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新品种川芋19的选育

2019-02-12李华鹏沈学善彭小荷屈会娟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鲜薯切块科学院

李华鹏,沈学善,王 平,梁 晓,王 玲,彭小荷,屈会娟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1 选育过程

川芋19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5年引进国际马铃薯中心实生种籽(393074.86×Murca),2005年秋季进行实生苗培育。2010~2011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2012年通过四川省马铃薯品种区域预备试验;2013~2014年参加四川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并进行抗性鉴定;2015年通过四川省马铃薯品种大区生产试验和新品种田间技术鉴定;2016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审会第八届第五次会议审定(川审薯2016002)。

2 特征特性

川芋19生育期71d左右,属早熟品种。株型直立,生长势较强,株高50cm左右;单株主茎数2.8个,茎绿色、叶浅绿色,花浅粉色,花繁茂;薯块椭圆型,黄皮、淡黄肉,芽眼浅,商品薯率64.6%,单株薯块重421.7g。淀粉含量11.1%。

3 产量表现

2010年品比试验,卧龙小区面积7m2,鲜薯产量33517.5kg/hm2,较对照川芋56增产80.2%,居第1位。2011年品比试验,卧龙小区面积14m2,鲜薯产量30150.0kg/hm2,较对照川芋56增产63.9%,居第3位。

2013年区域试验7点平均鲜薯产量31188.0kg/h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32.0%,2014年区域试验6点平均鲜薯产量22710.0kg/h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47.2%,两年区试平均鲜薯产量26949.0kg/h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39.6%。

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产量21603.0kg/h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3.5%。

4 抗病性鉴定

经2013~2014年四川省区试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室内外接种鉴定,“川芋19”抗晚疫病,高抗病毒病,综合性状较好,达到品种选育标准。

5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川芋19干物质含量16.8%,淀粉含量10.7%,还原糖含量0.16%,粗蛋白含量2.00%,维生素C含量6.4mg/100g。

6 栽培要点

要求地势平坦,排透水性好,土壤疏松的沙壤土。尽量采用30~50g健康小整薯作种,若需切块,需保证每块切块带有2个以上芽眼,并切块过程中及时对刀具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前应催芽,以带1cm左右壮芽为佳。一般净作密度可为60000~90000株/hm2。高山区春播以2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佳,平原区秋播以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佳,冬播以11月下旬至1月上旬为佳。播种时基肥使用农家肥15000kg/hm2,45%的复合肥750~1125kg/hm2。在苗期和现蕾期可进行2次中耕培土,并根据当时植株生长情况追加尿素150~750kg/hm2各1次。生育期特别注意晚疫病防治,可在温度与湿度合适时进行预防性药物防治,以周为间隔施用药物2~3次。冬播马铃薯应注意旱情,根据田间墒情及时浇灌,4、5月份收获时应注意避开雨季,提前收获。秋播马铃薯应注意秋季雨情,注意排水和病害发生可能性。

7 建议推广区域

四川平原及盆周丘陵区排透水性好的壤土种植。可用于四川平原及盆周丘区秋薯、冬薯种植推广。

猜你喜欢

鲜薯切块科学院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比萨切块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西兰花切块去芯机构设计与试验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
贵州鲜薯走向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