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护理组长负责制对护理交接班质量的探讨

2019-02-20唐浩开曾华志罗细玲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负责制

罗 萍,唐浩开,曾华志,罗细玲

(广州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广东 广州 510095)

从2015年1月开始,在执行APN班的基础上,对护理交接班模式进行改革,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分成2大组进行排班,充分发挥高责护士的指导核心能力,有效地促进护士人力的合理安排和使用[1]。针对交接班中的薄弱环节,建立我科规范的交接班指引和流程,确立督查交接班制度,实行由护理组长交接班负责制的质量管理模式,为病人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及家属感到被重视,发挥护理组长在交接班中的管理作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质量安全和工作效率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本科共有护士21人,开放床位61张;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11人,助理护士1人;年龄47~19岁,平均年龄24.7岁;工作年限1~33年。现将2014年以传统形式交班作为对照组,2015年以护理组长交接班负责制为实验组。

1.1.2 2014实行传统交接班,每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583份,其中护士100份,医生50份,病人433份,;2015年执行规范化组长负责制交接班,每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共649份,其中病人599份,医生50份,护士100份。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交接班模式

1.2.1.1 传统交接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A-P班、P-N班、N-A班,班与班交接,交接班时间为:8:00、12:00、17:00、1:00;交班均为当天上班护士,护士长参加8:00、17:00床边交接班。首先护士站向接班医护人员汇报病区24小时的整体和重要情况、未执行医嘱及其原因等,然后由护士长带领全部护士等巡视和问候病人。由护士长质控上一班观察,治疗、护理落实情况。

1.2.1.2 护理组长负责制交接班管理模式

1.2.1.2.1 除护长外,按层级、人员、床位均等分为2大组,由2名高责护士担任组长,带领组员负责对应床位交接,如D1负责A1、2、3,D2负责A4、5、6等。白班除护长和办公班(负责接待,过医嘱,外联)外,每天7-8名护士分组工作,每名护士相对固定负责8-9位病人的全程服务[2]。明确各层级护士相应资质要求及岗位职责。

1.2.1.2.2 护理组长由优秀的主管护师或护师担任。全面履行对危重、特殊治疗和需求、新入院患者进行基础、专科、特殊和安全评估;直接参与特殊、危重症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把关及指导专科、疑难等操作;质控同组护理文书;组织护理查房;提请护理会诊;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沟通和协调;护士长不在岗时,行使护士长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好物品、仪器的领用、维修和质量把关;接待患者及家属的咨询;跟进医嘱、护嘱的落实情况;做好传帮带作用。

1.2.1.2.3 交接班时间点为8:00、16:00、1:00,接班者为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护士长每天只参加8:00交接班,其他由分组护理组长负责。首先,各组长带领组员进入病房问候和自我介绍,核对床头卡、护理单和温馨提示卡,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特殊、危重病人交接时,交班护士站在病人左侧,接班组长和责任护士站在右侧,护士长位于床尾全方位观察交接班质量,最后回护士站由护理组长进行小结,及时补充交接中的不足;护长进行点评交班质量;对偏差或不妥之处,正确引导运用护理程序,全面、动态观察病情,主动思考,找出落实护理措施的正确方法[3]。其他不参加交班人员负责医嘱处理、新收病人等。讲评结束,交班护士方可下班。

1.2.2 评价方法

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病人、医生、护士进行满意度及护士病情掌握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调查。根据考核标准对科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4],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护理、饮食、心理、信仰等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x2检验对两种交接班模式中医护及病人满意度、护士病情掌握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作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种交接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交接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份(%)

2.2 实施护理组长交接班负责制后,护士对掌握患者“十知道”、病情观察要点,护理措施落实的连续性、合理性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护士掌握病情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的比较(分,x±s)

3 讨 论

3.1 规范化护理组长负责制体现整体护理内涵

交接班制度是确保临床护理工作高效、连续、安全运转的护理核心制度之一[2]。护士长是传统交接班质量管理者,由于事物繁多而只能参与两次交接班,其余靠责任护士的慎独来工作。而护士间因过于信任而简单交接,交班者因急于下班而交接不到位;初级护士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全,对潜在安全隐患缺乏敏感性,对患者情况缺乏整体性。而护理组长交接班负责制下,质量管理主体是护理组长,把质控权限下放,让她们从思想上认识自己,主动参与管理,无论从形式、方法、重点、内容方面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通过交接时的细致观察和温馨沟通,传递着护士的爱心和责任心。责任明确,分清重点、难点,工作有预见性,使交接班质量进一步得到有效保证,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3.2 不良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

严格交接班管理,对于提高交接班质量,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5]。实践证明,部分护理差错的发生是由于交接班中不仔细、不全面而引发[6]。因此,我们规范交接班指引,护理组长带领组内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进行细致评估和观察,纠正或减少了护理关注点的偏差,对特殊患者的风险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帮助责任护士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加强预防和沟通;同时在护士长的质量监控下,不良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和治疗。

3.3 有利于提高责任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医护、患者满意度

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整个病区的护理质量[6]。在护理组长的指导、帮助和协调下,掌握了交接要点,减少专业水平的差异,使初级护士迅速成长,提高了观察、评判、识别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护理风险,保障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持续进行。又因各级人员均了解患者需求并能主动及时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了医护、患者满意度和护士职业认同和自我价值感。而传统交接班是所有护士参加交接班,对交接工作缺乏责任感,不主动了解病人情况,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心中没底,给患者以怀疑和不专业的形象。或因不了解患者情况而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无形中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

3.4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组长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熟练地掌握了交接班质控的方法。针对交接班中的薄弱环节、关注点的偏差及措施不妥之处,及时组织分析讨论,提高护士的评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制定层级培训计划和质量管理目标奠定了基础。通过直接带领,更有利于护理组长和护士长全面掌握各层级护士的整体素质,做到心中有数,让责任心不强的护士认真履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效能,保障了护理安全和质量。

3.5 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护理组长的技能和管理培训,对特殊、高危患者交接班时灵活处理等,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负责制
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手术室采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的效果分析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总分总护理交班模式在老年病科的应用及体会
基于图片视觉强化的多媒体交班模式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合议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