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向华演奏理论之演奏意识(二)

2019-03-04

乐器 2019年2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正念演奏者

(接上期)

三种演奏意识

在上期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意识”的几种层次,这期我们将探讨“演奏的意识形态”。

根据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一般情况下会产生三种演奏意识:

第一种 展示自我

当你登台演奏时,一开弓,你的意识主导首先是你想向观众传达你个人表演性的自我,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艺能力,展现自己的演奏成就、展示自己的个人崇拜、甚至是展示自己的仪态之美等等。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表演意识,其目的是捆绑着音乐,展示的是自己,也就是把展现自己放在意识的第一位,借用音乐演奏来表现自己。这是自我展现意识。

第二种 展示音乐

你登台之后,便忽略了自己,人在音乐里,你想传达的是音乐,是创作者的音乐意图,想把音乐意图用天然的身体语言纯粹演奏传递给观众,演奏表达中身体语言是随行随性的,自然渗透着的是你身体里的民族音乐、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传达积极向上的纯粹的民族文化及音乐本质等等。这是纯粹以音乐演奏为中心,目的是单纯的最高境界的展示音乐演奏。无论演奏技术如何,但是你的意识和行为具有一体性、圆融性、纯洁性和天然性,表达过程中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任何增生。这是音乐表达意识。

第三种 双念并存

就是第一、第二两种意识都有,既想展示自己才艺,又想展示音乐演奏,双念并存,结果会是不能融合、难以兼顾,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身心分离,显得演奏既没有“神”,更没有完整的“形”,音乐演奏显得没有灵魂、更没有穿透力。其实,台下的观众都能看得出你的贪心,显得你什么都想要。

《老子校本》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智慧和通达;同样地,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你有能力,只有以人为鉴、战胜自己才可以称作志者。

演奏就是利他与奉献,在精神上要有格局,在灵魂上要有高度,如果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看问题、做事情始终离不开自己的欲望,那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艺术修习要有战胜自己的思维。

演奏的正知、正念

有个秘密:舞台上所有看得到的东西,其实都是由一些看不到的东西决定的。决定“台相”与气质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书和道德,决定幸福感的是那些看不见的美,决定舞台厚重的,是那些看不见的训练苦练和时间。凡是演奏,都需要生出一条道来,道,相对而生,却要绝对而尽。

演奏意识,就是简单明了的法,可以帮助我们开示。不管是穿衣、叠被、吃饭和刷牙,你都可以用正念来安守自己的意念。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都应该对此有所觉知,这就是“意识同步”行为,意识与行为的高度统一。演奏,需要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观照,是华夏民族实践出来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物质现象,它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伏羲静坐观照万物而制造了八卦。) 观照,就是修习演奏表现在外的信息,就是演奏的“气象”。然而,对演奏来说,仅仅持有正念的意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当觉知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的念想与感受,还要觉知与表达音乐意图相关的持琴,运弓、按音等一切。

其实,演奏意识,也如同人生过程一样,都要经历:朦懂、初悟、开悟、觉悟、不惑等不同的阶段,成长过程也是觉悟着自己,照亮着后人。回顾我们的演奏生涯,也是如此。经历的多了,心归入出,内心平和,逐渐就会回归到音乐演奏的本质,这就是演奏的圆融性、纯洁性和天然性。如果你的演奏还有杂念,还有贪欲,那说明你的演奏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过,这也不用着急,凡事都有一个过程。

对演奏本身来说,当然动机越纯洁、越干净越好。“我正在这里演奏”,这就是实相,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受曲目意图里自己的心念与动作,不要捆绑曲目搭车展现。演奏中,除了曲目我们不该有其它的念头,这就是正念,如果不能这样,你就体会不到演奏生命的正念的奇迹,你的念头就会被其他欲望吸走,无法实实在在的演奏。

正念是演奏与曲目要合为一体,这就是和合与圆融的力量。有人说演奏是表演艺术,我认为话剧、电影等专门需要用身体和语言来完成的故事更是表演艺术。

我们一起来想想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中国武术、传统的中医、中国围棋、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文学等等,其最高境界的核心都是“意识”一心无二的境界。民族器乐,更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更应该秉持着致心一处的意念才是正念的力量,才有和合的穿透力,演奏的音乐才能有以纯而达速度、精确和力量,这样的演奏才能驱除掉视听者内心的繁杂,产生致心一处,心一神定,一心无二的乐。这就是“奏与听”的空间的“合成”与“统一”,达到这样,我们的舞台环境、甚至是空气才会有“凝华”一样感受,这才是演奏的目标。(凝华:就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回忆一下我们那些好的演奏,看看是不是会有这样全神贯注、神意凝重的感受。如果演奏者不能全部融在音乐里,那么观众又怎么能够全部沉在音乐里。

演奏者的意识和“波”

演奏意识包含有自我意识、配合意识、结构意识;演奏形式,有独奏意识,重奏意识,协奏意识。根据不同曲目,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角色,应该赋予秉持的意识形式不同。但是有一点最重要就是“手到、心到、意念到三位一体,深入人心”。独奏的意识结构如何设计?叫自我叙述式,独自一人完成;有伴奏形式,要对伴奏曲式结构、音乐音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达到二者和合的状态。重奏方式:音色,旋律,和弦,情绪,风格,多方位,多层次,多线条,多意识的统一,变化,结合,立体;这里更有等待、跟随、信任与谦让。

对演奏者来说,不管你的技术处于什么水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境界,在登台演奏中,你能不能将音乐意图完整地用“入侵视听者心灵”的演奏表达出来,这完全是由自己的正念的意识来决定的,不管是什么样的音乐表现形式,最高目标都是要走进人的心里。你“起心”演奏的刹那,“起心”的“波”会在第一时间毫无保留的传递给了你的观众,你的观众也会在第一时间完全的接受到了你的这个“波”,这时你的艺术修养、道德准则、民族气质及中国气派等属于你的文化艺术信息都会毫无保留的泄露出来,音乐演奏的生命力,取决于它对人们心灵需求的契合度。人与包罗万象的物一样都无法屏蔽自体的波。

音乐演奏,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需要自我观点(演奏是个性的,每个人都因该有自己的形式与见解),我们要认识到:演奏,只有在不能或者不可以讨论的人当中才获得其最大的力量(也就是无争议才有力量),如果是同行或者是学者之间的演奏争论和学术争端都是毫无意义的,视听群体才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这些民族音乐的促进者首先要努力实现不要在自己周围去制造许多批评、甚至有许多攻击的思想,演奏不是单纯的音符与声部的对位,还有正念意图的灵魂与视听群体的对位。我们演奏时的感觉是在这里会有某种伟大的东西正在生成,但是还看不见,这就是伟大的民族音乐的高深意境。

我们再来讨论跟意识相关的“波”:列举个例子,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你想电话约见一个人,对方接听电话的语气你就会感受到她想不想见你。你敲门去见一个人,开门后见到对方瞬间的面部表情,你也会感受到对方是否高兴见你,这就是“波”的交流。这跟演奏时你要传达的“心境”是一样的,“波”是不会撒谎的。

我们国家在贵州省的平塘县建了一个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据说它有一项功能是接收外星球或者宇宙空间信号“波”的,这也是正式与外星球建立“波”的联系,研究与之对话,只是比起我们人类的“波交流”更加复杂罢了。

所以,登场演奏,你是要展示自己,还是要展示音乐,你的发心的“波”一直诚实的伴随你左右,观众瞬间也能领悟,只不过我们自己没有去停下来感受、自我迷醉罢了。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所以,对我们来说知识、思想、幻想、意识都在其中!

举例分析正知、正念、意识和“波”

为更好来“了解”正知、正念、意识和波,我们列举几个曲目以便破解:比如杜甫名诗《新婚别》改编成的二胡叙事曲,分序曲、迎亲、惊变、送别四段,再现了安史之乱“有吏夜捉人”事件。演奏跌宕起伏,出神入化地再现了三幕故事,“送别”时,似乎一对新人正面对生离死别,柔肠寸断,就算你不爱民乐,不懂二胡,也会为之动容,那是因为演奏者的人、琴、意识都完全融合在故事里,能完整的将演奏意识内化于音乐意境中之,并产生入侵心灵的力量,给听众一定的感染力的结果。

还有《蓝花花》等许多缠绵感人的叙事曲,同样让你丝丝缕缕、飘荡缠绕。可以说这都是演奏者“心到、手到、意念到”的三位一体的意识圆融演奏效果。演奏时,如果你想展现自己,那肯定就不能叙事了。

还有《二泉映月》,古往今来,还没见过哪一首乐曲能和一种乐器结合得这样紧密与完美,似乎《二泉映月》是因二胡而生,二胡是为《二泉映月》而造的。《二泉映月》像一条沉重徐缓的河,低沉地唱着一支和人类有关的歌,是二胡曲中流传千古的曲子,一个演奏者要想演奏出曲目的本位,同样需要演奏者将演奏意识内化于曲目及情景之中。臆想:一个明月风轻的夜晚,无锡惠山脚下的二泉亭,月明泉清水冷的场景,奔波的心慢慢归于沉静,冷寂的月光湖面照亮了心头的往事,沉积多年的国恨家仇,荣辱成败一幕幕涌现于前,冻藏的人性、良知和灵感被一点点唤醒、一点点激发,往日的放荡与奔波在这唤醒良知和灵感之时都成了屈辱和痛楚,胸中凄声难禁,泪水宣泄而出。渴望未来的生命和生活是美好的,尽管一再的失望,一再的扑空,但仍然要在黑暗中憧憬光明,在痛苦中梦想幸福,在死亡前渴望生命。这就是心目中《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演奏者一样要首先详解曲目的背景和意图,并将之意识化、形象化,情景化,只有圆融混合的独立意识才有可能演奏好曲目。

有的人在演奏《江河水》时忽略了曲目意图,悲情意境中还要挤眉弄眼去展示自己。我想,不管你的演奏技术多么的精致,你多年的沉淀、积累、收获一下子就会随着这短暂的“自我展示”而大打折扣,我们不能忽略观众的智慧感受,更不能忽略“波”天然的诚实。这就是我们要持有良好意识的重要性。我们的艺术意识决不能偏离民族气节的轨迹,不能偏离民族基因,这是职业方向和音乐立场的问题。只有在方向和立场正确的前提下,我们的艺术行为和艺术后果才有意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能持有良好的“三观”,应该是作为演奏专业毕生的巨大的人生财富。

(待 续)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正念演奏者
早餐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踏入正念之路,体验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