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做人 再做艺再做钢琴家
——访第九届贝森朵夫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王昕然

2019-03-04

乐器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央音乐学院钢琴家钢琴

王昕然

200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于著名钢琴教育家金爱平教授。2008年保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14年保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2015年,被学院选为交换生赴德国汉堡国立音乐与戏剧大学进修一年,期间师从德国钢琴家Mariya Yankova女士;2018年保送攻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硕士研究生,现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吴迎教授。

王昕然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类钢琴比赛奖项及音乐奖学金,如奥地利萨尔茨堡国际音乐大奖赛一等奖、第六届意大利罗马青少年学院奖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第二十届罗马尼亚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二名、第63届高天国际钢琴比赛总决赛奖、首届巴黎国际钢琴比赛决赛奖、第九届贝森朵夫国际钢琴比赛最佳法国作品演奏家等。同时,她还获得了谭小薇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她的音乐足迹遍及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柯蒂斯音乐学院、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德国汉堡Rudolf-Steiner-Haus音乐厅,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等国际知名舞台。

今年1月底,在刚刚结束的“第9届贝森朵夫国际钢琴比赛”中,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王昕然过关斩将,勇夺最佳法国作品演奏奖。比赛刚刚结束,喜讯便不胫而走。贝森朵夫国际钢琴比赛是目前炙手可热的国际职业大赛,吸引了全世界众多青年钢琴家。本次比赛共吸引30多个国家,200多名选手。通过几番激烈比拼,最终8位选手进入半决赛,这个大赛的参赛者年龄从19岁~32岁,参赛选手来自于世界各地音乐学院的学生和教师,比赛绝对称得上是高手之间的对决,而王昕然是唯一一位“杀”进半决赛的中国选手。

为 人

·态度决定人生·

提起王昕然“超级学霸”的头衔,在学校是小有名气的,是公认的高材生。可贵的是,她从来没有因为突出的表现有丝毫的骄傲自满,反而是越优秀越努力,她已经把优秀当成了动力和习惯。

艺术高校的学生多重视专业学习,但全面发展、思想进步、文化课努力、重视修养、人际关系又好的学生就寥寥无几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评价,王昕然都是优秀的。

王昕然出生于北京,同大多数琴童一样,学钢琴从启蒙阶段就一直认真刻苦,再加上她对音乐有着很强的悟性和良好的乐感,很快就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8岁时,她获得了北京市第七届“希望杯”钢琴比赛第一名。那时候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小学时在校寄宿。为了不耽误练琴,王昕然每周利用其他孩子看电视、娱乐的时间去大礼堂独自练琴。她的父母向记者坦言,那时他们也很少陪孩子练琴,全是靠她自己完成钢琴作业。如今到世界各地学习和演出,也都是自己独立完成。

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是很多热爱音乐的孩子最大的梦想。在距离考试只有四个月的时间里,她得到了著名钢琴教育家金爱平教授的指导,途中又经历几次换曲,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附小。凭借着身上这股韧劲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200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以后,王昕然在专业上一路高歌猛进,从不懈怠,从附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全都是保送。用父母的话说,他们从来没为孩子的学业发过愁。同样是嘱咐孩子,说的最多的是:抽时间多休息一下吧,别累坏了!

由于是专业院校,文化课学习不如普通学校抓的紧,但王昕然依然是抽时间、挤时间学习文化课,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认真完成。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她以发自内心的刻苦和不服输的精神,给自己赢得了全面发展的人生道路,也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张开教授认为,网络媒介素养不仅仅是对网络的基本认识和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能力,还包括对网络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对网络世界虚幻性及相对于现实生活真实程度的认知能力;认清网络媒介和网络信息对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的影响力;网络伦理的观念;还有网络交友能力、认识网络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多重影响的能力等[4]。

·尊师重学不浮躁·

采访中,王昕然特别感谢多年来教育她的老师们。无论是金爱平教授还是吴迎教授,还是远在德国的Mariya Yankova教授,以及那些把她引入音乐大门的启蒙老师们,他们都把可贵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她。在老师的面前她也始终保持一贯的谦逊与尊敬。

与金爱平老师

跟随金老师学习近十年,在耳濡目染的教育下,她对钢琴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扎实的基础。我第一次见到王昕然就是在金老师家,那时她刚上大学,海外比赛刚刚归来去探望恩师,金老师看到这个宝贝学生高兴不已,恰巧那时《乐器》杂志连载了金老师的教学文章,金老师建议让昕然为稿件做一些基础演奏的示范配合文章。可见,金老师对昕然非常喜爱,也非常重视。

与吴迎老师

2015年,王昕然师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吴迎教授,在老师高超的教学下,她的钢琴演奏水平和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学二年级被学院选为赴德学习交换生,公派到德国汉堡国立音乐与戏剧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在德期间师从于钢琴家Mariya Yankova女士。一般来说只有到研究生阶段才能有成为交换生的机会,但她被破格入选,这与吴老师的付出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王昕然也深深地懂得,东方人学习西方艺术,追根溯源是为了从精神、思想了解艺术之源,回到西方艺术的原点才能更好地出发,去探索自己的音乐语汇和风格。

在德国学习的日子,或许是她最为“疯狂”的一段学习经历。为了不浪费这绝好的学习机会,她把自己终日“埋”进琴房,“追”着教授上课。而要准备一堂课是要花上几倍的时间练习更多的作品。除了拼命学习,她还超负荷参赛和参与各种演出活动,如饥似渴地在德国追寻德奥音乐的精神和精髓。

与邹翔老师

作为一位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深入德奥音乐的发源地,在那里沉浸式的学习纯正的德奥钢琴艺术,是钢琴专业学生扎实古典音乐修养重要一环,是从古典音乐传统中挖掘自我艺术潜力的重要一课。也是在成为职业钢琴家前必须经历的过程。

学 艺

·有信念才能成功·

出国不是钢琴专业学生的必然选择,在是否选择出国学习的问题上,无非是两大因素的作用:主观与客观。王昕然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对待专业的专注力,对待学习的刻苦,以及她在音乐上的才华都是她的主观优势;客观来说,中央音乐学院坐拥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的音乐资源,可以说只要想学就有着做不完的学问。综合两方面因素,她在国内接受钢琴音乐教育就显得顺理成章。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人的信念。中国有句古话: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今年1月份,她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演奏了贝多芬、舒伯特、舒曼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吴迎教授亲自为音乐会做导赏,并对她的演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众所周知,在钢琴演奏专业中,风格的学习其实是最难掌握的。

王昕然说道:“在教学上吴老师有着国际视野和较高的格局,他的很多理念和思想都是与国际大师如出一辙的,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我很幸运成为他的学生。”

“进入大学后,通过这些年的学习与锻炼,我的演奏更为成熟与专业。对于不同风格的作品,除了老师的教学,我自己也逐渐产生了较为深层的理解与感受,融入演奏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期望未来有更多的舞台向大家展示我的音乐。”

·青年钢琴家的《黄河》情·

去年恰逢北京市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央音乐学院专场——庆祝延安鲁艺创立80周年活动,王昕然作为北京市共青团委优秀基层团干部参加演出。演奏了中国经典作品钢琴协奏曲《黄河》。

演出前,大家一同参观了红色革命老区,那里的风土人情感染着她。说实话,她之前虽然弹过不少中国作品,但这次参观延安,又演奏《黄河》,而且是在作曲家冼星海战斗过的地方演奏,这种心情,这种肩负的荣誉和历史责任,让她倍感激动。

可能和老一辈演奏家相比,她演奏的《黄河》缺乏阅历和深沉之感,但她将青年一代钢琴家对历史的尊重、对革命先驱者的崇敬以及对祖国的深情都表现在音乐之中,并通过指尖传递给了观众。由此,她对中国钢琴作品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不再把演奏中国作品当成学习任务完成,而是开始享受中国作品带给她的精神上的洗涤。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钢琴家演奏好中国的钢琴作品,也是日后行走世界舞台、推行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

探索钢琴艺术

·化压力为动力·

从小到大,王昕然都力争做到优秀,专业优秀,为人优秀,工作优秀……记者问她是不是已经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时,她的回答很简洁。她说道:“优秀,当成我努力的目标,是自我激励的方式,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正如她所讲,她对自己永不满足。就拿这次美国比赛来说,职业化大赛的激烈厮杀已经成为过去,尽管赛场风云变幻莫测,但比赛归来的她依然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早已在心中给自己制定了下一个目标。大学期间,除了学习钢琴外,她还学习羽管键琴和管风琴,拓展了专业的宽度和广度。在她的生活中几乎把娱乐的时间挤压为零,音乐占据了她的全部。她称:“我认为学习古典音乐,巴洛克早期音乐作品和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学习一些古器乐演奏使我对西方音乐史有了更进一步,也更加立体化的认识。”

在第九届贝森朵夫国际钢琴大赛现场

·在路上·

在学校,作为研究生,王昕然还协助钢琴系老师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由于语言的优势,她经常担任外国专家翻译;作为钢琴系团总支书记和学院兼职团委副书记,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作为一位热心公益的人士,她还经常组织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用所学回报社会。

现在,她熟练掌握了英语、德语,这是行走世界的工具。学习艺术,语言的优势也会成就艺术家未来的事业。

在路上,是王昕然的生活状态,她的脚步始终为钢琴艺术而奔波。在探索钢琴艺术的路上,她始终把前辈艺术大家当做心中的楷模,在他们劝诫中寻求自己的艺术之路。王昕然告诉记者说,傅聪大师的父亲,傅雷先生曾对他说过先要做人,然后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才做钢琴家。王昕然说道:“我的导师吴迎教授也一直以这样的理念来教导我,所以,我认为艺术上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弹好琴这么简单!”

在只言片语的叙述中,一位独立、自主、有梦想、有追求的年轻人仿佛站在我们的眼前。她把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艺术之路上,以勤奋、执着、专注、自信一路前行。年纪虽小,却有着较高的眼界和品格。正如她引用《傅雷家书》中的那句恒言:先做人,再做艺,最后才做钢琴家。她不仅读了,记住了,也确实在用实际行动去努力探索和践行……

猜你喜欢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家钢琴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我是小小钢琴家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