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价值主体认同型塑社会规范的一部力作
——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引领机制研究》

2019-03-05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榜样价值观核心

李 劲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北京 1000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国家、社会、公民在长期实践中生成和积淀,并用于规范和引导不同主体行为方式的评价标准体系。作为一种评价标准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价值主体意识、价值秩序信念、价值规范准则、价值实践思维、价值本位观念等。其中,价值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灵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而其他构成要素则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生成和实现的,具体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信阳师范学院李蕊副教授新近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引领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以下简称《榜样》)一书,从“榜样”这一价值主体意识的典范出发,通过微观主体反映客观现实,通过主体实践改造主观世界,抓住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通过透视榜样群体的价值主体认同来探索整个社会的秩序信念、规范准则、实践思维和本位观念,逻辑顺畅地演绎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榜样引领之间的同一关系,是一部以价值主体认同形塑社会规范的力作。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榜样》一书把相对微观的榜样引领与更为宏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问题结合起来,以前者为手段、后者为目的,按照“理论界定、廓清研究对象——考察历史、探求功能关系——实证调研、夯实研究基础——直面现实、找准制约因素——放眼未来、寻求良性互动”的基本思路,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与对策等多个维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榜样引领问题,旨在廓清榜样引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实现榜样引领实效性提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的良性互动。

全书共分七章:前两章侧重理论分析,主要对本书的两大研究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榜样”进行了各自的理论分析,分别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基础和理论内涵,界定了榜样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同时着重分析了两者的内在关系,指出榜样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第三章侧重历史分析,对中国共产党以榜样引领社会价值观不断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榜样引领社会价值观的情况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经验总结,试图通过历史考察,进一步明晰榜样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呼应关系,从而对当前的榜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有所启示。第四章将视角从历史拉回现实,在问卷调研、个体访谈、群体访谈的基础上,从“榜样认同度”和“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两个维度调研了榜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并着重分析了两者的契合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五章从现象表层深入内在机理,从内部原因(榜样教育自身模式长期存在的不足)、外部原因(社会环境及社会成员精神世界的变化)和根本原因(内外因素之间形成的突出矛盾)三个层面,探寻了影响榜样教育实效性以及榜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发挥的原因。第六章侧重对策研究,是本书的重难点,针对前述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从过程论的视角,把榜样的生成、宣传、学习三环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传播、践行三环节结合起来,深入探索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成培育、宣传传播、学习践行”三大环节中的互动提升机制。第七章把视角投向榜样教育实践领域,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结合近年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寻找最美人物”等榜样教育品牌活动,具体分析和直观展示榜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模式与实践效果。

二、本书的主要特点

以榜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本书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论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力求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当前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力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自己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大量研读中西马中有关价值观的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读原著、悟原理、想问题、落实践。纵览全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历史嬗变与现实逻辑相统一。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P14)。《榜样》一书首先对中国共产党以榜样引领社会价值观的情况做了历史考察,并分别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经验总结,如: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榜样概括为引领以“舍生忘死”为主色调的革命英雄主义价值观,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榜样概括为引领以“公而忘私”为主色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把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榜样概括为引领以“多样化、人性化”为主要特征的价值观等,由此实现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提炼。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嬗变的规律中拉回现实,从“榜样认同度”和“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两个维度调研了榜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并着重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榜样认知方面,存在着整体认知度虽高,但群体之间不平衡、认知不够全面深入等问题;榜样认可方面,存在着整体认可度偏低、且不同榜样类型和群体之间不平衡以及榜样信任度不够、深层次认可缺乏等问题;榜样学习方面,存在着榜样不能很好适应学习者需要、榜样学习动机复杂且功利化明显以及榜样学习“形式化”和“表面化”等问题;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方面,存在内在精神实质的不一致和外在实践环节的相脱离等问题。一方面从历史考察中探寻榜样引领的经验规律,另一方面从现状调研中查找问题原因,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相映照。

二是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科学原则着眼于客观性,具体考察人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现实基础,讲求从现象层面深入到内在机理。《榜样》针对现实之忧,深入思考内在原因,揭示了榜样教育自身模式长期存在的不足、社会环境及成员精神世界的变化、内外因素之间的突出矛盾等客观实在,属于以榜样教育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认识。价值原则着眼于主体性,是指一切制度架构和价值观重建都必须把人作为中心,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人、开发人,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榜样,从自身的内在特性上讲,就是一个完全成为自我并释放出自我属性的完美社会主体。之所以要向榜样学习,就是因为其他的社会人还没有能够完全占有“人之为人”的某一方面要求,距离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自由人联合体”等价值理想还有一定距离。《榜样》一书整体都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着眼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尤其是对“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等品牌活动案例的解析,更能看到作者所倡导的价值导向和人格特点。

三是理论思辨和实证分析相统一。理论思辨和实证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两条路径。理论思辩是从历史文本出发,考察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透过社会现象发掘背后的精神本质,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找出问题的理论解释和方法论支持。《榜样》前两章侧重理论分析,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榜样”两大研究对象进行了学理分析,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基础和理论内容,界定了榜样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指出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强调了榜样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证分析主要是采取田野调查、个案研究、调查问卷以及统计数据等方法。为了掌握情况、找准问题,作者对榜样认同现状、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现状做了问卷调查,制作了个体访谈和群体访谈提纲,调查范围合适,调查人员广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时代性,实证分析为本书研究和结论提供了数据支持,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提供了准确的史料证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研究成果和结论更接“地气”,也更有底气。

由于本论题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价值哲学、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等众多学科,因此,本书还综合运用了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应然与实然分析相结合、问题与对策分析相结合等多角度的分析方法。整体来看,这些研究方法的科学多样和灵活补充,使得本书的研究成果更显立体丰满。

三、本书彰显的价值情怀

本书之所以有这些突出的研究特点和坚实的对策结论,和作者作为一名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的问题意识、理论自觉及其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精神操守有紧密关系。

首先彰显了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为榜样?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现实逻辑关系?从理论维度和概念解析出发,直陈当前学界在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与典型、榜样与偶像、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播践行等各层次、各方面的争论和诘难,直面理论和实践难题,科学分析问题、深入调研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不断破解研究中的各种困难,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其次彰显了作者纯粹的理想情怀。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出于常人又高于常人、具有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怀的榜样群体,而这与作者内在的知识分子情怀是契合的。“此门一入深似海,非是真人莫进来”,选择了学术研究,往往就是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冷板凳、选择了自我精神的追求和满足。作者在近十年时间里,一直关注并深入研究榜样和价值观教育问题,集中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学术论文,主持获批了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本书就是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但作者“更清楚自己想要的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终点,而只是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2](P289),其所追求的无外乎不断探索和总结新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机制、新路径、新经验,把研究不断深入下去。

再次彰显了作者不懈的创新精神。虽然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载体问题的认识拓展,学界近些年开始关注到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研究,但研究多停留在普及型的宣传教育层面或浅表型的理论分析层面,成果形式多为学术论文,理论著述屈指可数。而《榜样》一书基于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之间的内在关系,把两者结合起来,从历史与现实、问题与原因、对策与实践等多个维度,系统推进了以榜样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问题,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和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最后彰显了作者执着的理论勇气。真理性与价值性,是蕴涵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重要元素。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样需要解决好理论说服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难题,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以正确的观念引导人、以真诚的情感贴近人、以亲身的实践改造人。作者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感悟,在《榜样》一书中直面人们的思想困惑,在批驳错误思想中阐释真理,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在循循善诱中得出水到渠成的结论。以育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以执着探寻的理论勇气,不断增强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追求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研究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引领机制问题,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和政治性都很强的重要课题,《榜样》一书只是一个初步成果。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素来看,虽然作者抓住了价值主体意识这个核心,并通过榜样这一微观载体对价值实践做了剖析,但是在价值主体的特殊性、价值主体与价值规范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价值主体与价值秩序的有效建构、价值主体与价值本位的选择等问题上,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学术研究没有终点,希望能够厘定自身学术框架,把已经意识到但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下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取得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榜样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