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钢琴调律法与传统调律法的区别(上)

2019-03-04

乐器 2019年2期
关键词:调律音叉调音

一、传统的调律观念

从中国的钢琴制造历史看,以前的调律师都是师傅带徒弟一代一代的手把手传授。徒弟们认真听取师傅的经验,用眼观察师傅的操作手法,从心中揣摩理解,并通过数年的实践,调试大量钢琴后才成为一名合格的调律师,这就是传统的调律。

在钢琴调律时,应有一个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这对长时间进行调律的人来说,不会太轻易感到疲倦和难受。因此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对每个初学的调律者来说,都是必学的课程。

进行钢琴调律时,从姿势上分,可分为两种:坐式和站式。从操作手势上可分为左手握调音榔头(图1)和右手握调音榔头(图2)。

图1

图2

(一)传统调律的练习

1.学习熟练控制调音榔头和辨别同度拍音,首先通过严格训练调律者的听觉,能快速敏锐地辨别同度拍音及其快慢的变化,并掌握快速捕捉到同度音的纯点位置。

2.对控制调音榔头操作进行练习,这是费时和费精力的工作,只有通过长期的刻苦练习,才能快速和准确使同度音调到纯之又纯。

3.练习的另一技能就是调律时的击弦手法。

一是击键手势。调同度音时,学习钢琴弹奏的技巧,要求手指的第1、2、3关节撑住,使手掌呈弧形,手腕、小臂、大臂放松,把手臂的力量运用到指尖上去,这样敲出的声音才有力,余音更长。在调八度音时,右手击键,由于小指力量较弱,这时可以用4、5指同时击键(如果手掌足够大),可改善高八度音击键力度不够的状况.且同时注意在高八度单弦调好后,重力弹两下,再听一下八度,确认是否八度准确,然后再往下进行。

二是击键速度。调律时击键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否则听辨“拍”音的难度会加大;以适度的频率连续击键,使发音趋向于连续不断,这时琴声连续不断发出,用另一手转动调律板手使弦轴慢慢的旋转,使音高的变化清晰可辨,“拍”音的快慢辨别变得很容易。由于钢琴低音区的音量衰减时间长,则击键速度应适当减慢些。而高音区琴声短促,击键速度就应适当加快。

三是击键力度。调律时击键的力度应有所变化,当离纯点还有一定距离时,击键可轻些和快些,接近纯点时应重些,使在重力的打击下音回到纯点,这样促使工作弦和非工作弦1∶2的张力平衡,钢琴音准稳定性就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传统调律练习的步骤

1.先将要调的同音弦的中央一根调低些,约15~20音分。其目的是防止初学者把音调的偏高,导致琴弦张力过大而使琴弦断裂,这时将左边或右边另一根弦低到无拍后,再拉高一点点(约15音分左右),然后利用调音榔头板子口子与弦轴之间的配合微小的间隙,用手握住手柄回推一震,同时用另一手重击琴键使音回到同度音纯点的位置上去,这样调出的音才稳定。

练习要点:①练习用力击弦平衡弦的张力。

②练习转动调音榔头要小幅度并平衡,不能上下晃动。

③练习击键手法。

2.练习调整钢琴全音域中任何一组双弦和三弦的同音弦组的同度音,并结合上述练习要点使操作技能更趋娴熟,并能快速地调整钢琴全音域中任何一组同音弦组。练习可从中音区开始,逐步扩大到次高音区、高音区和低音区。

3.八度音程的调律

通过同音弦组的练习,熟练掌握了调律的三种技能,就可开始八度音程调律练习。由于中音区余音和谐波成分适中,因此容易分辨,应把八度音程根音和冠音两个音调平完全无拍,达到绝对协和。

中音区练习完毕后,可向高音区方向扩展。由于高音区弦越来越短,频率高,声音的持续时间短,因此必须加快击键速度。

最后进行低音区的练习,低音区琴弦粗而长,所以频率低而振幅大,谐音丰富,音色不统一,因此判别八度协和比较难,经常调错音程,是最难判断准确的音域,低音区调律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击键的速度随着向最低音过渡逐步放慢,而击键的力度在次低音区也随之变轻,而到最低音区时力度应逐渐加大,目的是减弱谐音对听觉的干扰,有利音准的判别。

②转动调音榔头时,用力不应过猛,拉动幅度不宜过多,防止琴弦拉断,对一些长久没调音的钢琴在拉弦时应回退一下,再拉高,以免断弦。

③对低音单弦时,由于弦粗而长,低音谐音特别丰富,并且由于整根琴弦在缠弦后产生均质度等问题,产生谐波的偏移,更使听觉产生混淆,难以准确地判断音准。

4.音叉确定标准音,首先用止音呢插在钢琴上A1琴弦组的两边使仅为中间弦发音,然后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音叉的柄处,轻轻敲击弦,使其振动发出声音,并将音叉放在右耳耳骨处。左手敲击琴键,使钢琴标准音A1发音,比较两音频率的高低,当钢琴上的A1音低了,就顺时针转动事先套在A1弦轴上的调音榔头柄。提升A1琴弦的张力,如果A1音偏高了,就反方向扳动调音榔头手柄,降低A1琴弦的张力,反复练习,直至音叉的频率与A1频率完全一致,拍音为0。当初学者两手配合不习惯时,可将音叉手柄固定在木制共鸣盒上,使声音得到扩大并保持延续。

5.练习调准四度、五度音程的拍音

当用音叉定标准音练熟后,可在基准音组中选择任何一组四度或五度音程进行练习,首先练习四度纯和五度纯,按十二平均律分律顺序,也可先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弹A,大拇指弹奏D,使A-D,产生旋律音程发音,右手扳动调音榔头手柄,听两音的拍频声的快慢变化,可反复来回几次,最后到拍频消失时,停止转动,找到了四度纯点的位置,平均律五度音程也可用同样手法练习,通过在基准音组中选择多组四度、五度音程的反复练习,找到四度、五度纯点后,然后进行十二平均律四度和五度音程拍频数的练习。通常我们习惯上认为基准音组平均律的四度五度音程之间拍音为一个拍,四度略多一些,五度略少一些,从十二平均律分律顺序表上看,最少的拍为0.59拍,最多的拍为1.116拍,各音程之间拍的多少,它们之间微小的差别是很难判别的,真正要做到精确的判别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借助其他的一些手段才能做到精确的分律。为了使调律者掌握四度五度拍音的技能,可利用二把音叉440HZ和441HZ,同时敲响音叉训练一拍的感觉,平时可以在口袋中放二把音叉,久而久之,可提升调律者的听取拍音的技能,有得人能利用节拍来训练拍音的感觉,另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数字钟进行数拍的练习,调律者可把数字闹钟放在正前方,眼睛盯住闹钟的秒针数字,一秒一秒跟着数,数到熟了可以把眼睛闭上,心理接着数,过一段时间再睁开看看是否数拍正确。通过长期刻苦地数拍,能练成灵敏的听觉,踏准一拍的感觉,掌握每秒一拍时间的长短。

二、现代调律法的观念

钢琴是固定音高的乐器,它是以十二平均律作为钢琴音组的分律。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把钢琴的全音域都调准,这就是钢琴的调律。而声音是耳听的,不能用眼看。上述的传统调律法就是如此。

而现代的调律法就是利用现代的电子技术为依据,利用音准仪来判断音的高低,以视觉来观察仪器的指示针或显示屏来确定音高的标准与否。

一些年长的和老资格的调律师经常对年轻的调律师说:“钢琴调律时不能使用音准仪,如果用音准仪进行钢琴调律,这调出的钢琴将无法弹奏,因为钢琴全音域将形成一条平行线,而不是传统的低音还低、高音还高的两头翘的曲线。为什么会这样,但他们往往讲不清楚。

而笔者认为,音准仪是近代电子技术进步的产物,它可以用来进行调律。在美国V.B.怀特著的《钢琴调律与有关技术》一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康恩牌频闪仪的作用与使用方法,其音准的分辨程度为±1音分。

近些年来市场出现晶振式音准仪,这种音准仪由于晶体振资源,因此其频率的稳定性和精度都达到以前无法做到的最佳状态。其音准的精度达到±1音分以上,而且高档的音准仪器功能往往超乎想象。它不但能发出标准频率,还可以在436~442赫兹/秒之间连续可调整,它还内置设定了大、中、小立式琴和大、中、小三角琴数量不同的音准曲线。你再也不需要一边看仪器,一边计算音准曲线两端的偏差值数据了,直接看指示数据为标准音值就可以了。从第一键到八十八键逐键调音,这样就大大加快了速度和精度。这对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但能调钢琴全音域的音准仪市面上比较少,而且这种音准仪价格非常昂贵,一般都在一万元左右,普通音准仪通常只能调四~五个八度。

(一)音准仪的工作原理与种类

1. 音准仪的种类

当前市场上所见的音准仪五花八门,品种很多,使人眼花缭乱。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原理大经相同,我们可以从它们先是读数的形式上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如下:电子音准仪和闪光音准仪两大类。电子音准仪中可分为三类,指针式、液晶显示式、发光二极管式。

(1)指针式 (图3)

图3

(2)液晶显示数字(指针)式 (图4)

图4

(3)发光二极管式(图5)

图5

(4)闪光音准仪 (图6)

图6

(二)音准仪的工作原理

上述四类音准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大致相同,由于其结构的不同分成闪光音准仪的原理和电子集成电路一体化原理两种(见图7)。闪光音准仪有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原理如下(见图8):

图7

图8

1.接收部分

它主要任务是接收被测乐器声,通常所采用Mic(麦克风),音准仪采用内置和外接式两种,要求麦克风的乐器声频图内有较为平坦的频率响应,内部还配置前置放大器,它把接收到的信号电流放大并进行电压提升,使之能满足荧光灯工作电压和电流,并使荧光灯点燃发光。

2.频闪显示部分

频闪显示是由荧光灯管和转盘二大部分组成。荧光灯管安置在十二平均律和转盘后面,音准仪通常有单转盘和十二只转盘两种。

3.频闪显示的工作原理

①有趣的现象:是利用人们视觉的闪烁原理:当风扇放在日光灯底下启动时,风扇从启动到正常转速时,我们会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风叶在转动时有一个光影在转动,有时是正转有时是反转,在某一瞬间发觉光影停止不转动了,这就是闪烁的物理原理现象。

②闪烁原理:电流频率是50HZ,风叶的转动时从0逐步加速达到2800转左右,这其中有好几个瞬间风叶的转速与电流频率一致或成倍数的关系,到达到上述关系时风叶的光影就像停住一样。

③光影正反转现象:当风叶频率低于电流频率时光影就会向逆时针转,反之就会向顺时针转。当频率差数越大光影转速越快。这就是闪烁的物理原理现象,在大自然中能找到不少这类的现象。

4.音准仪的频闪显示部分的原理

当音准仪的Mic接收到乐器声后把信号放大形成电流,这时其电流频率与乐器声的频律一致,例如乐器声产生440HZ震动频率,其通过放大器放大后产生的电流其频率也放440HZ。于是荧光灯与转盘也正是利用上述闪烁原理。

实例:①闪光音准仪的转盘选用十二只,分别承担着十二平均律中十二个A、♯A、B、C、♯C、D、♯D、E、F、♯F、G、♯G的音。当音准仪有十二只转盘时则表明这个音准仪共可测到84个音。测量范围一般是从大字一组到小字四组,而八十八键钢琴的音域从大字二组到小字五组,因此钢琴音域中大字二组的♯A2、B3和小字五组中的C88键这四个音,音准仪是测量不到的。②转盘中的各环道黑白相间的小块数量不等,从盘中心到盘边缘,每个转盘中共有7道圆环,每道圆环宽度相等,相邻两环道的黑白块总数量值比为2∶1,从内心圈到外圈黑白块数量是逐步成倍增加,通常音准仪的转盘都分成7道圆环,这就意味着,这个转盘可测量7个八度的十二平均律中的某个音。

当音准仪有十二只转盘时则表明这个音准仪共可测到84个音。测量范围一般是从大字一组到小字四组,而八十八键钢琴的音域从大字二组到小字五组,因此钢琴音域中大字二组的♯A2、B3和小字五组中的C88键这四个音,音准仪是测量不到的。

5.十二平均律标准音源部分

十二平均律标准音源部分的产生是利用一组齿轮箱来进行的,通过各齿轮比的精确换算达到十二个平均律的音阶。这十二个齿轮轴带动了十二个转盘,在齿轮箱装置中同时设置了对主动齿轮的速率控制,通过控制进行速率的微调,达到了对频率的微调,这种微调装置就显示了音分偏差。

(待 续)

猜你喜欢

调律音叉调音
简述钢琴调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三种律制在钢琴调律中的应用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一个三维系统的音叉分岔
畅玩主流AV前级/放大器 体验自动调音系统
有趣的声音
调音
刍议钢琴调律在钢琴演奏及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析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谈钢琴调律的有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