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培训制度下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

2019-02-25张淑群赵茜茜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科研课题导师研究生

张淑群,杨 倩,赵茜茜,刘 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肿瘤病院;B.呼吸内科,陕西 西安 710004)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转变。国外的医学教育经验充分证明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是确保临床医师均质化,提高医疗水平的根本策略。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培养模式下,我国也开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培”培养模式。从“规培”开展以来,其培养模式也逐渐具体和丰富,从单一的“5+3”培养模式到当前的“5+3”培养模式、规培研究生培养模式、规培博士生培养模式。由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对培养医学高层次人才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培养模式的探索尤为重要。

“专硕”和“规培”这两种培养模式,在培养内容、临床能力训练方面具有相似性,这种重复培养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在这样的背景下,两者并轨的培养模式成为了培养高层次即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1]。“专硕”和“规培”并轨,缩短了“专硕”的培养时间,输出即用型高层次医学人才,使得各种资源充分被利用。然而,当前复杂的医疗大环境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医学科研在医学人才的继续培养,推动临床医学发展,以及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中尤为重要。因此,科研能力成为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博士研究生学位所需具备的科学素养,成为了各大医院引进人才的重要指标,也是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个人、临床医学发展和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专硕”和“规培”双轨合一后的培养模式明确要求“专硕”在3年的培养期间内完成至少33个月的临床科室轮转任务,这种培养模式决定了“专硕”以临床技能培训为主,忽略了科研素养方面的培养。一篇来自对安徽省四所医学院5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调查显示:高达350(78.03%)名研究生属于“重临床,轻科研”的培养类型,310(69.20%)名研究生表明学习中最大的问题是临床工作繁忙,无心科研[2]。因此,在现行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培养“专硕”的科研能力成为了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带教经验和实践方案,对现行培养模式下“专硕”科研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思路。

1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转变狭隘的科研思想和认识科研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1.1 树立正确的医学科研意识

医学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人类生命及疾病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与制定改造生存环境,维护和增进健康,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提高人口素质策略与措施的科学研究活动[3]。医学科学研究分类方式多样,按照科技活动类型分类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开发性研究。进实验室做实验才是做科研的思想,在医学研究生心中根深蒂固。这一思想让“专硕”在无时间精力去实验室做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淡化了科研意识。然而,单一的认为进实验室做基础研究才是做科研是比较狭隘的,基础研究仅仅只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应用研究是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方法或预测出一定问题[4]。其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比如某种新检测技术手段的运用和临床药物试验等。“专硕”在临床工作中更加接近应用科学研究,根据“专硕”的这一优势,可培养“专硕”在应用型研究中的科学素养,提升其综合能力。因此,医学研究生尤其是“专硕”要转变在实验室里才能做科研的固定思维模式,利用所处环境以及资源优势,进行不同类型的科学研究,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1.2 医学科研促进医疗工作

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体生命本质和疾病机理,认识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创造防病治病的医疗技术和恢复健康的方法。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研究的成果又应用于人,这些均表明医学科研是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的。科学研究贯穿于整个医疗工作,其在疾病检测、分析疾病转归、治疗手段选择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每一次医学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都为推进临床工作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这些严谨、缜密的科研结果汇总形成了临床指南,指导医师规范化治疗病人,促进了医疗工作,提升了医疗水平。“专硕”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存在的临床问题,提出合理的科研假设,以高质量的临床科研证据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这对推动临床新技术发展及提高诊疗水平有很大作用[5]。

2 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1 储备系统性科研知识

任何科学研究都需经历前期的科研知识储备,而这一阶段在科研中至关重要。科研知识储备是进行科研的基础,科研知识薄弱,会导致科研设计不严谨,可能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使整个科研以失败而告终。然而,雄厚的科研知识会使科研设计更加严谨、缜密,促进科学研究过程顺利进行,得出严谨可靠的结论。因此,“专硕”需重视科研知识储备这一阶段,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储备科研知识。第一,参加并重视高校研究生课程学习,高校研究生课程例如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医学科研方法论,循证医学,生物信息技术等为“专硕”提供了系统性的科研知识和技术操作。第二,广泛阅读文献。在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就可以广泛地阅读文献,尤其是高质量期刊英文文献,学习文献中的科研设计思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为自己的科研设计打下基础。第三,参加专题会议。专题会议的报告人都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其报道的内容一般是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对于我们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有重要帮助,也对以后的深入研究有指导作用。科研知识储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这一阶段贯穿于整个科研过程,切不可半途而废。

2.2 导师引导和训练“专硕”科研思维能力

导师在“专硕”科研能力培养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6-7]。首先,导师要意识到对“专硕”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导师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训练“专硕”的科研思维能力。导师对“专硕”的引导和科研思维训练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专硕”刚进入临床培训时,导师可提出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专硕”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促使“专硕”查阅书籍、文献来解释这些临床问题。经过导师前期引导,“专硕”自身逐渐养成发现临床问题,思考临床问题的好习惯,为以后提出科研假设做准备。第二阶段,导师以医学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为核心,督促“专硕”以PPT形式展示出所阅读英文文献的设计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文章的优点与缺点,并且在小组内进行研讨,导师对其所展示PPT的内容加以指导。以文献为基础,PPT作为载体展出文献内容的科研思维训练方式在研究生培养中极为重要,“专硕”经过这种方式训练后可增强科研思维能力。我校非常重视这种科研思维训练方式,不论是在科研基础课程如医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生物信息技术,还是每周的小组研讨会,均是以文献为基础,PPT为载体讲解文献内容,这种训练方式新颖,广受研究生欢迎,科研思维训练成效较高。

2.3 实战训练

在经过前期科研知识储备和科研思维训练后,“专硕”需进一步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来巩固科研知识,强化科研思维。“专硕”自身需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或者对有争议的临床问题,经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后提出合理的科研假设,进行科学研究。在进行具体的课题研究时,论文研究形式可为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队列研究,临床疗效评价等。在设计科研课题期间,导师需对其提出的科研假设进行合理性分析,对整个科研课题设计进行指导并且评价该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整个课题设计被导师及相关专家审查合格后,“专硕”就可正式开始自己的课题研究。在整个实战训练过程中,“专硕”需不断地更新和积累科研知识,反复训练和强化科研思维,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科研知识储备、科研思维训练以及科研课题研究是紧密相连的,科研知识储备和科研思维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进行科研课题研究,而科研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因此,“专硕”应该紧密联系临床工作与医学科学研究,以高质量的科研证据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

3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考核评价体系的改善

在当前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下,“专硕”的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以及科研能力这三大部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已趋完善。考虑到“专硕”主要以临床轮转为主,其科研考核较松,尚未有一致的考核标准。目前,我国院校“专硕”科研考核以综述为主,科研论文形式单一,不利于“专硕”科研能力的培养。然而当今的医疗大环境对同时具备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需求越加明显,而当前的“专硕”培养方式忽视科研能力培养,这就使得各大高校输出的“专硕”在一定程度上和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存在脱节。因此,“专硕”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综合考虑其培养特点和医院复合型人才这一现实需求。对“专硕”进行科研评价时,论文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研究报告、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文献综述、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8]。科学的科研考核评价能促进“专硕”的科研能力培养,反之,科研考核评价模式僵化、落后,与“专硕”的科研能力培养新形式不适应就会阻碍“专硕”科研能力培养。完善和改进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医师的综合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9-10]。高校在探索培养“专硕”科研能力新模式时,也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给“专硕”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

“专硕”科研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在“专硕”科研能力提升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在现行“专硕”培养模式下提升其科研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并将其投入实践中。我校在培养“专硕”科研能力时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对“专硕”针对性的开设课程以帮助其系统性的储备科研知识,为以后的科研设计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专硕”所在的轮转科室每周进行临床最新研究进展学习,将临床上发现的问题与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相结合,促使“专硕”在临床工作中养成发现临床问题,试验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三阶段,设置交叉学科项目,将科研课题研究、科研平台、互联网、材料等实行有效整合。“专硕”科研能力的传统培养模式局限于科研课题研究到科研平台这单一的思维模式。我校在继承“专硕”传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下,创新地将科研课题研究与互联网、科研课题研究与材料相结合以多向思维培养“专硕”的科研能力。在交叉学科中,我校对“专硕”的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将课题研究与互联网结合,挖掘国外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利用互联网技术分析呼吸音音频,将其与肺功能相联系,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医学的转化。第二部分,将科研课题与材料相结合,研究以材料为载体的药物运输以及肿瘤的靶向治疗,为科研结果转化为成果提供理论依据。高质量的研究型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11],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使之适应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科研课题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IgE and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cell function
V eraW an g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four sacral point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导师榜
科研课题质量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