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里头2005VT111出土的陶水管“筒瓦”解

2019-02-21何驽

关键词:灰陶泥坯二里头

□何驽

2005年春季,为了弄清二里头宫城内6号夯土基址南边的情况以及与2号基址的关系,考古队在T107以东连续布设探方T108~T112,直至与2003VT34对接,将6号基址南庑及其外侧道路和2号基址北墙(D2北墙)基本全面揭露出来[1]664。从6号基址与同期遗迹平面图上可以看出,VT111位于南庑的南侧,主要揭露的是6号基址南庑南侧与2号基址北墙之间的道路空间。(图1)

图1 二里头2005VT111位置图(引自《二里头1999—2006·贰》图6-3-2-61A)

在VT111④A层出土了两件半筒状陶器,发掘者称之为陶水管,时代判定为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其中2005VT111④A∶1保存基本完整,泥质灰陶,半筒状,头端有子口,尾端略内敛(图2)。首尾内外壁均保留拉坯或快轮修整的弦纹。器身外壁施绳纹,内壁残留麻点纹(图3)。半筒两侧边缘的泥坯切割面保留清晰完整。整器长66.3厘米,宽23.8厘米,高13.2厘米,厚1~1.4厘米。

另一件2005VT111④A∶2尾部残缺,泥质灰陶,形制纹饰与2005VT111④A∶1完全相同(图4、图5)。残长56.8厘米,宽25.1厘米,高12厘米,厚0.8~1.2厘米[1]513。

从原报告彩版六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件半剖筒形陶器,发现于2005VT111④A堆积层中,未见明显排水或引水沟槽。但是两件陶器却是上下对扣合为管状。2005VT111④A∶2在上,2005VT111④A∶1在下。二者之间有土,杂少量陶片[1]彩版六六。据此发掘者认为很可能是陶水管。

图2 二里头2005VT111④A:1侧视(引自《二里头:1999—2006·肆》彩版二四三)

图3 二里头2005VT111④A:1内视(引自《二里头:1999—2006·肆》彩版二四三)

图4 2005VT111④A:2侧视(引自《二里头:1999—2006·肆》彩版二四四)

图5 2005VT111④A:2内视(引自《二里头:1999—2006·肆》彩版二四四)

陶水管在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最著名的例子是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南城门过道下埋设的陶排水管[2],都是完整筒形管状的,而不是半剖筒形的。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中“筒瓦”条解释:“古代建筑覆盖屋顶的瓦的一种。用于阻挡雨水渗透。瓦呈半圆筒形,由筒形坯对剖之后烧制而成,使用时覆盖在板瓦的交界处,构成筒瓦屋顶,檐端的筒瓦称为勾头,上有瓦当。迄今最早见于西周时期,历代一直沿用。”[3]该条所附筒瓦插图(图6),形制与二里头2005VT111④A所出的陶水管如出一辙,所以二里头2005VT111④A出土的陶水管还应是筒瓦。

由于二里头6号基址的年代定为四期晚段,与2005VT111④A出土筒瓦年代大致同时,因此,这些筒瓦可能来自6号基址的南庑屋顶。又由于二里头筒瓦发现的数量很少,因此笔者怀疑二里头6号基址南庑屋顶筒瓦很可能也不是满铺使用,而主要用于屋脊的覆盖防漏,因而长度达到66厘米。如果作为覆盖板瓦接缝的俯瓦,似乎有些过长。诚然,2005VT111④A的这两件筒瓦,被对扣呈管状埋入地层堆积层中,表明其用途在埋入时已失去了筒瓦原本的功能,当为有意识的行为。虽然现在的中国农村还有个别地方用板瓦套接当作引水槽,但这是因陋就简的权宜之计。主要是因为这样不能保证引来的水不受污染。假如二里头6号宫殿也使用筒瓦套接引水,并加盖筒瓦保持卫生,也需要一段比较完整的引水沟槽与之配套。而仅仅这两件筒瓦拼凑的陶管,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给排水系统。

退一步说,二里头宫殿对扣筒瓦可以用于引水,而龙山时代就能烧制陶水管了,二里头的筒瓦实际上就是陶水管的泥坯对剖后烧成的,二里头宫殿完全可以直接使用陶管引水。将陶管泥坯对剖,烧制后再对扣成管,用于给排水,有些叠床架屋。

目前,龙山时代末期的陶瓦陆续有考古发现,开始突破“陶瓦最早见于西周”的已有认识。陶寺文化宫城内曾经在陶寺晚期灰坑中出土过片状陶板瓦[4],与二里头筒瓦区别较大。2016年,陕西神木县石峁城址核心建筑区皇城台护墙外堆积内,出土了半筒状的筒瓦若干片[5],有大致完整者(獾子畔2016④:3),灰陶,外表饰宽篮纹(图6),残长大约在30厘米以上。

据媒体披露,2017年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发掘,建筑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筒瓦与板瓦残片。筒瓦为泥质灰陶,长约40厘米,两端及两侧边缘均装饰有条带状附加堆纹。板瓦呈长方形,泥质灰陶,长47厘米,宽29厘米,厚1厘米,表面两侧长边有折棱[6],可称之为槽状板瓦。石峁和芦山峁的筒瓦没有子口瓦舌,或称为后世半筒状板瓦的前身。二里头四期晚段的筒瓦出现了瓦舌,应当是筒瓦结构设计的一大进步,这样能够更加严丝合缝地解决接缝漏雨的问题,奠定了后世筒瓦的典型形制。(图7)

二里头筒瓦的发现,应当是填补了二里头文化没有瓦的考古发现空白,使学界对于二里头宫殿建筑的装饰技术、等级标志等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灰陶泥坯二里头
探究天津东丽博物馆藏张贵庄战国灰陶器
一条忍着不死的鱼
二里头遗址为何定位为夏都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复
二里头: 寻找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中国”诞生在这里
梅青原陶艺雕塑作品
一件西晋灰陶兽的再修复
二里头遗址出土玉礼器纹饰特征探析
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