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偏好研究

2019-02-13付晓彤王桂兰

中国市场 2019年4期
关键词:盈余高管薪酬

付晓彤, 王桂兰

(1.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2.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山东 济南 250022)

1 引 言

企业两权分离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引发了代理问题。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高管对日常经营业绩信息更加了解,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因此,高管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有利用盈余管理等非正常方式来操纵企业业绩的动机,从而降低了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性(WATTS、ZIMMERMAN,1978)。[1]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经验数据的支持,但也有学者认为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不相关,甚至可以抑制盈余管理。这引发了基于薪酬契约效用的两种讨论,即有效契约观和盈余管理观。那么,高管在薪酬契约动机的驱使下会诱发盈余管理吗?面对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高管在选择时会存在一定的偏好吗?

国内外很多研究围绕高管薪酬激励引发的盈余管理问题而展开,但主要局限于应计盈余管理,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及相关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通过会计方式操纵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逐渐采用更具有隐蔽性和风险性的真实盈余管理达到增加自身的红利的目的。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高管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可能会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两种盈余管理分别验证。文章选取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分析了长短期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偏好,丰富了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对健全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关于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现国内外研究结果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基于业绩的高管薪酬激励体系会诱发盈余管理,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一种认为高管薪酬提高了利益协同作用,激发高管工作的热情,可以抑制盈余管理的发生。

2.1 高管货币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

国外学者最早研究高管薪酬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丰硕的成果。HEALY(1984)研究发现高管存在利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增加其自身薪酬奖励的动机,王克敏等(2013)运用LISREL模型,得出高管货币薪酬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高层管理者会通过操控应计利润使其货币薪酬增加(BALSAM,1998)。随着现有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高管实施盈余管理会伴随着法律成本与劳动力市场成本的增加(张程睿,2015),经理人会减少对应计盈余管理的使用(ZANG,2006)。许丹(2016)[2]实证检验了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及高管股权薪酬激励与两种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高管在获得丰厚的年薪后可能会在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短期利益和保持良好的盈余质量以尽可能长久地担任公司职务、获得合理报酬之间进行权衡,或者利用控制权通过在职消费等方式直接提高薪酬水平。鉴于此,文章提出假设H1:

H1a:货币薪酬激励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H1b:货币薪酬激励能够抑制应计盈余管理。

H1c:在货币薪酬激励方面,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具有互补关系。

2.2 高管股权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

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YERMACK(1997)发现首席执行官可以操纵股票期权价格。SHLEIFE等(1997)认为,在管理层持股的公司中,高管会通过操控盈余和投资决策创造自我交易增加个人收益。管建强(2012)研究发现,持股的高管为了获取更多的自身利益会发生盈余管理行为,使市场监管措施实效。由于高管在会计业绩的认定以及政策选择等方面的权力更大,这为操纵应计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而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高管可能会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上进行权衡。杨志强等(2014)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有助于将高管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了股东之间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互利机制,激发高管积极治理公司的热情(柳建华等,2011),高管会避免采取损害企业长远价值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股权薪酬激励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H2b:股权薪酬激励能够诱发应计盈余管理。

H2c:在股权薪酬激励方面,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替代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文章以2012—2016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剔除金融、保险类企业,ST、*ST以及增发配股的公司以及IPO当年且连续数据少于三年的上市公司,为了消除变量数据极端值,对连续变量进行了前后1%的Winsorize处理。所有原始数据处理,筛选均通过Excel 2010和Stata14软件完成。

3.2 变量设计

(1)应计盈余管理。文章选用修正琼斯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通过分析应计利润的各种相关影响,计算出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NDA),然后用总应计利润(TA)减去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NDA)得到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即应计盈余管理。

(2)真实盈余管理。文章参考ROYCHOWDHURY (2006)[3]的研究,通过模型分年份分行业回归得到正常酌量性费用、正常经营现金净流量和正常生产成本的拟合值,然后用实际值减去拟合值来构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模型即:

RMt=AbPRODt+(-1)AbDISXt+(-1)AbCFOt

(3)高管货币薪酬(Cashpay)。上市公司收入最高的前三位高管薪酬总额平均值取对数衡量高管货币薪酬。

(4)高管股权薪酬(Optpay)。文章借鉴苏东蔚、林大庞(2010)文中对股权激励程度的计量模型,即股价上涨1%,权益价值增量占总货币薪酬与股权薪酬的比例来衡量。

(5)控制变量。由于年份、行业和公司特征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加入年度和行业作为控制变量,从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角度,将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和独立董事比例等作为控制变量,探讨高管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具体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控制变量定义

3.3 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高管薪酬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如下回归模型检验假设H1、H2。

RM=α1+α2cashpay+β1SiZE+β2Lev+β3Roa+β4Mtb+β5Inst+β6Age+β7Ind+β8year+β9Industry+Ξ1

DA=α1+α2cashpay+β1SiZE+β2Lev+β3Roa+β4Mtb+β5Inst+β6Age+β7Ind+β8year+β9Industry+Ξ2

RM=α1+α2optpay+β1SiZE+β2Lev+β3Roa+β4Mtb+β5Inst+β6Age+β7Ind+β8year+β9Industry+Ξ1

DA=α1+α2optpay+β1SiZE+β2Lev+β3Roa+β4Mtb+β5Inst+β6Age+β7Ind+β8year+β9Industry+Ξ2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文章样本中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即样本容量为9432。在被解释变量方面,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符号相反,企业会采用调增或调减盈余方式来操纵业绩;真实盈余管理标准差为0.269,应计盈余管理标准差为0.148,不同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不为0。在解释变量方面,上市公司高管货币薪酬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不大略有差异,高管股权激励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较大,说明不同企业对高管的股权激励强度不同。

表2 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分析

表3为全样本下的皮尔森检验,货币薪酬激励和股权薪酬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与文章假设相一致;货币薪酬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股权薪酬激励与应计盈余管理微弱正相关,可能由于目前高管持股普遍偏低,伴随着“零持股”的现象,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并不高。由于上表的相关系数是在不考虑其他变量的前提得到的两两变量的相关关系,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3 相关性分析

注:*为10%水平下显著,**为5%水平下显著。***为1%水平下显著。

4.3 回归分析

由表4得出,高管货币薪酬激励与两种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验证了假设H1a、H1b,即高管货币薪酬会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对两种盈余管理行为不存在偏好,为替代关系。由于现阶段高管货币薪酬水平普遍较高,且随着近几年相关法律政策等更加完善,高管考虑到个人声誉,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在对相关成本收益进行权衡后,会降低其盈余管理的动机。

表4 回归分析

注:*为10%水平下显著,**为5%水平下显著,***为1%水平下显著,()内表示t值。

由表5得出,高管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股权薪酬能够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诱发应计盈余管理,但动机不强烈,高管在盈余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偏好。这是因为,真实盈余管理改变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存续期间及分布,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造成实质性影响。而应计盈余管理是通过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达到调节业绩的目的,不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未来价值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在高管持股的情况下,可能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而不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操纵业绩,但动机并不强烈。

表5 回归分析

注:*为10%水平下显著,**为5%水平下显著,***为1%水平下显著,()内表示t值。

5 结 论

文章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分析了长短期高管薪酬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偏好。为了保证实证结果可靠,将高管货币薪酬与高管股权激励滞后一期研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与偏好,研究结论与上述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高管货币薪酬能抑制盈余管理,对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选择不存在偏好,两种盈余管理存在替代作用;高管股权薪酬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可能会诱发应计盈余管理,对两种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偏好,具有互补作用。

本研究对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

(1)制定多元化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设定多重考核指标,有效抑制高管盈余管理动机。

(2)建立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评价体系,在单纯以业绩为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加入非财务指标,全面考核评价高管表现情况。

文章存在以下不足:

(1)高管薪酬范围过于单一,没有考虑隐性薪酬如在职消费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对盈余管理没有区分方向性,且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具体从异常生产成本、异常操纵性费用和异常现金流量单个方面考察,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盈余高管薪酬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