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差异性研究进展

2019-02-20徐荣辉穆向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微卫星肠系膜

徐荣辉,穆向明

(盐城市第一人民普外科,江苏 盐城 224000)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肠癌已经逐渐发展成西方国家癌症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每年世界结肠癌发病例在120万例左右,死亡率已经大于50%。我国最新肿瘤流行病谱的相关数据表示,城市中肿瘤的排名中结肠癌位于第三位,死亡率同样也是高居不下,但是由于患者机体血液循环、血液供应、胚胎发育方式以及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上述差异将结肠癌分为左半结肠癌以及右半结肠癌[1,2]。因此本文研究对不同类型的结肠癌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具体分析,作出以下综述。

1 胚胎来源、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差异

从解剖学角度、胚胎发育形式的起源等方面将结肠癌分为左半结肠癌以及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中包括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右2/3;左半结肠包括横结肠左1/3、降结肠和乙状结肠[3]。其中右半结肠主要为发生于胚胎的中原肠,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和空肠、回肠属于同源,但是左半结肠是来源于胚胎期的后原肠,和右半结肠不同的是与膀胱和尿道同源。从解剖生理学角度来讲,右半结肠是一种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原理以及静脉通过肠系膜上动脉大部分回流到右半肝。但是左半结肠的动脉供血主要来自于肠系膜下动脉,左半结肠的静脉血回流是经过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然后再通过门静脉左支进入到左半肝。功能生理上右半结肠肠腔较大,肠壁薄易扩张,因仍含有较多水份和电解质,肠内容物多呈液态或半液态。左半结肠肠腔狭小,因水分被吸收及贮存大便,肠内容物成形且较干硬,呈半固态。

2 致癌机制的差异

2.1 染色体不稳定(CIN) 即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异常[4],可导致诸如RAS等原癌基因的激活和APC、p53等抑癌基因的失活,这些突变基因的累积推动了典型的腺瘤-腺癌的发展。作为结肠癌发生的首要机制,CIN见于约80%的患者,且在左、右半结肠癌中分别占75%和30%。因此,CIN在左半结肠癌中相对更多见。

2.2 微卫星不稳定性 即因DNA甲基化或基因突变导致的错配修复基因缺失而造成的微卫星重复序列长度的变异[5]。MSI在散发性结肠癌中发生率约为15%,其中II期约为20%、III期约为12%、IV期约为4%,分期越早,发生率越高。

3 生存预后的差异

目前,针对肿瘤位置与CRC预后的关系,尚未出现明确标准。将一项Meta分析[3]数据纳入66篇研究,通过分析1,437,846名CRC患者的总生存数据,与右侧进行对比评价,研究结发现左半结肠癌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19%,相关研究资料中指出原发性肿瘤的位置对结肠癌预后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充分表明虽然疾病类型由于胚胎来源、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右半结肠癌可能生物学行为响度更差。但也有部分研究[4]显示:左右半结肠癌术后5年的OS、无病生存时间(DFS)无明显差异,但与肿瘤分期有关,I期左、右半结肠癌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差距(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研究数据表示,在II期肿瘤中,和左半结肠癌的患者死亡率相比较,右半结肠癌死亡率明天较低低。总而言之,相关研究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其中主要集中于II期和III期肿瘤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效果。针对IV期结肠癌患者,可以通过积极化疗的方式或者切除转移病灶进行病情控制,但是右半结肠癌的预后效果和左半结肠癌相比较仍然较低[4]。再加上,目前死亡率和肿瘤部位相关的原因尚未明确,虽然具有很大可能性与生物学特征有关,例如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等,但是,还有通过进一步对差异原因进行明确,才可以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起到指导性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胚胎来源、生理功能、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致癌机制等方面来看,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均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可以将其看成不同的疾病类型,进一步通过研究试验明确不同类型的结肠癌疾病存在的差异,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左右半结肠癌的认识情况,以便于为左右结肠癌提供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价依据。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只有在精准医疗的背景下,通过建立结肠癌不同部位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会是未来治疗的大方向。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微卫星肠系膜
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慢性瘙痒患者生活行为方式与皮肤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红尾蚺和原矛头蝮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比较分析
林麝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规律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