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单一栽桑养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2019-02-12李文志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竹荪周家桑园

李文志

(四川省兴文县周家镇人民政府,四川 兴文 644400)

周家镇位于兴文县西大门,东接仙峰苗族乡,南连毓秀苗族乡,北靠长宁县梅硐镇,西邻珙县底洞镇,处于珙、长、兴三县交界处。辖9村1社区,63个村(居)民小组,人口12000人。幅员面积62.26km2,现有耕地1467hm2。

周家镇属于兴文县传统矿山企业乡镇和工业重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工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大批煤硫企业陆续“关、停、并、转”,曾经赖以生存的煤硫产业急转直下,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多,周家人民再次回归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境况。为此,周家镇紧紧扭住“转型”主旋律,向群众响亮提出“下岗不失业,回家再创业”的号召,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实现了经济由“黑”变“绿”,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蚕桑产业,在全省同类产业中独树一帜,2017年被四川省农业厅授予“四川省特优蚕茧生产基地”称号。目前,全镇发展桑园面积1020hm2,年产值达3000万元,养蚕户人均增收3042元。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扶贫,周家镇探索推行了以蚕桑为龙头的“桑+N”产业发展模式,破解了单一的栽桑养蚕格局,每667m2土地的综合产值突破35000元,净收益超过15000元,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新的路子。

1 根本动因

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土地的立体综合利用效率,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是周家镇党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人均耕地不足0.13hm2,要维持矿业经济时代万元以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必须探索寻找新的路子。根据蚕桑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科学的调查考证,我们认为还有空间可寻,还有潜力可挖。

1.1 产业单一,时间上有空间可用

根据桑树的生长特点,每年的生长周期为3~10月共8个月的时间。当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为农闲冬管期,这4个月的时间里,土地闲置,完全可以寻找短期经济作物进行错季生产,让土地发挥更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单产。

1.2 产业单调,土地上有空间可取

栽桑养蚕,核心是培植好桑园,取叶养蚕,效益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管理和技术。然而,受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平时桑园里除了栽桑外,桑园的土地几乎都空闲着,即便间种,也只是些收益较低的大豆、蔬菜之类的农作物,林下完全有空间在种植和养殖上做文章,发展立体农业,从而提高土地的附加值,甚至能够解决以种肥土壮苗、以养除虫除草等问题。

1.3 产业无链,效益上有空间可图

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限制了单位土地的产值和效益。然而,如何围绕蚕桑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植入相应的关联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4 产业不优,发展上有空间可创

就蚕桑而言,全身是宝,叶可养蚕,枝可制菌,果可入酒,根可制药,蚕沙亦药,并且养蚕季节林下空闲,冬管时节土地闲置,完全可以整合资源,变废为宝,走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最大化的提升土地价值,助农增收。

2 主要做法

“万亩地亿元钱”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对土地收益新的目标定位。而栽桑养蚕,即便在桑园丰产期,就周家镇而言,每667m2桑园的产值最多也就8000元。要实现“万亩地亿元钱”目标,必须破解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2.1 抓住主业,做优“桑+蚕”模式

栽桑养蚕是蚕桑产业的主导和本真。周家镇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通过综合分析、研判并结合发展实际,将蚕桑作为龙头产业来抓,切实做优“桑+蚕”主导产业,构建“蚕业融合发展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优质茧生产基地+蚕业家庭农场+蚕业专业合作分社+养蚕农户”的蚕茧生产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蚕茧站+共育室+专合社+蚕农”的技术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八化”主体蚕业技术集成与配套技术,狠抓小蚕共育、纸板方格簇自动上蔟和仪评收茧“三大蚕桑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4年的努力,全镇桑园面积达到1020hm2,蚕棚600余间,3hm2以上蚕业家庭农场5个,栽桑7hm2以上、年养蚕10张以上养蚕大户720个。2017年全年,周家镇共养蚕10164张,同比增发82.6%;产茧54.629万kg,同比增长82.8%;平均单产53.74kg/张。全镇蚕业产值2523.34万元,实现增收1369.54万元,实现养蚕户人均增收3042元。蚕茧质量突破历年同期最好水平,全镇收购均价比上年同期提高9.86元/kg,蚕茧价格、蚕农效益均处于全县领先水平,在栽桑面积、养蚕数量、蚕茧质量上实现全面提升。同时,通过举办蚕桑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扩大全镇蚕桑影响力,蚕桑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周家镇转型发展的引擎支柱,也是农业效益产业的代表之作。

2.2 立体布局,推行“桑+荪”模式

现代立体农业是新时期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发展效益农业的重要手段。针对每年在养蚕季节桑园土地闲置的现状,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竹荪喜温喜湿喜荫,于是大胆尝试在桑园里套种竹荪,推行了“桑+荪”立体种植模式。2018年,全镇在桑园试种竹荪40hm2,每667m2投入9000元,而按照单产干竹荪60kg/667m2和市场价300元/kg计算,产值可达18000元,净收益9000元,单竹荪这一项就突破了“万亩地亿元钱”目标。此外,通过实践证明,桑枝碎末经过发酵后就是培育竹荪菌丝的有机辅料,每年修剪下来的桑枝既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又提升了桑园土地的肥力,一举多得。

2.3 错季生产,探索“桑+菇”模式

发挥土地效益最大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奔康,是转型发展中的周家镇党委、政府苦苦思索的问题。鉴于栽桑养蚕每年都有4个月左右的冬管土地闲置时间,通过调研论证发现,作为国际菇类市场上较突出的十大菇类之一的彩云菇适合桑园农闲冬管季节生长,并且种过竹荪的土地更有利于彩云菇生长,而桑枝碎末又是其菌丝培植的最好材料,于是探索推行了“桑+菇”的错季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既让蚕桑歇季不歇地,又兼顾了桑园监管,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收益。全镇在桑园里采用地膜覆盖模式,成功种植彩云菇21hm2,投入6000元/667m2,按照单产鲜菇2000kg/667m2和市场价6元/kg计算,产值可达12000元,净收益6000元。

2.4 延伸链条,创新“桑+N”模式

如何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关键所在。周家镇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围绕“万亩地亿元钱”目标,积极打造桑园土地综合利用示范片。2017年下半年,成功引进兴文县野珍竹荪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周家村集中连片打造以桑枝为原材料的“桑+蚕+荪(竹荪)+菇(彩云菇)” 基地40hm2,已实现每667m2桑园土地综合收益达3.5万元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桑+茶”“桑+炭”“桑+药”“桑+酒”等下游产品,大力推进“桑+N”立体发展模式,扩大桑下经济作物套种面积,增加土地综合利用效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桑园综合利用产值取得更大突破。此外,周家镇还进一步借助全县全域旅游的东风,利用举办蚕桑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激活全镇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旅游+”模式,将桑园变公园,桑园变游园,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 几点启示

破解单一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抓手。周家镇通过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收获了启示。

3.1 主导产业是根本

产业转型的成败,取决于主导产业的选择,路选对了则成,错了则败。特别是农业产业,往往投资的资金量大、周期长、风险高、成功率低,故不能见子打子、盲目选择、多点开花,必须选择适宜区域实际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走规模化、品牌化的路子。周家镇按照“一域一业”的思路,将蚕桑作为转型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切合周家的镇情实际和气候特点,将其打造成为四川特优品牌,在保障合理收益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增加其附加值,农民见效接受。

3.2 龙头引领是关键

龙头企业是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引擎,要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必须要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来带动。周家镇在发展以蚕桑产业为龙头的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兴文县石海茧丝绸公司、兴文县石海穗丰富民蚕业专业合作社、兴文县野珍竹荪蔬菜专业合作社、周家镇金银凹家庭农场等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引领发展的核心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建村级专业合作分社等组织服务体系,引领产业做强做大,促进链条延伸,提升了质效。截止目前,全镇共有涉及蚕桑产业融合发展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5个,行业协会1个。

3.3 因地制宜是准则

发展农业产业,没有模式可以复制,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区域实际的产业。周家镇海拔在550~1456m之间,属典型的山地气候,早晚温差大,适合蚕桑的生长和优质蚕茧的生产,也适宜菌类的培育。因此,周家镇在抓好蚕桑主导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土地、时间等空间余地,因地制宜,探索推行“桑+N”模式,推进以蚕桑为龙头的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现代立体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3.4 市场培育是保障

农业产业要发展,市场对接很关键。周家镇得天独厚的气候造就了以蚕桑为龙头的现代立体农业的先天优势,铸就了产品品牌,孕育了产品市场,反哺了产业基地。周家镇的蚕茧质量达到缫5A、6A丝的标准,仪评收茧单组最高价达60.50元/kg,成为了兴文“石海银珠”品牌的代表,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市场紧俏。竹荪和彩云菇都是珍贵食用菌之一,具有食药同源的价值,通过了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深受广大市民青睐,市场行情好,畅销国内外市场,价格不菲。省内外商家都纷纷前来订单,供不应求。

猜你喜欢

竹荪周家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杵坨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周家生
周家生
菌中皇后话竹荪
“竹君”食疗菜