农民利用周边的田园景观,改造自己的庭院,以合适的价格为游客提供美味的农家菜肴和舒适的住宿。不断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塑造一种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使前来的游客充分享受到乡村生活的惬意。

3.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依托其文化的连接性特征,即通过生态园林建设和乡村文化相结合,提炼乡村文化元素,培育主题文化品牌,形成以主题文化为中心的产业融合体系。园林的建设早在殷周时期就已存在,历史悠久,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生态园林意境,从观赏者的角度入手,赋予生态园林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可以是每棵植物的起源发展,与其有关的诗词歌赋和故事传说;也可以通过不同植物传播独有的乡土民俗,让文化在无形中为生态园林示范村的建设提供吸引力。

以山西省北大里村和南吴村为例。这些村庄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利用文化的推动力进行建设,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不同的是两个村庄的文化主题类型。北大里村是借助村庄的菊花种植来打造一个“菊文化”为主题的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而南吴村以柏塔寺为依托来打造一个佛教文化为主题的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其中,在北大里村打造菊花种植园,形成规模化生产区的同时,注入文化的内涵,延伸文化产业链;定期举办赏菊花文化节,通过收集有关菊花的诗词歌赋、雕刻艺术品等文化载体更好地传播和宣传“菊文化”;邀请研究“菊文化”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提高知名度。还可以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包括用菊花制作食品的餐饮业、拍摄菊花主题纪录片的影视业、制造菊花纪念品的零售业等。南吴村以柏塔寺为基础,发掘千年古刹的文化价值,开发佛教文化,形成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同时与社会主义文化相承接,将人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与佛教文化相联系,形成以主题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链。其发展思路是:完善柏塔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柏塔寺周边道路沿线的土窑洞,整顿周边环境,建设道路沿线绿化带,整体提升柏塔寺及周边环境质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柏塔寺的知名度。两个村庄在建设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时,既要立足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又要突出各自生态园林示范村文化主题。

4.科技创新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在建设科技创新的生态园林示范村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合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一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平台,多渠道开拓融资,投资建设生物科技园或农业技术应用基地等;另一方面将其作为植物和农作物培育的“实验室”,搜集植物和农作物在当地的存活率、生长情况等数据,为新品种培育和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也可以将其作为展览生态园林科技成果的会馆。

以山西省夏县的赵村为例。该村布局于村庄西部边缘,规划面积百亩,打造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区,通过兴建16m宽、7m高高标准温室大棚,不断提高科技化水平,以现代栽培技术与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相结合,配备自动化设施,提高效益,建成先进的设施农业园区。在具体规划时,本着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控制成本,保证跨度,对温室的结构做出合理安排,对大棚建造的建造区域、结构设计和规格大小等各方面严格规范。在棚内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形成绿色生态循环生产系统,降低成本、提高单棚产量,减少农药使用,达到有机蔬菜生产标准。发展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形成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园区,最终建成科技创新的生态园林示范村。

三、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发展存在问题

(一)疗养型生态园林示范村

该模式面对的主要人群为“老、弱、病、残”,其定位是为疗养者提供一个适宜的居住空间以及良好的服务,便于调养身体,恢复健康。对比来看现在的示范村村庄布局规划和生态养护存在下面一些问题。一是建设发展规划不合理。由于缺乏对乡村建设的定位,没有意识到乡村建设的功能,片面追求规模化,过度征地,忽略村庄建筑的布局,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二是生态园林后续养护资金不足。由于缺乏投入机制的合理调配,导致生态园林示范村的生态保障工作开展不到位。还有养护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缺少管理机构的监督、管护制度不完善、没有足够的养护队伍等问题。

(二)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

农旅融合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定位是形成生态园林、农业和旅游三者共同发展的格局。比较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村民建设发展参与积极性不高。村民普遍认为生态园林建设种植绿化植被不能带来实质性效益,而且觉得这是国家工程建设,自己只是旁观者,对生态园林建设产生误区,没有意识到通过建设可以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以及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二是建设发展的环保意识欠缺。相当部分农民以及游客的生态园林意识还处于模糊状态,有待提高;虽然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是理解不够深刻,在建设或者旅游途中还会做出破坏环境的行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随着游客人数不断增加,显示出示范村接待设施数量明显不足,示范村的管理体系存在一些漏洞。

(三)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

存在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住宅建设的设计与景观规划缺乏系统性方面。一是住宅建设缺乏规划设计。乡村房屋多是村民自己建造,建筑比较散乱,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很多公共的建筑没有很好的继承文化背景和区域特色,突显不出本地该有的独特建筑风格,影响村庄整个建筑群的美观。二是生态园林风景规划缺乏系统性。目前很多村庄的公共空间以及个人空间的景观存在滞后的现象,都是被忽略的零零散散的区域,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而且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交通体系不够健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四)科技创新的生态园林示范村

技术是科技创新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体系,但是现代农业高标准技术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与时俱进。首先,缺乏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术应用的效率不高;其次,生态园林科技创新的培训工作缺失,人才储备不足;还有就是财力投入大,缺乏相应的技术设施装备。

四、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策略

(一)疗养的生态园林示范村

1.合理进行规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是生态园林疗养示范村建设的关键,需要合理进行规划,促进其稳步发展。一是通过对乡村土地合理规划,充分整合土地资源,同时根据村庄的用地情况,协调生态园林用地和疗养用地之间的关系,提前制定好详细的用地方案,具体分配好每个区域所使用的比例。二是对于村庄的整体布局,在必要的时候,将多个村庄进行合并,同时利用村庄布局、土地赔偿、行政规划等多种方式,将农村人口向中心地带聚集,设定相应的用地指标,通过科学调整,充分开发土地价值。

2.科学养护,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疗养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养护是一项的持久的工程,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一是生态环境的科学养护,需要建立并完善养护和管理的系统。要健全规章程序,设立标准,严格要求;安排专业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养护队伍,责任到人,推动疗养的生态园林示范村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推行每一个季度评估的审核模式,合理客观地评价养护成效;建立明确的奖励和惩罚的机制,对养护工作做的好的村庄实行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示范村的日常管理效率。二是足够的资金投入是疗养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建立资金保障体系。首先,养护资金的来源可以是多个渠道,不能只是去依赖政府提供的资金,还可以从社会中多方面筹集资金。其次,疗养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养护的资金需要由专业的部门机构来进行管理,制订具体完整的资金运用方案,保证疗养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养护工作的长期开展。最后,需要有关部门机构加强资金流动的监督,使得资金的使用透明化,确保能够发挥资金最大效应。

(二)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

1.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村民是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中的主力军,既是建设的付出者也是成果的获得者。所以在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前,应多多听取村民的想法,尽可能地获得大家的支持。同时完善乡村规章制度,规范村民的行为,促进建设的有序进行。还要明确告知村民,搞好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可以改善村里的投资环境、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增加收入等一系列的好处,调动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2.提高建设的环保意识。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不单单需要政府的力量,还需要村民和游客的共同响应与支持。可以采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多元化的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醒村民和游客爱护环境,不要做出破坏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的错误行为,提高村民和游客对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的环保意识。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旅融合生态园林示范村道路建设和改造,做好修缮工作,完善道路系统;增加接待游客的住房、饮食、娱乐和厕所等设施,尽量满足游客的需要;加强农旅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管理工作,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方案,保证游客的安全。

(三)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

1.科学设计住宅建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需要考虑村庄内部各种用地和各种空间布局,协调一致、适当超前,系统设计绿化。针对不同村庄存在的差异,进行分类指导,对于经济上存在优势而且已经进行了较好规划的村庄,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规定一个期限,对村庄的住宅建筑进一步改造,突出地域特色。对于经济发展比较弱而且环境相对较差的村庄,先进行初期的布局,然后分阶段进行规划。一方面搞好村庄产业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修缮住宅建筑,改善村庄的村容村貌,通过分步设计,逐步向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方向发展。

2.健全生态园林风景规划系统。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中,第一,要考虑到周围的景观,在尽量不破坏村庄原有风格的前提下尊重村庄的风土人情,使得生态园林风景规划更加系统;第二,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全面规划,协调产业发展与生态景观保护的关系,改造不合理的建筑设施;第三,在景观植物的选择上控制好成本,做到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3.拓展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式。选择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以这个文化名片为中心进行拓展,形成一个产业链。首先,围绕选择的文化主题打造一个文化节,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知名度;其次,发展与该文化主题有关的产业,包括服装业、餐饮业、影视业、特色种植业等多行业,生產涉及该文化的元素的产品,进一步加工,然后进行销售,并提供售后服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融合系统;最后,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设备,健全村庄交通体系,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等。

(四)科技创新的生态园林示范村

1.吸引高素质人才,深化新技术应用。建立生态园林科技创新示范村的高素质人才集聚机制,为高素质人才开辟多元化招聘模式,提高人才的引进效率,进一步提升技术层次,实现更高效的新技术应用到科技创新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中去。通过建立鼓励的政策,提供优厚的吸引条件,包括奖金、住房、技术入股等,引进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加强沟通,促进技术学习与进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先进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中,促进技术更新进步。

2.加大自身人才的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科技创新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可以通过专门设置相关培训基地进行培养,也可以组织参与科技创新的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的相关人员分期分批的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经过考试和实践,筛选出一大批科技带头的精英人员,强化科技示范村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从而保证建设的质量。与此同时不断储备科技人才,形成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勇于创新,提升自主开发与研究能力。

3.增加科研资金的投入,完善科学装备设施。科技创新的生态园林示范村想要获得更先进的技术,推动其发展,科研投入是基础。这就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多方面融资,同时监督资金的出入,有效促进资金高效运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根据科技园区的实际需要,完善科技设施,采购相应的技术装备,包括完善灌溉设施,引进优质温控设备、先进的栽培装置等,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蕾.美丽乡村建设的哲学思考[J].人民论坛,2018(24).

[2]顾振瀛,周明芹.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J].农业信息,2018(16).

[3]张金歌.基于田园思想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9).

[4]纪翔.论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园艺文摘,2018(1).

[5]丁锡珍.村庄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及管理方法[J].南方农业,2018(24).

[6]张启志.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J].农业工程,2017(6).

[7]霍拥军,赵武,周波.美丽乡村生态园林示范村建设模式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2).

[8]张玉芳.浅谈园林绿地养护成本的构成及控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1).

[9]杨蕙榕.浅谈对“生态园林”理解[J].建材与装饰,2016(15).

[10]吴君.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浅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16).

[11]李芳,徐锦平.浅谈创建园林式村庄的方法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11).

[12]董焕朝.发展家庭园林的对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1(01).

[13]苏琴.浅谈创建园林式村庄的方法与对策[J].辽宁林业科,1999(3).

[14]苏文秀,钱精玉,陈建军.晋城建设园林化村庄[J].中国林业,1998(9).

〔芦盼盼、李茜(通讯作者),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贾美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行〕

猜你喜欢

示范村生态园林策略
2022年山西将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陕西新评定20个旅游特色名镇3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上海完成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
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数字化”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研析树木修剪技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渗透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