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服方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用药频次分析

2019-02-20王振强高秀敏黄如敬孙云川袁香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癌性内服癌痛

王振强 高秀敏 黄如敬 孙云川 袁香坤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传统医学科,河北 沧州 061001)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广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控制癌痛,但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和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更大痛苦,而中医学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学运用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治疗癌痛上具有止痛迅速、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无成瘾性和戒断性等优点,而且很多方法既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又具有抑瘤抗癌的功效。因此,本文就近十年来中医治疗癌痛的临床文献进行了分析,着重探索中药内服治疗癌痛的用药规律,采用统计方法对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用药规律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目的在于筛选有效单味中药,总结归纳配伍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016年十年间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

1.2 入选方法

1.2.1 检索方法 检索和手动检索相结合的方法,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年—2016年)及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维普)和万方数据。以“癌性疼痛”为主题词,同时以“中医”“中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1.2.2 纳入标准 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要目的,其临床干预因素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汉语类文献。

1.2.3 排除标准 非随机临床试验、病因病机研究、源流考、动物实验、综述及研究进展、经验介绍、个案、理论探讨、临床基础研究、重复发表文献以及非中药方法治疗痹病的文献;凡在治疗方式口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其他方式治疗,如中药口服加灌肠、中药口服加针灸治疗、口服中药加西药而对照组无相应治疗的研究;凡无明确完整中药组成或处方保密的文献;凡重复研究的文献,同一中药复方发表2篇或2篇以上文章的文献,纳入发表时间最早的文献。

1.3 资料分析方法

1.3.1 中药类别分析 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为参照标准。

1.3.2 单味药频次分析 统计临床文献中出现的单味药在所有方药中的使用频次。

1.3.3 中药性味归经分析 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为参照标准,对文献中所用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分类。

2 结果

经文献检索和筛选,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文献 57篇,共收集中药复方 57首,药味124味,药物总频次425次。

2.1 中药类别分析 在57篇中药内服方治疗癌性疼痛的文献中,共涉及中药类别17类,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理气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痛内服用药的主要药物。见表1。

表1 所用药物类别统计

2.2 药物使用频次分析 文献中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共涉及124味,按药物使用次数和频率高低排序,前10位中药,见表2。

表2 常用中药统计

2.3 中药药性分析 中药内服方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文献共涉及124味中药,对所有药物的药性进行统计分析,药性出现次数及频率,见表3。

表3 所用药物药性的统计

2.4 中药药味分析 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文献共涉及124味中药,对所有药物的药味进行统计分析,药味出现次数及频率,见表4。

表4 所用药物五味的统计

2.5 中药归经分析 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文献共涉及124味中药,对所有药物的归经进行统计,药味出现次数及频率,见表5。

表5 所用药物归经的统计

3 讨论

本研究对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筛选,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符合纳入条件的经典方和自拟方一共57首,药物有17类,中药124味。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6位的药物类别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理气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结果显示,补虚药最常用有白芍、当归、甘草、白术、黄芪、党参等,以补气药和补血药为主;活血化瘀类药常用药物有延胡索、莪术、当归、丹参等。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与正虚血瘀有密切关系,这与本虚以气虚、血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的病机相吻合,说明大部分医家都认为癌性疼痛的治则为益气养血、活血止痛。此外,大多数肿瘤患者有着严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癌性疼痛的影响,导致很多肿瘤患者处于抑郁、焦虑或者烦躁等不良情绪中,所以在癌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中,疏肝理气药占了很大的比重。

4 结论

多数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癌性疼痛,癌痛属传统医学“痛证”的范围,其主要内在原因是正气亏虚。正气亏虚致使机体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引起气血阴阳的失调,使邪气乘虚而入,痰瘀互结,最终导致癌毒内生。脏腑经络受癌毒侵犯,阻塞不通,不通则痛,或癌毒阻滞,与痰瘀互为搏结,进而形成肿块。肿块不仅耗伤人体气血津液,造成正气亏虚,而且阻滞气机,致使气血津液失常,内生痰浊瘀血,痰瘀互结,导致癌痛的发生[1]。中医将疼痛的病机概括为“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不荣指气血阴阳亏虚,脏腑经络失养,是因虚而痛,不通指气滞、血瘀、痰瘀等导致的阻塞不通,是因实而痛。实痛和虚痛贯穿于肿瘤的各个阶段,实痛多见于肿瘤早期和中期,虚痛多见于肿瘤晚期,或虚实并见。

在临床应用中,补药位居首位,其中甘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的功能。黄芪在肿瘤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讲“气血同源”“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黄芪为补气圣药,可补气而不留邪,发挥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有养血敛阴、止痛之功。《本经》曰:“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已有研究[2-4]证实从白芍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并具有抗炎、抗肿瘤、镇痛、解痉等多种药理作用,故临床上治癌症疼痛,每每用之,并常与缓急止痛的甘草同用,以增强药力。药理研究[5]发现芍药、甘草组成的芍甘汤具有明显的解疼、镇痛作用。延胡索是活血化瘀药中应用最广范的,不仅能入血分达到活血祛瘀的效果,还能入气分发挥行气散滞的作用,尤其是止痛效果最为卓著。《本草纲目·卷十三·延胡索》有“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之说,以示其应用广泛,可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各种痛症。现代研究[6]认为延胡索的主要成分中以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对持续性、慢性钝痛有极佳的镇痛效果。随着肿瘤的不断进展,气血阴阳日渐亏虚,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进而脉络瘀阻,在机体整体亏虚的基础上,又会出现局部的瘀滞,因此不能单纯的补益,还应该注意局部的实邪阻滞,主证兼证并治,以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功效。

中药内服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证实了中医“不荣则痛,荣则不痛”的病机,用药除补益之外,也兼顾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等,荣其不荣,通其不通,进而达到止疼的疗效。此外,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如未考虑方剂的组方原则、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待今后综合考虑,运用更加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中药内服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癌性内服癌痛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