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9-02-12董军亮胡健泰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武威市武威种苗

董军亮, 胡健泰

(1.甘肃省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民勤 733399)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近年来,武威市借助全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之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并作为部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产业来抓。

1 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藏医药作为武威的一大亮点,主要分布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据藏药资源普查,用途广泛、疗效可靠、来源清楚的藏药达600多种。“华锐藏医藏药”被列入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老的“华锐藏医药”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至目前,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7万hm2、产量8.82万t,产值达到16.16亿元。

1.2 繁育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武威市与中药材科研院所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野生药材繁育技术得到进一步改善。与中国药材公司“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实施甘草良种繁育和野生抚育基地建设项目,选育常规优良品系19个、空间搭载优良品系10个,其中甘草新品种“国甘1号”通过甘肃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是全国唯一认定的人工培育甘草新品种。

1.3 专业化企业不断壮大

甘肃泰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膏药、橡胶膏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8个剂型146个品种。2017年2月,祖师麻膏药被甘肃省列为第四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甘肃蓉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珍稀沙生中药材——肉苁蓉这个独特的资源,是武威沙生中药材工程技术中心。种植肉苁蓉、金银花、甘草、当归、黄芪、党参等地产中药材0.3万hm2,建成4000t中药饮片加工及肉苁蓉精深加工生产线及直接口服中药饮片及食品加工生产线。天祝藏医药开发研究所已开发藏药制剂309种,其中170种藏药制剂已完成制字号申报注册工作,华锐洁白丸等4种藏药制剂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仁青芒觉等13种外观设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马牙雪山”“华锐嘎布”等4个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注册授权。

1.4 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武威市加大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并制定了甘草、羌活、当归、板蓝根等中药材《武威市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试行)》,通过“三品一标” 认证的产品累计达到17个,认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达到2500hm2,“民勤甘草”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荒漠肉苁蓉”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2 产业优势

2.1 自然资源优势

武威地处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界处有雪山高原、森林草甸、绿洲平原、湿地湖泊、大漠戈壁,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决定了气候的多样性,气候的多样性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甚至唯一性,海拔1367~3045m,年平均日照时数2954h,年太阳总辐射量5530~6300MJ/m2,年平均气温7.9℃,平均降水量165.9mm。[1]

2.2 区位优势

武威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境内有连霍、定武、金武、北仙等4条高速,兰新、干武铁路和拟建的兰张高铁三四线贯穿全境,周边有兰州中川、金昌和武威天马(在建)等3个机场,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2]

2.3 文化优势

武威是中国医药文化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医药学的外传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国医药学的传入均经河西走廊“丝绸之路”重镇武威而相互交流,武威的医药科学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

2.4 技术及政策优势

武威市成立专家组负责指导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产业脱贫产业富民工程的实施方案》(武政办[2018]56号),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创新升级。同时,天祝县和古浪县也出台了相应补贴政策。

3 存在问题

3.1 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药材市场比较景气,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年呈扩大趋势,由于专业药材种苗公司太少,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再加上农户生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导致种植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3.2 产业规模化发展程度低

武威市中药材产量相对较大,由于大部分中药材企业是作坊式经营,种植以家庭种植为主,规模较小,导致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较为落后,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

3.3 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弱

全市中医药研究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由于项目扶持资金少,科研院所及中医药公司重视研究轻视成果转换,导致中药开发进程缓慢。

3.4 质量安全追溯性不强

中药材生产环节产业链长,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药材质量的好坏,由于中药材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缓慢,导致种植不规范、水肥管理不科学、片面追求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中药材含量极不稳定、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

3.5 精深加工企业少

武威生产的中药材品质虽优,但由于中药材深加工与收购企业少,导致初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部分地区的党参、黄芪等优质药材被其他地区企业以低廉的价格收取,然后作为自己的商标产品高价售出,加工滞后和销售渠道不畅成为制约本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建议及对策

4.1 多措并举,引导种苗企业规范化发展

武威市加大培育和扶持中药材种苗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议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引导种子种苗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立甘草、当归、党参、黄芪、柴胡等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和集约化繁供比例。

4.2 科学布局,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

全面推广应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加大育苗移栽、机械采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和药材品质。鼓励支持大中型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的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推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4.3 加强监管,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

加大中药材生产从种苗供应、化肥农药投入、产品加工、销售等全程监管,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配方肥和药材专用肥,鼓励中药材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生产,全面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水平。

4.4 引进加工企业,推动中药材深加工

积极招商引资,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建立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改变初加工产品直接上市的状况。积极组织国内中医药权威机构对我市特色中药材成分进行鉴定分析,通过鉴定发放权威证书,提升我市特色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4.5 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换

应该结合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实际,开展前瞻性研究与创新,突出道地品种,支持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研究药材大数据,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武威市武威种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重任在肩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小刺猬的秘密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