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能源与经济耦合协调分析

2019-03-08宋婧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山西省能源

摘 要: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所选取的12个指标进行处理,结合能源综合发展指数和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以及能源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评析山西省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为山西省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提供方向。

关键词:能源 经济 耦合协调 山西省

山西省作为矿产资源尤为丰富的能源大省,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电子等工业为主体的生产体系,经济结构的单一畸形,经济增长呈现低效益、低增长的粗放模式,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投入了过量的能源,对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经济与能源如何协调发展已成为山西省可持续发展中待以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山西省2005—2014年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促进山西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以及煤炭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为尽可能地实现研究的全面性,在数据可得的基础之上,本文选取能源与经济作为子系统,煤炭消费量、全社会用电量、煤炭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加工转换率作为能源发展的指标,选取财政收入总额、全省生产总值、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七个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表1)。

二、山西省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指标权重的计算及分析

根据熵值法对2005—2014年能源发展及经济增长的12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進行赋权。如表2所示,在能源子系统中选取的五个指标权重的均值为0.2,超过均值的有全社会用电量、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加工转换率三个指标。其中所占权重最大的为煤炭加工转换率,权重为0.2221。在经济子系统中选取的七个指标权重的均值为0.143,超过均值的指标有财政收入总额、全省生产总值以及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权重最大0.191。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全社会用电量以及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煤炭效率的提高使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降低和能源加工转换率的提高。

(二)综合发展指数计算及分析

将各指标权重与标准化数值矩阵进行逐级加权求和,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数,如表3所示。从时间序列上来看,能源综合指数在2005—2014年间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7年综合指数呈持续下降趋势,由0.55下降至0.35;2007—2011年能源综合指数波动性较大,主要是由于不同时期节能减排政策执行的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随着煤炭企业低碳型发展模式的推广,2011—2014年间,山西省能源加工转换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能源综合指数由0.28大幅度上升到0.62。经济综合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5—2007年间,受GDP大幅增加的影响,经济综合指数由0.20上升到0.38;2007—2009年间,由于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呈低效率、低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并且在国际金融严重的冲击下,2008年和2009年全省经济速度下降至8.5%和5.4%,低于全国平均增速,从而造成经济指数由0.43下降至0.37;2009—2012年间,山西省大力推行经济转型策略的实施,第三产业比重由40%上升至50%,而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这反映出高耗能行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取而代之的是金融业、旅游业、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工业、租凭等现代服务业向着绿色经济方向发展。山西省经济保持了稳定的高速发展状态,经济综合指数由0.34上升到0.75。2012—2014年间,由于煤炭产业税收收入下降,使得山西省经济综合指数保持在0.75左右,说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三)能源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

为综合评价全省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度模型,计算得出能源与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如图1所示。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出2005—2014年山西省能源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图1)。从图1可知,2005—2014年间,山西省能源与经济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由濒临失调衰退逐步上升为基本协调发展。这说明山西省能源消费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渐增强,“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煤炭产业的整改以及第三产业的积极发展,使得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绩。2007—2011年间,由于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山西省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煤炭消费,耦合协调度在中度失调衰退和濒临失调衰退之间上下波动,在2009年能源与经济协调度达到最小值0.38。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调整过去以煤炭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由原来的粗放、单一、低效、高耗的线性发展向集约、多元、高效、低碳、循环发展,使得山西省的经济增长不单一纵向地依靠能源发展,而是横向地向多方面发展,山西省能源与经济发展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应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质量为基础,逐步减少单一煤炭资源的消费,增加新能源的消费比重;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步伐,促进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山西省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夯实未来山西省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婧.山西经济发展与企业能源消费的现状问题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09):15—17.

[2]佟金萍,马剑锋,王慧敏等.农业用水效率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农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4,36(9):1765—1772.

[3]王爱华.广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市场论坛,2013(04):56—60.

[4]侯普光.基于耦合理论的山西煤炭产业循环经济路径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2(11):32—34.

[5]沈永跃.河南省经济增长和教育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技术经济,2009,28(7):105—108.

(宋婧,黄河水利委员会中游水文水资源局)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山西省能源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丰富的能源
江苏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演变特征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