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方治疗痛风84例临床观察

2019-02-2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痹症痛风性血尿酸

陆 巍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伤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体内血尿酸浓度增高所致的一种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尿酸盐结晶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肾结石、痛风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根据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1]。5%~12% 的高尿酸血症最终可发展为痛风[2]。本文将我院骨伤科经验用方应用于 2017年 1月—2017年12月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治疗组男 39例,女3例;年龄38~53岁,平均48.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年;伴有高血压病 23例,血中尿酸含量高于正常的36例,伴有肾结石的17例。对照组男38例,女 4例;年龄35~52岁,平均 48.2岁;病程最短 1天,最长 10年。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痛风的诊断标准[3]。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休息,低嘌呤饮食,抬高患肢,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75 mg(Temmler Ireland Ltd.批准文号:注册证号 H20170098),口服 75 mg,2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痛风经验方汤剂,方剂组成:土茯苓 15 g,姜黄 15 g,防己15 g,泽泻 15 g,川牛膝 15 g,熟大黄 15 g,生地黄15 g,车前子 15 g,白茅根 20 g。水煎服,日服 1剂,2次。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局重新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95%≥证候积分减少≥7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75%≥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用(%) 表示,采用 х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 92.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3.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2.2血尿酸对比 经治疗,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表2 2 组患者血尿酸对比 (,μmol/L)

表2 2 组患者血尿酸对比 (,μmol/L)

注:P<0.05

治疗前542.5±98.21 540.8±83.65组别 例数观察组 42对照组 42治疗后482.3±77.18 513.7±50.39

3 讨论

痛风属中医学的“痹症”“脚气”“历节病”“白虎历节”“走注”“白虎病”“痛风”等范畴。《内经·痹论》中最早指出了痹症的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并按其病机而分为行痹,痛痹与着痹三种类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也有关于历节病病机的描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认为历节实为内外合邪所致疾病。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5],认为痹症不仅是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正气不足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唐代孙思邈提出了“风毒”的概念。王焘《外台秘要》“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6]。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曰:“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己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行痛甚,行于阴也”[7]。

传统医学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应为禀赋不足或过食肥甘厚腻,又因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内外邪相和,终致痰瘀阻滞、湿热蓄结故闭阻经络,不通则痛,则发为痛风。

现代医家朱良春教授提出“浊瘀痹”的观点,“凡此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8]。可见外感风寒暑湿邪为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其病位主要为脾肾两脏,病机内生湿热、痰浊、血瘀等阻滞于四肢关节,气血不通而发为疼痛[9]。

古代专治痛风的方剂并不多,《金匮要略》有“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又有“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此是风之毒害者也。犀角汤主之”。宋代《圣济总录》有热痹之说,并记录了石南散方、生麻汤、防风丸、生地黄汤等方剂[10]。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有专治痛风的上中下痛风方的记录。明代李梃所著《医学入门·痛风》中提到“痰火、风湿全者,古龙虎丹主之”[11]。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12]。”王清任《医林改错》强调了血瘀与痹症发病的相关性,并拟身痛逐瘀汤治疗痹症。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3]。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生化基础,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病理改变特征为尿酸盐的沉积。累及关节软骨、肌腱、滑膜等处发生急慢性炎症反应而发病[14]。治疗以止痛、改善高尿酸血症、控制并发症为主。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了ACR痛风指南[15],给出了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较为全面的指导意见。

本次临床观察方剂来源于江西省名中医陆执中治疗痛风患者的高频用药,方中姜黄活血通络止痛;防己走散,苦寒降泄,能清湿热;土茯苓、泽泻、车前子、白茅根清热利尿通淋;生地黄、熟地黄活血止痛。全方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利关节而解毒,缓解症状,祛除伏邪。日常应用还需坚持整体观念,辨证用药,关节红肿、痛甚,身热口渴者可加牡丹皮、栀子;肢体困重可加萹蓄、萆薢;关节僵硬可加三七、川芎;痛风石形成者可加胆南星、僵蚕清热化痰散结。

猜你喜欢

痹症痛风性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